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门影片分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门影片分析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单片分析报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颇具人气的同名小说,又因是国内著名女演员赵薇初执导筒的作品而从开拍之始就备受关注。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门影片分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片档案

影片片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英文片名:So Young/To Our Youth That Is Fading Away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爱情/青春/文艺

时长:133分钟

影片规格: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

制作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华视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

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

天津乐华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方: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国际发行方:

主创人员:

出品人:韩三平、张军、王长田、魏启颖、柯利明、陈砺志、刘沙白、华楠、杜华

制作人赵薇

监制:关锦鹏(中国香港)

原著:辛夷

导演:赵薇

副导演(助理):张立

编剧:李樯

摄影:李然

配乐:窦鹏

剪辑:陈志伟(中国香港)

道具:张业政

艺术指导:于膨玮

美术设计:李扬

动作指导:刘明哲

造型设计:田洪禹

灯光:张存花

录音:李军

剧务:张宝

场记:夏孟

布景师:张业政

主演:杨子姗、赵又廷、韩庚、江疏影、刘雅瑟、郑恺、张瑶、包贝尔、佟丽娅等

开拍时间:2012年3月3日

上映时间:2013年4月26日

上映天数:59天

上映票房:71902万元人民币

观影人次:2247万

影片简介: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自辛夷坞所著的同名畅销小说,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修读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该片将主线放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并将故事延续至毕业后三四年,时间跨度有七八年之久,主要展现这个群体在爱情、友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方面的故事,突出了青年群体的成长历程。

18岁的女主人公,号称“玉面小飞龙”的郑微抱着对青梅竹马邻家哥哥林静的爱恋,从小城考至林静所在的A城读大学,只为能延续前缘。踏入大学校园后,郑微很快结识了师兄郑开阳、张开和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故事即围绕着这群年轻人展开。林静因家庭原因对郑微避而不见,生性豁达的郑微在大哭一场之后决定好好开始自己的校园生活。一次意外让郑微和外表冷僻但内心善良的优等生陈孝正成为欢喜冤家,经一番折腾之后两人终成情侣。为此,郑微拒绝了富二代郑开阳的追求,而陈孝正也回避了院长千金曾毓的爱慕。此间,现实世故的黎维娟则和考不上大学的男友分手,追求者无数的阮莞用冷清坚守着与异地男友赵世永的爱情,生性敏感的朱小北在一次被学校超市怀疑盗窃之后愤而退学。大学四年荏苒流逝,临毕业之际郑微得知陈孝正迫于现实压力即将出国留学,两人最终痛苦分手。三年之后,已成长为职场女性的郑微重逢林静和陈孝正,并对自己的爱情做出了抉择。

影片主打青春怀旧牌,在五四青年节和学生毕业季期间上映,营销方面则充分利用当下的网络营销热潮,在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71902万元的票房收益,是中小成本影片的一个成功产业范例。而其对青春气质的凸显,又成为了当下青年亚文化电影浪潮的一个弄潮者。

主要获奖情况:

2013年第29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

2013年第9届中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3年第9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影片奖

2013年第2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之改编剧本奖

2013年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跨媒介改编剧本奖

2013年第29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

2013年第15届华表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2014年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

注:资料综合整理自时光网(http://www.mtime.com/)、IMDb网站(http://www.imdb.com/)、艺恩咨询(http://www.entgroup.cn/)、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等网站或网页。上映票房及观影人次数据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单片分析报告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改编自颇具人气的同名小说,又因是国内著名女演员赵薇初执导筒的作品而从开拍之始就备受关注。投资6000万元,历经120天的拍摄,影片于2013年4月26日在内地全面上映,精心选择的上映档期和成熟有效的营销手段皆为影片夺取高票房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新人作品,《致青春》虽难免有不足,但精心的制作还是为影片赢得正面为主的评价。

一、创作团队分析(www.xing528.com)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赵薇作为影视界的著名人士,具备人脉和资源筹备一支强大的主创团队。影片虽大量起用新人,却不乏当红明星和重量级制作人员的加盟。影片由李樯编剧,又请来著名导演关锦鹏担任监制,演员上则能起用当红明星赵又廷、韩庚、佟丽娅等,甚至还集结了著名歌手韩红、主持人杨澜、老牌明星潘虹做客串,强大的创作阵容引来更多关注。

