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环境分析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环境分析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一些重视版权贸易的出版企业除了重视上述几种权利的获取外,在引进国外版权资源的过程中,还注意获得版式设计权、缩编权、平装书权和图书俱乐部版权等权利的授权。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环境分析

3.1.2.1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拥有核心优势

透视我国出版企业内部条件可以发现,不乏众多核心优势,其中包括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广泛的读者认知度以及素质过硬的编辑力量。这些优势的存在,能够有效地保证出版产品在编印发流程中的优品质与高效率,同时为出版企业的版权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中华文化在上下五千年不断延续,在文明传承与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出版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企业自身积累了优质而丰富的内容资源。这些出版内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随着时代变迁显得越发珍贵,也越来越引起版权市场的高度重视,并逐步成为出版企业潜在的战略化开发的版权资源。即使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今天,那些拥有庞大内容资源的传统出版商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较于新媒体出版企业而言,我国一些传统出版企业拥有了一批优秀的作者资源,而且这个队伍正在不断扩大。对于优秀作者的发现及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出版企业的重要工作。在市场经济时代下,基于经济效益的刺激与市场需求,出版企业更加重视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长江文艺出版集团的二月河、重庆出版集团的王立群、春风文艺的郭敬明所带来的成绩都证明了作家品牌效应的绝对号召力。而这些代表性作家与出版企业的长期合作也会进一步鼓励更多的类似作者向其集聚,为出版企业建立优秀的作家群,从而为出版企业版权资源的战略化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受众即市场作为传播学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出版企业,这意味对读者资源的充分占有将使得出版企业在版权开发过程中会获得市场的青睐。在政府的文化工程推动下,我国出版企业长期以来不断坚持推出精品出版物,在文化意识层面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无形中形成了广泛的读者资源。事实上,我们购买不同类型图书如教育、大众、学术等都会寻找特定的出版社,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已经认同这些出版机构的能力,成为这一类图书出版机构的忠实读者。

我国出版企业在长期的出版实践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尤其是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优秀编辑。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的战略管理,在版权获取阶段需要编辑发现优秀的选题、作者;在编辑加工阶段需要重视作品的版权保护;在版权开发过程中需要编辑帮助市场开发人员明确目标市场。因而,优秀编辑队伍不仅能够保证版权产品的高质量出版,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版权开发产业链过程中展现专业、负责的精神,从而为出版企业版权业务的战略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3.1.2.2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存在明显不足

从目前版权业务实践来看,我国出版企业在版权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完善的版权管理组织机构

出版企业版权管理的顺利展开,需要一个相对成熟的版权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组织建设尚处于低水平阶段,大部分出版企业没有建构专门的版权管理部门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导致企业的版权相关工作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利于版权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保护。(www.xing528.com)

(2)缺乏科学的版权管理制度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版权制度。就出版企业而言,无论是微观层面的选题、编辑加工、制作等出版活动,还是宏观层面的出版、印刷与发行等出版产业链运作活动,都与版权制度息息相关。为了充分保护版权人的正当权益,有效调控版权权利内容从获取、开发到保护的流程,积极提升版权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版权管理能力,出版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3]现阶段,大多数出版企业在这个方面处于自发的阶段,远未达到自觉的程度。[4]在版权制度建设方面,很少有出版企业出台较为详细的《企业版权业务管理办法》,关于企业版权获取、版权合同登记等细节性的版权业务管理规定更不多见。

(3)缺乏立体的版权开发途径

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版权内容开发在出版实践中不容乐观:大部分出版企业在同国内原创作品作者签约的过程中,大多只重视了第一类权利——复制权和发行权,在版权合同中很少提及第二权利内容或仅提及其中一项或几项权利,所涉及的出版物附属权利内容多是翻译权、连载权和汇编权。另外,一些重视版权贸易的出版企业除了重视上述几种权利的获取外,在引进国外版权资源的过程中,还注意获得版式设计权、缩编权、平装书权和图书俱乐部版权等权利的授权。极少数的出版企业在同国内作者签订版权合同时考虑全面性地获取权利内容,在同国外版权人谈判时能够提出全面版权引进的方案。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在版权管理理念上并没有对此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因此在版权获取具体实践中存在着很多值得商榷之处。

(4)缺乏成熟的版权市场运营理念

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技术的全面升级,在知识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传统的版权管理面临着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我国出版企业在转企改制的进程中,尚未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市场化意识较为薄弱,大多数出版企业片面地追求版权的数字化转型,而忽略了版权管理转型的重要性。对待版权资源的深度开发与运营,大多数出版企业尚不具备合适的外在与内在条件。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些版权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系列国际版权公约的相继加入,版权保护渐渐提上日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毕竟已经开始了征程。相比而言,由于出版企业刚刚市场化转企,版权运营理念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企业版权业务开发的重要短板。

(5)缺乏专业的版权管理人才

版权业务的迅猛发展,不仅是我国出版企业快速转换角色、融入国际出版市场的形势需求,也是其有效树立形象,开拓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然而,伴随着版权业务的深入开展,诸如书刊商业运作模式尚欠规范等问题日益凸现。尤为突出且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专业人士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既懂经营又懂出版、既善于掌握市场又了解国际惯例,能够独立运用版权知识进行版权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竞争驱使强化版权管理,国内政策提供布局机遇。国外出版巨头在版权贸易领域的强势出击以及新兴数字出版企业在版权资源领域的激烈争夺,是出版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面临的竞争,也正是这种竞争压力要求出版企业练好内功坚持版权资源的有效管理[5]。而国内一系列扶持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事实上为企业开展版权战略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出版企业应该发挥内容资源的优势,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尽快制定企业版权战略并积极实施,以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