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训教师助力思想与教学提升!

培训教师助力思想与教学提升!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多种举措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各层次的教师都有了收获:自我提升的意识激发了,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撰写文章的能力提升了。

培训教师助力思想与教学提升!

面对大量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把这部分学生和本地生源一视同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此,培训教师、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思想境界是重中之重的一件事。

1.培训教师,要让教师树立以下的教育教学观念

差异即资源。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班级,为萌生于17世纪工业革命的“集体授课制”。事实上班级授课的基本假设自其诞生之时就未实现过,因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个性的完善。从这个思路看,生源差异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资源——不同学生在共同的场景中对共同的内容进行认知活动,乃至此过程中的观察、模仿、学习、思考、交流、启迪等本身都比直接源自教师的知识传授更加宝贵。因此,当成长经历和背景文化等因素造成学生间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时,教育者应该首先喜悦地发现潜藏在这些学生巨大差异性之中的教育资源,并发挥智慧去运用好这些资源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适宜即科学。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学生,怎样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他而言是真正有效的,这不是某一门或几门学科知识所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唯一正确的依据就是学生——立足学生基本状况,学生所感兴趣、能接受的、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既是适宜的也是科学的。毕竟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那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就应该首先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特点。

进步即成功。在终身学习的时代,不论是学校还是其他形式的教育组织都应该着眼于每个受教育者立足现状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而且能够获得成功,这种成功是一次次的自我能力极限的突破与超越,是立足现实环境朝向自我完善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教育的目的既然是指导学生获得未来幸福的人生,那么学生今天所接受的教育也应该是幸福的——让学生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进步,体验成功,这就是今天的教育所赋予学生的幸福。

2.培训教师,要让教师获得以下关于有效教学方面的认知

替代性策略。这是从学习内容方面考虑的,即舍弃明显超出学生当前能力范围,且付诸努力后依然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而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其较能掌握的其他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替代,暂时绕过学生认知序列中的瓶颈,以待学生心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适应性策略。这是从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上考虑的,即在内容呈现的形式方法方面,依据学生的认知优势,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选择其相对更容易接受掌握和参与的途径,避开学生的认知短板,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补偿性策略。这是从学生的认知基础方面考虑的,即针对学生进行的对当前内容的学习可能存在的基础性知识缺失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所欠缺的基础进行补充,以便完善学生进行新内容学习时的认知基础的策略。

支持性策略。这是从教学环境和条件中考虑的,即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搜寻、开发和运用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学习资源,将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通过这种整合对当前教学内容的实施更有效的推进策略。

3.培训教师,要让教师用科研的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

顶层设计,形成操作路径(www.xing528.com)

学校教学研训部首先从科研方法中选择所有教师都能开展的研究方法,对教研组长做好相应培训,再由教研组长带领组内教师运用科研的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基于此,学校教学研训部选择了课例研究。教学研训部主任对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即明晰课例研究要有研究主题、有活动安排、有课堂实践、有评析改进、有总结提炼,随后,就如何开展课例研究进行了技术路线的设定(见下图),即模式的建构。各教研组按要求跟进。

技术路线可用以下图示表示:

组织实施,积极加以改进

各教研组都进行了实践,但从第一次实践来看,有的教研组对于本学科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或目前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缺乏认真思考,致使主题宽泛,缺乏针对性。有的教研组长对于如何进行课例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自身缺乏相应的组织能力,所以活动形式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的听评课上,而且评课结束后,也缺乏相应的指导能力和总结能力,各层面的教师收获不是很大。因此,进行如下改进: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自觉学习,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多种举措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其次,在活动的安排上要给予上课、评课充分的时间,使活动不是过过场子,而是真正切实有效地开展。

第三,教研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走近教师,发挥教师群体互帮互助的作用,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中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第四,教学研究课的落实,可由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别执教,教研组的全体成员参加听评课,进行“一研”。在两节课的对比中,教师们修正教案中不适合的部分,对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现的问题寻讨回应策略,对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等进行评定,商议适合的方式方法。之后,将两节课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再次执教,教研组的老师们再次听课,课后进行“二研”,进行再次评析、修正。课后对比分析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实施行为跟进。这样通过反复锻炼,教师自身素质定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提高。

撰写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各教研组在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对每一次活动都进行总结和反思,并由专人进行各项内容的撰写。其中包括课例方案的撰写、各次课中收集到的组内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课例总报告的撰写等。教研组长把组内的课例总报告发布在组内的QQ群上,教师们根据自己参与的活动,对课例总报告提出修改建议,使课例报告更趋完善。

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各层次的教师都有了收获:自我提升的意识激发了,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撰写文章的能力提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