赵薇本是当红影星,自1998年主演《还珠格格》红遍中国以来,已算是家喻户晓,多年的演艺生涯也为自己积累下丰富的经验和深广的人脉。这一次“明星转导演”,赵薇有比之于别的新人导演不可比拟的优势,不论是寻找主演、获得投资、吸引赞助,还是在创作制作等方面都更为容易,而且因为演员出身,在主演的选取和表演调教上,甚至要比没当过演员的老导演更有优势。投资方之一北京麦特文化娱乐传媒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陈砺志就认为,赵薇对《致青春》起到的凝聚作用,是《致青春》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她汇聚了足够多的资源,比如李樯和关锦鹏,以及优秀的宣发资源,虽然因为是导演处女作,她难免要刷些人情卡,但影片成功后,她的卡债也算还完了。”[25]

关锦鹏本是邀请赵薇担任自己新片《放浪记》的主演,但在赵薇坚持先拍完自己毕业作品的情况下,他决定友情担任影片监制。关锦鹏此前有过《胭脂扣》《阮玲玉》《蓝宇》等出色影片的执导经验,一贯的文艺路子也颇能为《致青春》提供指导性意见,其惯有的浓郁女性主义立场对该片的女性视角怕也有所影响。关锦鹏认为自己在这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主要是精神支持:“我所做的是给她更大的精神力量,做一个恰如其分的监制。在拍《致青春》这部电影时我也提醒自己,这是赵薇的电影,要有距离地去看待这部电影,不要有我的什么风格。”[26]

李樯编剧过的电影有顾长卫执导的《孔雀》和《立春》、许鞍华执导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等,这三部文艺片不仅获得了极好的口碑,也在各类电影节斩获颇丰。李樯擅长处理文艺题材,让他来改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具有许多优势,赵薇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赞许他为“中国最好的编剧”,并坦言选择拍这部电影主要是因为李樯担任了编剧:“要知道,李樯是个可以把简单东西变成特别难的东西的编剧,我就说,只要你敢改,我就敢拍。如果不是他,我可能就放弃了。”[27]

演员的选择上,赵薇认为:“这部戏是托人的,不需要人托戏,原本是想全部用新人来演,但还是觉得赵又廷和韩庚合适,才找的他们。”[28]影片的女性角色基本选用名气不大的女演员,如杨子姗、江疏影、刘雅瑟、张瑶,男性则有赵又廷和韩庚两位当红小生。杨子姗形象并不惊艳,但事实证明,她的表演异常有感染力,甚至外表的不突出更能凸显郑微的内在气质。江疏影也完美地阐释了阮莞的成熟与执著。两位女演员在各类电影节上斩获不少奖项,因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充分的肯定,也说明赵薇在演员选取上的独到眼光。

二、视听语言分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摄影指导李然2005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毕业,此前担任过影片《赤壁(下)》的掌机摄影,也为短片《老男孩》等做过摄影师。执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拍摄使李然迎来了第一个职业高峰,他以该片获得了2013年第8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摄影师奖和2013年第1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影片美术指导李杨2008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04级舞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此前较多的是为舞台剧做舞美设计,后来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2013年第8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美术师。

摄影指导李然和美术指导李杨都不算大牌,至于为什么选他们,赵薇给出的答案很实在:“其实我们可以找很大牌的摄影师,之所以没有找,就是希望这个人可以从头盯到尾,因为大牌摄影师可能要到开拍前才会出现。但是我要找的是可以前三个月就能进组的人,全国四个地方看景、一起画分镜头,包括美术也是,除了筹备技术上的东西之外,在开拍前两三个月的时候就进组了,大牌不可能给你那么多时间。”[29]

影片的镜头形式较为多变,运动镜头和静止镜头结合得比较好,也能做到紧扣青春主题的表达。例如片头处垂直仰拍树林,缓速前进,传达出青春时代的浪漫气息;陈孝正被郑微大肆宣扬地表白后,在操场跑步并与同学对话,首先是背后的跟镜头,灵活地摇到正面镜头,再到快速地拉开,整个镜头一气呵成,进而转换场景,切入学生宿舍内景。

