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比较研究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比较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也是英格兰银行决定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欧债危机这一前车之鉴,英国政府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陷入欧元区类似的困境。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效仿美国和日本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羊群效应。

金融危机后全球量化宽松政策比较研究

1.始料未及的全球金融大溃败

2008年,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迅速波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引发了一场破坏性不亚于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资产价格泡沫和经常账户赤字是历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共有原因,然而这一次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有其自身的新特点。由于越来越高的金融集中度和对批发融资的依赖度,这一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渗透速度更快、程度更深、范围更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传统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2007年第二季度期间,美国持续爆出的次级贷款违约问题迅速波及其他金融投资产品,并蔓延至其他国家。违约事件影响的迅速扩散促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对美国自身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打击。这场危机让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金融行业巨头或是破产、被收购,或是由美国政府接管,如表6-1所示。

表6-1 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业巨头现状

事实上,英国等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金融业也难逃厄运,其中,以英国第五大贷款机构北岩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瑞士瑞银集团和德国工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首当其冲。[1]2007年9月14日英国北岩银行出现挤兑事件,这是自1866年Overend & Gurney银行破产以来英国银行第一次出现挤兑。北岩银行的挤兑事件也是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扩散至欧洲的标志性事件。北岩银行在这次挤兑事件中股价暴跌,从2007年2月9日的1 251便士的年内最高价跌至10月1日的132.1便士,跌幅高达89.44%。北岩银行资产缩水幅度之高,速度之快都足以显示出美国次贷危机对英国银行业的沉重打击。为了避免英国银行业出现连锁反应造成更大危机,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迅速决定在2008年2月注资北岩银行,该行正式被国有化。2011年11月18日,维珍金融以7.47亿英镑收购北岩银行,这是首例英国银行被国有化后重新回归私营的收购事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银行业正在逐渐复苏。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的影响有目共睹,这也是英格兰银行决定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从金融行业传导至其他各个领域,全球经济陷入低迷。银行业重新洗牌,出现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各银行收紧银根,投资者难以从银行获得资金,消费者对市场前景预期不乐观。英格兰银行一再的降息直至接近零利率也无法刺激英国经济的复苏,在这种特殊时期,英格兰银行只能采取特殊应对政策。

2.愈演愈烈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既是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后果之一,也是促使英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次贷危机可以说是证券化进程的一次失败,这场危机使得金融中介机构流动性不足,各国政府为了应对危机几乎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但这些政策不仅没能迅速将经济带回增长轨道,反而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赤字和债务,仅有少数国家国债负担率在马斯特里赫特警戒线(60%)之下。(www.xing528.com)

2009年12月,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调低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自此拉开了欧债危机序幕。欧债危机的严重程度在于极高的债务比重和债务违约风险普遍存在于欧元区国家,而这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危机的深化和蔓延,主权债务危机从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希腊开始蔓延到规模庞大的经济体西班牙与意大利,其中意大利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规模达到2.5万亿。而2011年9月,标普将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从A+调低至A-,前景展望为负面。如果欧元区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欧元区国家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坚挺的法德两国也无法避免经济下行的趋势,那么欧元区极有可能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

欧元区经济最坚挺的两个国家是法国和德国,其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面临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相继遭到评级机构调低主权信用级别压力,欧元汇率一降再降,欧洲央行的一再援助已经开始危及法国和德国的经济稳定,两国民众抱怨不断。2011年9月,法国甚至出现两家银行被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信用级别。巨大的赤字和债务可以由欧洲央行提供资金援助来弥补,但伴随资金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约束条件——紧缩财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刻,希腊等债务国承担着巨大债务的同时,仍然需要紧缩财政,这将进一步激化由紧缩财政造成的社会福利改革问题,而提升民众的消费信心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余波不断和欧洲各国相继出现的主权债务违约,本已萧条的全球经济市场更是难以走回缓慢复苏的道路。

英国没有加入欧元区,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主权货币,避免了如法国和德国一样的尴尬境地。德国和法国在危机初期经济受影响程度仍在可控范围内,但是受到欧元区其他成员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停滞不前,社会民众对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也争议不断。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乏力,以及作为主要经济贸易伙伴的欧洲各国的疲弱发展势头,都给英国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庞大规模的债务和赤字也是促成英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之一。英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利用央行和财政部资金购买国债等优质资产,一方面提升流动性,帮助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另一方面,这也为重新布局国家债务管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欧债危机形成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国家的高福利社会模式,在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的现实下难以为继。这进一步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民众对政府改革当前保障体制形成的阻力也在日益积聚。英国虽未直接陷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旋涡,但欧债危机的爆发为具有类似情况的英国敲响了警钟。有了欧债危机这一前车之鉴,英国政府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陷入欧元区类似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了治理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内在社会矛盾的一剂良药。

3.损人利己的政治动力

经济环境无疑是英国决定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政治因素也是英国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可忽略的部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效仿美国和日本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羊群效应。虽然日本已经实施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这种政策的副作用仍是经济学家们都无法确定的。发达国家在危机爆发后集体推行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注入形成的溢出效应使新兴经济体在原本较平稳的经济运行中面临极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发达国家的货币多为国际性货币,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下,发达国家滥发货币,造成其他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贬值。在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下,新兴经济体被迫承担着挽救这场金融危机的巨大成本。这是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体隐性变相剥削,这种“损人利己”的政治动力进一步促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英国的实施。更为关键的是,伦敦作为与纽约并驾齐驱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英镑与美元、欧元和日元一样同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硬通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供了客观便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