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静蕾与女性书写: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徐静蕾与女性书写: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静蕾的电影创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片三部曲”,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特征。2017年,徐静蕾进军悬疑动作片类型,拍摄了《绑架者》。此外,徐静蕾是一位多栖的才女,在演员、书法、导演、博客、编剧、制片等多领域都有非常出色的成就,其独立而知性的明星形象对于当代中国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徐静蕾与女性书写: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

从第四代导演到新力量导演群体,中国导演的谱系图呈现鲜明的代际特征。特别是第四代、第五代中有相当数量的女导演参与其中,并在创作的质量与数量上均成就可观而为世界瞩目。这一难得的性别奇迹在第六代中发生了某种短暂的断裂。虽然这种断崖式的女性导演的边缘化在后来新力量导演群落中有所缓解,女性导演及其电影作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回温和复苏,但总的来说还远没有回升到第四代女导演所创造的高峰。除李玉外,带有第六代特征的女性导演仅有徐静蕾和马俪文,而马俪文导演的电影作品仅有《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我们俩》两部。这些女性导演中,徐静蕾稍显独特,她不同于李玉一直坚守着相对精英的第六代导演的创作风格,她的电影从第六代的裙裾边擦身而过,在新世纪电影产业化语境下迅速转向小妞电影及其他类型的尝试,并取得了相当不俗的票房成绩。作为“演而优则导”的弄潮儿,徐静蕾对于后来的赵薇、蒋雯丽、俞飞鸿等女演员转型导演之路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徐静蕾的电影创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艺术片三部曲”,具有浓厚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特征。2003年的《我和爸爸》在首度试水导演职业的同时,影片在精神内核里也非常敏感地捕捉到21世纪以来父子(女)关系的时代内涵,明显从上几代电影的“审父”主题悄然转换为“寻父”主题。2004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小说,这部电影除了在探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女性视点外,还对名著改编,特别是西方名著改编的本土移植问题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2006年的《梦想照进现实》具有较强的电影文本的实验性。第二个阶段,徐静蕾开始商业转型,2010年的《杜拉拉升职记》和2011年的《亲密敌人》是典型的小妞电影,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2014年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徐静蕾试图在类型故事里融进艺术片的某种风格,此片锁定情人节档,在当时创下了8天取得2.7亿票房的奇迹,她本人也被冠以“国产电影票房女神”的称号。2017年,徐静蕾进军悬疑动作片类型,拍摄了《绑架者》。(www.xing528.com)

此外,徐静蕾是一位多栖的才女,在演员、书法、导演、博客、编剧、制片等多领域都有非常出色的成就,其独立而知性的明星形象对于当代中国女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