《致青春》剧组一开始对电影视觉呈现的定位就是“真实”“美”和“怀旧”。赵薇就说道:“我们去十几所大学去拼凑一所90年代初他们生活的理工大学,这也是他们爱情开始绽放的地点。这个地点要真实,要美,要怀旧,所以我们工作难度非常大。”[30]首先是如何还原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建筑和装饰,为此剧组在导演赵薇的带领下辗转20多所大学挑选场景,寻求最符合电影气质的拍摄场地。美术团队仅“大学场景”的细分就有100多个。在抓住时代特征的前提下,90年代“混搭”的特点需要得到精细的传达,而青春怀旧的要求也使得校园生活画面经常呈偏黄的暖色调或偏浅蓝的柔和色调。李杨这样说自己的设计初衷:“女生宿舍整个我们设计的偏黄的调子,有一种阳光、一种暖媚、一种蓬勃生命力的感觉;男生宿舍用的都是黄墙围绿墙围,制造了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因为大学生的生活是无序的,有一种脱离父母的自由,整体乱而不脏,有一种随性的舒适感。”[31]关于场景的呈现,影片坚持的原则是真实感为主调的情况下兼顾美感与怀旧色彩,反对将其变得过于唯美。“因为一般的青春片都会容易拍成明星片,主人公好看漂亮,其实让主人公穿得漂亮、环境幽雅一点,也不会影响整个片子多少,但是就俗了,特别像别的地方的电影。真实,是这部电影的原则,因为真实可以让《致青春》和其他的青春片不一样。”[32]

而对于电影拍摄场景、道具等,整个剧组更是没丝毫懈怠,对每个细节精益求精。在道具上,包括电影中所用的道具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D、书桌、旧衣服、包等等,从开始搜集、制景、陈设就长达两个月之久,只为达到“真实”两个字。电影美术总监李杨表示,“在开拍前赵薇导演和我们团队查找了很多资料,各方面的书籍,网上的,包括以前的老电影、老照片,我们觉得去设计场景,不如参考一些写实的还原的东西来得更贴切,需要抓住时代的特征。”[33]

影片加入了不少视觉特效,展现郑微的主观想象,也是她在青春期的浪漫童话世界:影片开头豌豆公主故事的梦境,圆大学梦时飘着的通知书,跟陈孝正确定关系后脚上突然穿上了水晶鞋,甜蜜相吻时大地升腾出粼粼荧光。视觉特效的营造在真实场景之外增添了一种梦幻效果,有助于传达女主人公青春时期的浪漫气质。至于是否有助于主题呈现和提高观众的体验感,豆瓣观众们的评价则褒贬不一。

配合客观视角为主的叙事角度,影片甚少加入场外声源,几乎没有旁白和独白。流行音乐和主题曲的运用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影片的主题曲《致青春》由著名音乐人窦鹏作词、编剧李樯填词、王菲演唱。强大的创作阵容尤其是王菲的加盟使这首歌曲成为影片的一大卖点。郑微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上演唱90年代红遍中国的《红日》,配合现场学生的热烈击掌,极好地表达出青春年代的激情和活力,凸显郑微内涵特质。《红日》因此又在中国的青春群体中第二次走红。赵薇还特别买下英国乐团Suede单曲《So Young》的版权,配合后面剧情中对阮莞和赵世永最终约会于Suede演唱会的交代,《So Young》基本上是阮莞的旋律,在其第一次出场时自信阳光地走在校道上即用画外声源的方式插入了这首歌曲。

以下是《致青春》摄影音效等技术参数[34]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屏幕高宽比:2.35:1

摄影机:索尼Cine Alta F35(摄录一体机)、蔡司主焦镜头

底片格式:HDCAM

制作处理方法:数码中间片(2K)(主要格式)、HDCAM SR 4:2:2(源格式)

洗印格式:35毫米(anamorphic)、D-Cinema

三、市场运作分析

(一)融资分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视影视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麦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普林赛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天津乐华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投资,制作和宣发的总成本6000多万元[35]。影片于2012年3月3日在南京开机拍摄[36],辗转上海、贵州等地取景拍摄,6月30日杀青[37],拍摄期长达四个月。

赵薇和关锦鹏在接受中央财经频道采访时透露[38],一开始低估了影片的规模,导致后来超支。原计划80天的拍摄,最后用了足足120天才完成,加上前期筹备一年多的时间,整整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在花钱,以至于后来赵薇自掏腰包1000万元先垫上。而其资金主要用于流水成本,基本用于制作、摄影器材、道具、服装等方面。

