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资源管理的范畴及水行政执法培训教材的重要性

水资源管理的范畴及水行政执法培训教材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完善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必须保持天然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影响、控制与水相关的人类活动,并使管理工作在整体上富有成效。第一层次是水资源的权属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实施统一管理。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之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权限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水资源管理的范畴及水行政执法培训教材的重要性

水资源管理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随着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构成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大,以及日益紧迫的缺水危机,水资源管理也在逐步深化和发展,因此,各时期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水资源管理的涵义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涵义,目前有多种界定,尚无明确公认的定义。为分析比较说明问题,以下摘录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相关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中水资源管理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资源的行为;制定使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

《当代水资源管理发展概况》(Dixon.Fallon,张发文译):从水资源作为社会的物源—经济—生态的概念出发,把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定义为一系列的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保证一个特定的水资源系统所能满足目前和将来目标的服务价值,这些服务提供了水利用的广阔范围,包括家庭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用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工程组(1996年)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定义为:支撑从现在到未来社会及其福利而不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文循环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的管理与使用。

通常水资源管理主要考虑的准则是:①经济效益;②技术效率;③实施的可靠性,并将满足日渐增长的需水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可行性作为管理的目标。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被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接受,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已成为普遍认可的管理准则。因而,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注重水资源及其环境的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的自然循环规律,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2)应优化配置水资源,在保障经济社会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中,维护水资源系统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连续性,使当今的开发利用不致损害后代的开发利用能力,地区间乃至国家间开发利用水资源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将保证基本生活用水的要求当作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

(3)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的同时,强化对水资源经济的管理,尤其是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与市场调节的职能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可对水资源管理作如下界定: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活动的总称。(www.xing528.com)

(二)水资源管理的特征

1.耦合性

一个水资源系统常由天然水资源系统(系统边界内的地貌、地质、河系、降水、径流等可归为由水文循环组成)和人类活动系统(水库、水电站、灌区、引水、提水、抽水或输水工程、运河、堤防、分洪闸、城市供水工程及机电排灌站、渔业和娱乐等)所组成。因而水资源管理系统表现出极强的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相耦合的特征,或称为相结合的特征。水资源管理框架如图12-1所示。

图12-1 水资源管理框架

2.整体性

水资源是水量和水质的统一,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统一,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统一。因此,在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和处理管理问题时应以系统整体效应为重,从系统整体功能角度分析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激励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整体出发协调好要素之间的关系,做到子系统的目标服从于大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例如,就一国水资源管理系统而言,地方(指某一行政区域)服从流域、流域服从全国;就开发利用一定范围水资源而言,各项兴利和除害措施应统筹规划安排,发挥水资源系统的最大综合功能;就某一范围水资源管理而言,在服从更高一级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各项水资源管理的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教育等措施应协调,促进提高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一个完善有效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必须保持天然水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影响、控制与水相关的人类活动,并使管理工作在整体上富有成效。

3.层次性

水资源管理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层次性结构特征。第一层次是水资源的权属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实施统一管理。《水法》第三条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其管理权限内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工作。第四十八条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取水权的管理。第二层次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之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理权限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水法》第十三条)。

4.动态性

水资源管理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而产生,并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活动的日渐频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的增强而不断革新和发展,不同时期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内容和目标都呈现出较强的动态性特征。只有把握不同时期水资源管理的这种动态性特征,才能解决在不同时期水与经济建设、水与生态环境出现的矛盾及问题,妥善处理各项涉水事务,摆正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共处的辩证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