首页 理论教育 庚子新年,老物件:土陶水罐

庚子新年,老物件:土陶水罐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庚子新年回老家,与父亲聊起拍摄老物件的进度时,他告诉我说,还有一件东西我肯定没拍没写,那就是土陶水罐,小时候他跟着大人们去下地干活,带水用的家伙式儿。盛水的罐子地域特征鲜明,造型也并不复杂,为灰色陶罐,外表看上去朴素无华。像这些贮水的陶罐,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烧制的温度比较低,在800℃左右。也常见在陶器上涂釉,在高温下烧成玻璃质釉的器皿,像水缸及腌制咸鱼、咸菜用的坛坛罐罐。

庚子新年,老物件:土陶水罐

庚子新年回老家,与父亲聊起拍摄老物件的进度时,他告诉我说,还有一件东西我肯定没拍没写,那就是土陶水罐,小时候他跟着大人们去下地干活,带水用的家伙式儿。我顿时想起,虽然还没有写过,但确实拍过,是在天津市宁河县兴家民俗博物馆里,距老家仅百十公里,风俗习惯相差不大。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是旧时曹妃甸四季的风俗画。到距村较远的地方下地干活,一般都要带饭或送饭,免得来回走,省出时间多出活计。夏锄三遍,主要是松土、除草,去干活时肩扛大锄,还要在锄把上挂上水罐和干粮。对农民来说,粗茶淡饭是最平常的饮食方式,饮水对补充繁重的体力劳动流失的水分最为有效,因此走出家门到了田间地头,休息的片刻就喝凉水,特别是漫长炎热的夏天里一定要把水备足。盛水的罐子地域特征鲜明,造型也并不复杂,为灰色陶罐,外表看上去朴素无华。其壶型平底圆腹,上大下小,小敞口,直口卷沿,显得“肚大腰肥”,肩部有四系,便于拴系手提,水满时,只需稍微倾斜,水即流出,饮用方便。

陶瓷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便出现了。甲骨文的“陶”字,是象形字:一人蹲坐于地,以椎击打黏土造型。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土与火”的艺术不断丰富、成熟并推陈出新。商代就出现了原始瓷器,自东汉时期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后,各具风格的瓷器迭出不穷。中国陶瓷经历了从陶到瓷,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冀东地区的先民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采用古法烧制日常生活用具。像这些贮水的陶罐,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烧制的温度比较低,在800℃左右。也常见在陶器上涂釉,在高温下烧成玻璃质釉的器皿,像水缸及腌制咸鱼咸菜用的坛坛罐罐。(www.xing528.com)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读shān)》这样说:“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凡诸陶器精者中外皆过釉,粗者或釉其半体。惟沙盆齿钵之类,其中不釉,存其粗涩以受研擂之功。”虽然习惯上陶瓷并称,陶却次于瓷,乡间陶器随处可见,简单而粗糙,正如乡间的日子。

老子道德经》曰:“埏埴(读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这是哲学语言,把陶器说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