影片中也植入了不少广告,有伊利牛奶、苏宁电器、真维斯等品牌产品或标识出现,而其在上海6天的拍摄,被指插入了7处广告[39],甚至最终获得娱乐产业信息资讯机构艺恩资讯评选出来的2012至2013电影产业奖中的“最佳植入影片奖”。这个奖项是基于艺恩植入广告评价体系,主要以植入广告数量、品牌级别、植入形式、广告品牌与影片的契合度等综合指标为评价维度评选出来的。

(二)营销分析

从2012年第一批剧照发布,到4月20日左右首映礼举行和报道,再到上映后的各种推广营销,《致青春》的整个营销可分为先导期(2013.1.12 -1.31)、预热期(2.26 -3.13)、引导期(3.23 -4.26)、巩固期(4.17-4.25)和维护期(4.26以后)。[40]其营销策略主打青春怀旧牌,通过档期选择、微博营销、话题制造、视频推广等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推广。

电影主打的策略是“青春”“怀旧”,这迎合了当下的青春文化崛起潮流。“具有明显的青年亚文化性的电影正在崛起。……近几年以爱情轻喜剧为代表,当下内地电影掀起了一股青春浪潮,青春仿佛变成为一种对于以都市为核心背景的物质和文化消费的载体。”[41]《致青春》紧抓当下这股青年文化潮流,在电影的第一批官方通稿中,“复古小清新”被确立为该片的宣传主题。随后的预告片宣传中,加入了“怀旧、热血、伤痛”的情感因素,这种主打青春牌的文化营销一直持续到电影正式上映。2013年4月26日,《致青春》官方微博提出“4.26全民致青春”口号,将《致青春》引发的怀旧浪潮推到了顶点。2013年6月30日,在新浪微博搜索“全民致青春”,相关结果多达919718条。

在档期上,《致青春》选择4月26日全国上映,几天后即迎来五一黄金档以及五四青年节。五一黄金假期是影院吸金的主要档期,在此期间能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影院;而《致青春》对五四青年节的呼应,也为吸引观众增添了砝码。此外,5、6月为学生毕业季,影片正好迎合了众多毕业生在这时候的感伤与依恋情绪,可以吸引广大的毕业生群体。5月1号,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在内地全面上映,随即超越《致青春》成为当日影院票房冠军。[42]这说明《致青春》提前5天上映还是为自己赢取票房收入和关注热度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宣传造势上,《致青春》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进行推广。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OTC)在北京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的微博用户已经达到3.09亿,微博用户在网民中的比例达到54.7%。如此庞大的用户群让近年来不少中低成本影片选择了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如《失恋33天》的SoLoMo模式。《致青春》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了微博营销,低成本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012年3月2日,电影《致青春》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截至2013年6月30日,该微博拥有粉丝170385个,微博发布2652条,平均每天发布5条微博,内容几乎记录了电影筹拍、开机、制作、上线的全部过程。2013年4月26日,电影公映这天,微博的发布量达到了50条,抢占了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官方微博之外,创作人员及电影出品方选择微博作为资讯发布平台,其他微博大V的声援宣传,对《致青春》的宣传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微博网友黑马良驹的不完全统计,仅24个在微博上帮助《致青春》宣传的大V账号粉丝覆盖率已接近3.7亿,作为导演的赵薇,粉丝就有5000多万。除了娱乐圈的文章、王菲、黄晓明、何炅等明星的支持,史玉柱、延参法师、韩寒、张小娴等非娱乐圈的公众焦点也在各自的微博中力推电影《致青春》。[43]单单通过发微博和网友的评论、转发等互动形式,《致青春》的微博营销就轻松地将相关信息散布给万千网友。

微博营销还能通过微投票、微活动等提高影片关注度。2012年3月2号,拥有1000多万粉丝的新浪娱乐官方微博发起了“微投票·谁是你心目中林静”,短短三天内,引发了24983位的网友参与投票,并被转发了13764次。[44]2013年6月12日,新浪娱乐发布微博“《致青春》微博招募神秘群演”,发起招募群演的活动。[45]只要是年龄满18周岁,居住在北京的新浪微博用户,关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movie”和“@新浪娱乐”,转发该活动微博,并在活动页面上发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心中对青春的理解和定义”,填写相关个人详细信息及表演经验即参与活动。截至6月17日活动结束,已有1534人参与,相关照片621张。[46]

