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主体性思考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主体性思考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寒虽未承认过其电影的自传性和指向性,但细致解读他的影片,却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自我投射。三部电影暗含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表述着他对时代、社会、生命的认知和思考,彰显出一种强烈的“我手写我心”的主体意识。韩寒以这样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电影向青春作别,完成了个体的成长以及向主流社会秩序的回归。《乘风破浪》则将父子关系由矛盾到和解作为整个故事的情节主线。影片中还有一处对父女关系的描述与之相似。

中国电影新力量导演研究:主体性思考

韩寒虽未承认过其电影自传性和指向性,但细致解读他的影片,却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自我投射。三部电影暗含他的人生经历和体验,表述着他对时代、社会、生命的认知和思考,彰显出一种强烈的“我手写我心”的主体意识。

(一)个体成长

韩寒在其编织的影像故事里,书写着自己的春秋年华。如果把三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连缀起来,或可大体拼接出属于他的成长轨迹。《后会无期》中的他,初出茅庐,横冲直撞,一派天地自由任我闯荡的豪气,无所羁绊地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感受;《乘风破浪》中的他,走向人生巅峰,同时也在社会中历经风浪,回望小镇的初心带领他穿越时空,完成蜕变;《飞驰人生》既是他对自己过往荣耀岁月的总结、审视,也是对经现实打磨后对斑驳理想的坚持。

《后会无期》里,横跨千山万水的旅程犹如风雨兼程的人生寓言。三个小镇青年满怀不舍地从家乡小岛出发,大海孤帆,朝向不可知的未来。人物行动始于离开,而“后会无期”预示着一场不能回头的旅途。俯瞰镜头下,一辆小车一直向西踽踽独行,路过都市、村镇、高山、田野、丛林、荒漠,相遇和告别是前行路上不变的主题。生命中形形色色的过客出现、分离、消失,伴随着童真、信赖、理想的褪色瓦解。韩寒喜欢使用歌曲诠释电影主题、营造氛围。该片选用Que Sera Sera作为插曲,歌词一遍遍叩问“将来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而回答总是“世事不可强求,顺其自然吧,我们不能预见未来”。这种长大成人的疑虑和困惑贯穿影片始终。

虽然贴着公路片的标签,但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成熟、典型的公路类型电影。叙事架构随性,人物设置随意,冲突缺失,节奏沉闷,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不是环环相扣的情节,仅仅是送江河入职这个事由。奇怪的是,弱情节带来的松散温吞、走走停停的感觉,却与大多数人经历的平凡人生的无力感、破碎感、飘零感产生了某种共振。这或许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很多年轻受众的观影评价——即便没能讲好故事,却出乎意料地被戳中痛点,陷入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在这部作品中,韩寒基于文学气质的影像表达与优秀电影确有距离,但也因此确立了其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烙印、精神气质。

相较于《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在视听语言、叙事技巧、情感处理方面都有升级。该片叙述了小镇青年徐太浪的成长经历:他出身单亲家庭,这原本就意味着成长陪伴的天然残缺,而父亲的粗暴对待、难以沟通更使其心存怨怼。跌跌撞撞长大后,经过自己的奋斗,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赛车手。成长对他而言是永远难以忘怀的心酸记忆,导演的化解方式是安排了一次逆时光之旅,让徐太浪回到父母的年轻时代,共度了一段青春时光。韩寒在这部影片中让我们看到了他追寻自我来处的努力,是对人生阶段的一次真诚回顾。为了致敬不幸身亡的赛车手好友徐浪,他将片中主人公的名字取作徐太浪,这也是他对自己成长历程的一种纪念。

《飞驰人生》被称为“80后的成人仪式”。男主角张驰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人,也曾在赛车界风光无限,但因非法飙车被禁赛,五年来落魄失意,但始终未改对赛车的热爱,为了复出,他在一个个困境中奋力挣扎。影片中有专业级别的精彩赛车场面,有各种专业术语和技巧展示,有热血沸腾的赛车梦,这些无疑都深深浸透着韩寒个人的经历和爱好。他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过的场景也一一出现在影片中。而此时的韩寒也已近不惑之年,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男孩。当初那个愤世嫉俗、棱角分明的年轻人经过代笔风波等人生磨砺,不再桀骜不驯,进而对主流价值体系日益“妥协”。2018年,曾说不后悔退学的韩寒在微博上写道:“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反思并规劝的口吻俨然已是中年人的处世态度。韩寒与朴树合作填词的《后会无期》主题曲《平凡之路》,最后一段歌词正是其历经沧桑后的感悟:“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片中,张驰也说:“你是人生没什么故事,想要一些故事;我呢,是人生故事太多,想给自己一个结局。”所谓的“英雄不死”不过是迟暮英雄最后守护的理想尊严。韩寒以这样一部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电影向青春作别,完成了个体的成长以及向主流社会秩序的回归。(www.xing528.com)

