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教师问题分析能力的审议式教研策略

提高教师问题分析能力的审议式教研策略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议是指审查和评议,审查是对有关问题的清晰了解,评议是对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拟定的各抒己见,最终从中选出最适宜的方案。审议式教研摆脱了以往园本教研的“自上而下”“有上无下”的局面,使参与教研的教师的研究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教研人员由个体变为集体,教研路径由随意变为规范。审议式教研的流程是:收集问题——筛选问题——发布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策略——实践回归。

提高教师问题分析能力的审议式教研策略

审议是指审查和评议,审查是对有关问题的清晰了解,评议是对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拟定的各抒己见,最终从中选出最适宜的方案。审议式教研是围绕某些问题开展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师话语权落地放大,高度凝聚教师智慧,使教育问题通过教师间的讨论与权衡,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后实施科学、合理的实践变革。审议式教研摆脱了以往园本教研的“自上而下”“有上无下”的局面,使参与教研的教师的研究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教研人员由个体变为集体,教研路径由随意变为规范。

审议式教研需要关注特定的情境,关注教师的现实状况,就事论事,鼓励教师总结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可以审议现实的保教活动,还可以审议一些保教活动的记录材料、课程备案、教学视频等。但审议的范围和层次不能仅停留在某个层面,应把共识与改进作为审议的追求。

审议式教研具有程序性(前一步程序是后一步程序的基础,后一步程序是前一步程序的提升)、策略性(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行动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定要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和循环性(一个问题可以反复数次重新研究,形成螺旋上升的研究路径)。整个审议要求问题的草根性、经验的聚焦性、研究路径的缜密性、成效的实用性。审议式教研的流程是:收集问题——筛选问题——发布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策略——实践回归。在形成策略的过程中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广泛性策略,每个教师在经验整理与迁移中形成个人策略,如果各方面提供的策略较多,难以确保问题解决策略的合理性时,就需要几个人一组组成研究作坊,所有教师发表看法、互动研讨,达成共识,最后由组长交流汇报本组的审议教研的结论;第二阶段是聚焦核心策略,这是商议最终策略的过程,一般采取投票或举手表决,票数多的为第一策略,以此类推,最终获得具体可行又便于教师操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10](www.xing528.com)

审议式教研活动记录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