制造话题也是影片的一个宣传策略,在电影上映前,赵薇做客《鲁豫有约》,黄晓明意外现身,为她庆祝生日。3月18日,一篇名为《致我们永远不朽的蓝颜》的文章出现在网络上,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文中“有一种感情叫赵薇与黄晓明”迅速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综合热搜榜。截至2013年6月30日,新浪微博搜索“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可以找到90640条结果。电影上映后,赵薇好友陈坤因为没有公开表示支持,“赵薇陈坤反目”的消息席卷娱乐圈,演变成娱乐事件,粉丝关注、明星参与讨论。与此同时,电影中“你神经病啊”“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等剧中台词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热点话题的营造有力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

此外,《致青春》还联合各大门户视频网站发布相关视频。《致青春》电影公映的第二天,搜狐视频上传了一个名为《致青春:导演赵薇的25小时》,长约12分钟的视频详细记录了赵薇一天的辛苦工作。5月8日,搜狐视频再次发布了电影《致青春》独家纪录片,在这个长达15分钟的纪录片里,侧重记录电影拍摄过程中全部演职人员的花絮,截至6月30日,该视频被转发16120次,获得评论1703条。借助观众对影片的好奇,短视频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2013年4月,《致青春》还与手机游戏“找你妹”跨界合作,推出了“致青春”关卡。“找你妹”是当其时最流行的一款手机游戏,2013年4月13日,热酷CEO刘勇宣布“找你妹”这一手机游戏的激活用户达5500万,日活跃用户达到800万,其中大部分为在校学生。这种跨领域营销,以精准的定位俘获了不少潜在受众。

(三)发行放映分析

《致青春》的发行方为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这两家公司同时参与了影片的投资,其中光线影业的投资份额为20%。光线影业此前有发行《泰囧》和《厨子戏子痞子》等中小成本电影的成功经验,《泰囧》更在总成本3000万的情况下获取了12亿多的票房。[47]而此次光线影业除了《致青春》20%的投资份额收益之外,还能获取10%~15%的片方票房收益。光线目前发行人员约100人,驻扎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凭借着和影院良好的关系,为光线代理发行的影片争取到更好的场次时间和更多的排片数量。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裁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线的发行体系至少能帮我们每一部影片提高30%~40%的票房成绩。”[48]

《致青春》于2013年4月26日在中国内地50个城市公映,到6月23日撤出院线[49],放映周期长达59天。影片还于同年6月6日在新加坡上映,6月13日在香港上映,6月14日在北美小规模上映。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提供的数据来看,《致青春》目前为止获得的票房收益71902万元人民币,观影人次达2247万人。从艺恩网的中国票房影片历史排行来看,截至2014年4月11日,《致青春》在所有内地公映的电影中票房排名为第十名,其中在中国电影(含合拍片)中排名第六,而这些排在前面的电影中,只有《人再囧途之泰囧》为中低成本电影。[50]以此来看,《致青春》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市场收益。

表1是《致青春》首映当日网票网给出的票房统计数据,从中可以看到,影片一上映就大幅度超越了《疯狂原始人》,获取了7018915元的高票房。上映第三天,影片以5200万元的成绩,创下单日华语片票房纪录。而追踪网票网的票房统计数据,可发现《致青春》在上映的前五天都占据了当日票房第一名。5月1日,《钢铁侠3》上映,一下子以《致青春》当日票房约3倍的票房成绩跃居第一名,不过《致青春》仍以600多万的佳绩位居第二。[51]但到5月17号,《中国合伙人》首日上映,在《致青春》上映的三周之内,《遗落战境》《被解放的姜戈》也相继上映。据表2给出的5月17号网票网统计票房数据,《致青春》受到多部好莱坞大片和《中国合伙人》的前后夹击,排片量减至不及4月26日排片量的一半,当日票房排名也降至第五。

表1 网票网统计票房数据(2013年4月26日)

数据来源:http://tbzs.sinaapp.com/wp.php?selectDay=2013-04-26

表2 网票网统计票房数据(2013年5月17日)

数据来源:http://tbzs.sinaapp.com/wp.php?selectDay=2013-05 -17

从图1所给出的《致青春》内地周票房统计数据来看,第一周在短短三天内获得1亿元多的票房成绩;第二周吸金3亿多元,几乎是总票房的一半;第三周也有接近1.5亿元的票房。前三周是电影票房的主要收获期,此后的五周票房则节节递减,直至电影下线。

图1 《致青春》内地周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http://m.entgroup.cn/596973/boxoffice/