(二)父子和解

分析韩寒的三部作品,对父子关系的讨论一直是题中之意,且有着由隐至显的表现。

《后会无期》中的父亲缺席了主人公的人生。在浩汉年少时其父就因出海遭遇风浪而死,但在浩汉的成长中父亲似乎又并未消失。多年来,父亲作为他崇拜的偶像、试图仿效的对象,犹如精神图腾般指引着他朝向一个洒脱不羁的男人形象去努力。他曾不无骄傲地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被任何人指使,不受任何人牵制,我爹也是这种性格。”然而刘莺莺的一番揭秘骤然打翻了他对父亲形象的认知,一直被认为死于海难的父亲其实是通过假死的手段离开,去往了另一个家庭,真实的死因也极为荒唐,居然是抽烟点着了房子。信任、崇拜由此被撕裂,父与子的关系走向疏离。影片开头浩汉离开家乡时烧毁房屋的行为,与其父的真实死因形成一种戏谑式的呼应,也许预示了浩汉与自己来处的决裂,显示了某种“弑父”的意味。

《乘风破浪》则将父子关系由矛盾到和解作为整个故事的情节主线。影片初始,处于高光时刻的赛车手发表夺冠感言,一番铺垫后反转为对父亲的冷嘲热讽,展现了紧张的父子关系,同时定下了影片的主题基调。接着以倒叙方式,用一段PPT式的画面组接,通过主观视角描述了徐太浪在父亲的拳脚和斥责下长大的经历。关于解决父子冲突的方法,韩寒选择借用一些经典影片尤其是《新难兄难弟》的桥段,让徐太浪突遇车祸,迷糊之中穿越到父亲的年轻时代,与父亲结为好友弟兄,体验、见证了对方的热血青春,了解了他不为人知的过往,从而认可了父亲的选择,理解了他后来的举动,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影片中还有一处对父女关系的描述与之相似。徐太浪的妈妈年轻时有着同样令其烦恼的亲子关系,她父亲是飞行员,少有时间陪伴她,彼此非常陌生。影片结尾处,她已结婚怀孕,抬头时看见天空划过飞机的气流,这一场景意蕴着即将为人母的徐妈妈和其父已然心意相通。

《飞驰人生》中的主角被设定为一个曾经辉煌的赛车手,同时也是一个与孩子并无血缘关系的父亲。父亲的身份带给放浪不羁的赛车手高度的责任感,甚至冒险私下飙车的缘由也是“以父之名”。在这部影片中,父亲的形象代表着奉献、牺牲、担当、勇气、信念、依靠等一系列正面价值,并且从孩子的视角表达对父亲毫无保留的崇拜,对父亲执着追梦的敬佩,由此建立起父亲的高大形象。片中有一段模仿圣斗士星矢的动画,呈现了孩子对父亲神奇威力的幻想,极具浪漫色彩。

曾几何时,韩寒代表着与父辈、传统、主流逆向而行的另类少年形象。他批判僵化的教育体制,用退学之举完成了对规则、权威的挑战。后来,他与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展开论战,横眉立目毫不退让,最终白烨发表《我的告别辞》退博,韩寒获胜。紧接着,陆川高晓松、陈丹青、梁文道等纷纷加入对韩寒的声讨。面对前辈大咖的质疑,他绝无畏惧,犀利对答做出强硬反击。一方代表中国传统先学的威严不容侵犯,另一方代表时代巨变下思想解放的年轻人对父辈虚张声势的不屑。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关注,不少青年就此将韩寒视为偶像。2012年,韩寒卷入代笔风波,与方舟子等人展开一场骂战。口诛笔伐下,韩寒虽积极迎战,但也逐渐产生消耗的倦怠感。结婚生子等人生新阶段的来临,亦改变了韩寒的生活状态和行事方式。他开始收起锋芒,学习妥协,不再为其所引领的抵抗主流的青年亚文化扛旗呐喊。恰如有学者所说,“终于在文化层面将自己与父辈文化同构,由此将身上最后一点青年的反叛精神留在了过去,暗示着80后作为一种青年文化的终结”。[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