注:第1周只有三天,为4月26日至4月28日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艺术评析

从《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到《小时代》,近几年中国掀起一股青春电影浪潮,可以说,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为当下的中国电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革命性道路。[52]《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出现无疑也迎合了当下高扬的青年文化。影片有一种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它带着年代怀旧感审视了20世纪90年代青年人的理想与情感,又折射出能让现在的大学生产生共鸣的“中国式青春”。

影片基本是按顺叙的方式叙事,插入小部分倒叙,流水式地平展了七八年的时间跨度,前三分之二的篇幅讲大学校园生活,后三分之一放在青春已逝后的情况。电影在改编小说时做了很多简化处理,主要线索放在郑微的身上,其他人则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用简略的篇幅交代其命运。[53]小说改编电影本来就容易丢失很多的细节,而在时间跨度大的情况下,因难有足够的篇幅细叙其中的情节变化,大学毕业一下子跳跃到工作三四年之后,会有一种横切一刀的生硬感。而且影片主体本是青春群像,主要人物数量多且各有特色,如何凸显人物个性、描述人物关系、交代人物命运变化,很是考验主创者尤其是编剧李樯的功力。影片虽没做到尽如人意,但其主次得当的人物线索和基本流畅的故事流程,也算是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女性形象的高扬

在其文化特质上,《致青春》有着一种自省式的女性主义气息[54],基本上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经历青春、理解青春。剧中女性在自己的青春中都把握了充分的主导权,不论是郑微的勇敢追爱,阮莞的执著守爱,朱小北的敏感自尊,黎维娟的现实果敢,她们都十分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命运,不随波逐流,也不软弱依赖。“当时很多人推荐这部小说给我,他们都说这部作品很适合我,女主角挺像我的。”[55]从《致青春》幕后花絮中赵薇这句话中所表达的创作动机来看,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有作者电影的姿态,女性导演个人视觉、自身体悟的介入,使其女性主义立场异常鲜明。女配角江疏影也曾表示,杨子姗饰演的郑微如果是赵薇最初的阶段,那么自己饰演的阮莞就是赵薇现在的状态,淡定、潇洒,是每个人心中的女神。江疏影这种对角色的理解暗合了影片的一大主题,即女性的成长,尤其凸显了女主人公郑微在经历爱情的磨砺和现实的考验之后成长为一个成熟女性。在使用演员的策略上,女性主要角色的演员都名气不大,而且并不十分美艳,尤其杨子姗更是一个邻家女孩的形象。诚然,这与劳拉·穆维尔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所批评的好莱坞选取性感尤物去迎合男性的欲望投射是决然相反的,这既加强了影片的女性立场,又能让观众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人物的个性气质上。郑微这个形象的气质得到尤其大的凸显,可谓深入人心。

女性形象过分高扬的对立面是男性形象的萎靡。相比于主要的两位女性把情感(青春的代名词)放在首位,男性却总是为制度(社会/家庭/学校)所束缚,让情感成为牺牲品。林静作为剧中第一个出现的主要男性,便是爱情的逃离者,多年来一直回避郑微,无法正确去面对自己父亲与郑微母亲的爱情。这体现出一种狭隘与懦弱。陈孝正则是一个主流规范的接受者,为了世俗标准中更好的前途不惜抛弃爱情。赵世永一直表现出懦弱与无责任感,最终更是迫于父母之命放弃阮莞。而未曾获得爱情的男性、富二代郑开阳在追求郑微过程中的举动显得有些流氓无赖,例如威胁、殴打情敌陈孝正,在郑微生日会上送贵重礼品让陈孝正难堪等。张开则是一个无为者的形象,以一种游戏人生的态度悠闲度日,看似与世无争,为人也古道热肠,但毕业多年无所建树,成了一个摆摊的小混混。男性形象的压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正能量,“影片中过于放大化的女性主义以及消极的情感题材,使得男性形象被消减,青年的正能量也不断被削弱。”[56]

二、爱情与青春的共生

爱情与青春在这部电影中被捆绑在一起,爱情成为青春的代名词,而且女主人公郑微的成熟过程也通过她对爱情的态度显现出来。郑微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的人,其主动与大胆甚至让很多男性自叹不如。先是追随林静考入A城大学,被林静避而不见后转而疯狂追求陈孝正,从这方面来看,她对青春的追求是十分热情与自觉的。得知陈孝正为了前途甘愿抛弃爱情之后,郑微无疑被泼了一盆冷水,青春就此戛然而止。在面对为爱情没有理智的阮莞时,她经常斥责阮莞为赵世永所做的牺牲,甚至在阮莞车祸死去之后还对着她的尸体愤怒地痛斥道:“你居然为了一个小男人去死。”可见,前期的郑微虽渴望爱情追求爱情,但是这种追求是以满足自己为主导的,如果对方显得“不值得”,她马上会悬崖勒马、转身离去。经过阮莞的死和听林静讲述施洁为爱疯狂的故事之后,郑微反思道:“我们都爱自己胜过于爱爱情。”她劝说林静去接受施洁,并说“她是一座被你忽视了的花园”,这种对施洁的承认就是对爱情至上的承认。在悄悄离开林静之后,郑微坐在一辆载满金黄玉米棒的卡车上释然微笑,丰盈的果实象征了女主人公的最终成熟,因为她已读懂了爱情与青春。后来郑微祭奠阮莞,对着阮莞的墓碑说道:“阮阮,只有你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为什么只有阮莞的青春永垂不朽?因为她在青春年华终止生命吗?显然不是,郑微从对阮莞与赵世永爱情的排斥,到对阮莞为爱痴狂的承认,说明她已让爱情与青春划上了等号。也可以这样理解,郑微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你爱爱情胜过于爱自己,只有你坚守着爱情,坚守着青春的信念。基于此,郑微的室友黎维娟,一个过分现实、因男朋友考不上大学而果断与其分手,在大学四年没法攀上富二代而拒绝恋爱的人,实际上没有拥有过青春。这也与其他的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郑微是影片中青春的代言者,她对青春流逝的敏感和青春过后的坦然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主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陈孝正问:“怎么每次我吻你,你都要睁着眼睛呢?”郑微答道:“因为我想看在心里,以后好回忆。”从这里可以发现,郑微一直很敏感地发现青春正在逝去也终将逝去,这也可解释她对爱情的追逐为何如此地疯狂。与陈孝正分别多年后相遇,郑微对他说道:“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郑微直截了当地给自己的青春一个评议:青春终将逝去,只能怀念。

三、中国式青春与阶层画像

影片全景是一幅阶层的画像,人物被鲜明地放诸不同的经济、社会地位阶层之中,描绘的是他们的“中国式青春”。阶层分化是当前中国绕不过的话题,当下流行的网络话语中“富二代”“白富美”“屌丝”等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这种阶层敏感。在房、车问题作为大多数青年人的负担,物质因素成为许多人爱情/青春的阴影的当下,《致青春》的青春现实无法规避对阶层分化的折射,人物的行为和价值观被烙上鲜明的阶层印记。

陈孝正、黎维娟、朱小北便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代表,他们共同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陈孝正和黎维娟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是对成功、富有的巨大渴望,他们甚至觉得爱情/青春是阻碍他们前进的路障,陈孝正本不打算恋爱,黎维娟放弃了患难男友。事实也证明,他们在牺牲了爱情/青春之后获得了他们所期待的阶层上升,进入了上等阶层。朱小北则形成十分自尊敏感的人格,在人格遭受侮辱时即产生过激反应,也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结果。某种程度上讲,影片中来自经济底层的人物都带有些性格缺陷。许开阳、曾毓代表了上流阶层,按照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讲,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官二代”。他们的大学岁月中有过对爱情的追求,但最终都是波澜不惊地度过,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撕心裂肺。他们优裕的物质生活拥有有力的保证,生活于他们来讲本来就是可以优雅且平静的。两人最终的结合也没让人觉得意外,因为这折射的也是中国从古已有、至今也并没削弱的“门当户对”观念。

郑微和阮莞,两个中间阶层的代表,也是青春/情感的守护者,是被影片所肯定的、正面性多于负面性的人物。将郑微和阮莞塑造为中间阶层,她们既没有因长期的生活贫困而对物质产生过分强烈的欲望,也没有因生活的优裕而放弃自己的棱角。在她们的价值观中情感至上,这迎合了观众的期待,也是电影的一种文化策略,“立足中间层的姿态是各国主流电影的共性,本片用怀旧的感伤柔化了批判,拯救的是中间层的价值观。”[57]

撰稿:涂俊仪 2011级硕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史可扬 教授

附录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境外上映时间一览表:

注:附录资料综合整理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等网站或网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