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县脱贫摘帽:全县脱贫31626户,贫困发生率1.1%

环县脱贫摘帽:全县脱贫31626户,贫困发生率1.1%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环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及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发力,集中攻坚。至2019年年底,全县脱贫退出31626户137020人,出列贫困村20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环县在《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中被评为最具科学教育竞争力县。

环县脱贫摘帽:全县脱贫31626户,贫困发生率1.1%

【贫困状况】 环县辖20个乡镇251个村,总人口36.32万人,农业人口占90.6%。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入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被列入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深度贫困乡镇2个(毛井镇、车道镇),深度贫困村117个。2013年建档立卡时,全县认定贫困人口30092户127896人,贫困村215个,贫困发生率为39.28%。2014年后,经历次动态调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加到32630户140556人。

近年来,环县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及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发力,集中攻坚。至2019年年底,全县脱贫退出31626户137020人,出列贫困村200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9月底,经市县初验,剩余15个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1004户3536人未脱贫人口脱贫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成效】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坚定产业主攻方向,全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226元增至2019年的9280元,年均增长14%。其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496元增至7714元,年均增长20.69%。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32元,同比增长8.1%。

义务教育稳步提升。改造薄弱学校264所,全面消除农村学校D级危房,251个村均建有必要的小学或教学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01%。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同时免费为农村学校中午不回家学生提供午餐。环县在《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2019)》中被评为最具科学教育竞争力县。

基本医疗有效保障。20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科室设置、人员编制、设备配备,均达到脱贫验收标准,251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推行“六室分设”,有1名以上合格村医,配有基本医疗设备和80种以上基本药物。通过定点帮扶、远程会诊、分级诊疗,县内就诊率达到88.78%。县乡村278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即时结报网络全部联通,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参保资助,贫困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9.8%。

住房条件极大改善。按照向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三个集中”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7个,搬迁群众5169户24562人(建档立卡户4135户19846人),实现有意愿的群众全部搬迁安置。实行专业化鉴定、差异化补助、标准化建设、常态化监测,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6762户,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安全饮水实现达标。坚持“四水齐抓”(集蓄天上水,提取地下水,淡化苦咸水,引用黄河水),建成农村千吨万人供水工程7个、集中供水点蓄水池381处,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输水管线延伸到15个乡镇92个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2%;新建水窖23164处,维修场窖8735处,新打小电井2685处,安装窖水净化设备22223套,8.29万户农户实现家家有安全饮水设施、户户有饮水安全保障。

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15年以来,新修农村公路3413千米,建制村通畅率由44.2%提高到100%;实施农电线路改造3849千米,实现1487个村民小组通动力电全覆盖;新修梯田87.68万亩,梯田总面积达到238万亩,人均7.2亩;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实现251个村有线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统筹推进围庄绿化、“三清一拆”、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等工程和以“六顺六净”(六顺:家具摆顺、农具码顺、小件搁顺、床铺理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六净:室内干净无灰尘、厨房干净无油污、院落干净无杂物、厕所干净无臭味、圈舍干净无积粪、庄前屋后无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卫生大整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提升,环境面貌明显改善。(www.xing528.com)

【组织领导】 精心谋划推动,逐级靠实工作责任。一是积极研究部署。及时传达中央、省市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脱贫攻坚推进会等各类会议200余次,把牢政治方向,研究落实措施,指导脱贫实践。二是压实责任担子。坚持明责、定责、履责一体推进,实行“五包”责任制(四大班子包重点,县级领导包贫困乡镇、包预脱贫村、包贫困村退出指标,分管领导包贫困人口到户措施落实),通过制定《环县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三个清单”(村脱贫指标任务清单、预脱贫村和预脱贫人口任务清单、预脱贫人口到户措施落实任务清单)、明确细化“六方责任”(县级干部、行业部门、乡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确保责任传导到人、任务落实到底。三是强化督查落实。制定《关于严肃纪律改进作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十条硬措施》《关于强化暗访督查考核力度深入推进扶贫领域作风治理的意见》,设立督查考核整改办公室,成立督战队。实行重点工作周调度制度,采取颁发“流动红旗”和给予“黄牌警示”的办法,县级联乡领导与乡镇“同责同咎、同奖同惩”,倒逼任务落实。

【产业扶持】 主攻产业扶贫,保障群众稳定增收。一是壮大草畜主导产业。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扶持发展种草养羊首位产业,在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的基础上,2018年提出了“三年翻一番、十四五末翻两番”升位计划(到2021年,羊只饲养量突破300万只,羊业产值突破5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突破6000元;到“十四五”末,羊只饲养量突破500万只,羊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推动种草养羊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围绕构建产业联合体,坚持三链共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五好联动(好地好肥种好草、好草好方配好料、好料好种育好羊、好羊好厂出好品、好品好评卖好价)一体化发展,先后引培荟荣草业、中盛羊业、伟赫乳业、德华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庆环肉羊制种场、6万只商品羔羊生产场、3个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场和3个饲料加工厂;扶持建办“331+”养殖合作社244个,采取户托社养、投羊还羔、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新建千只湖羊标准化合作社124个,集中扩繁向农户提供优质种羊,构建“三羊开泰”(引育推广肉用羊、进口纯繁奶山羊、提纯复壮黑山羊)的产业体系、“五位一体”(政、企、社、村、户)的经营体系和“三级二元”(一级场育好种、二级场产好羔、三级场出好效专业化生产,推广二元杂交)的生产体系,走出引育繁推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发展路子,带动全县4.8万户农户养羊,羊只饲养量达到210万只。坚持疫病、风险、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同步保障,在省内率先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全覆盖落实养殖保险,培训大学生“羊倌”533名,返乡大学生“放羊班”被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报道。实施品牌战略,“环县羊羔肉”和“中盛环有”羊肉荣登全国十佳羊肉品牌榜首,获得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畜牧地标品牌,带动羊肉平均溢价20%以上。2019年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收入达到4500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甘肃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环县羊产业发展情况。二是升级杂粮电商产业。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及“升级版”项目,培育电商企业252家,建成全国唯一的“荞麦产业网”,发布“环乡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成“环乡人”公共品牌运营中心,形成“六统一”的电商扶贫模式(合作社统一订单、企业统一加工、“环乡人”统一品牌、网货中心统一包装、溯源体系统一监管、物流中心统一配送),“环乡人”品牌获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优秀品牌案例奖”,环县获“2019中国产业互联网区域公用品牌突出县”称号。2015以来累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2.39亿元、网络零售额6.26亿元,2020“双11”当天网络零售额达到766万元。三是发展多元增收产业。坚持长短结合,主辅互补,扶持栽植苹果5万亩,订单种植黄花菜7.35万亩、中药材6万亩,发展“五小”产业3497户3765处,保证户户有增收产业。

创业增收】 扶持创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一是鼓励扶持创业。投放创业担保贷款1953万元,支持213人成功创业。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建办“扶贫车间”16家,吸纳就业503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162个,扶持452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2019至2020年,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发放劳务奖补3142人520万元,发放一次性交通生活补贴3179人271万元。三是加强培训输转。坚持菜单培训、定向输转,累计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48708人次,年均输转劳务6万人次,劳务创收13亿元以上。依托对口帮扶,通过举办招聘会,实现稳定就业249人。通过定向培训,向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培训输送焊工72名。

【帮扶措施】 深化协作帮扶,助推脱贫攻坚。自2017年天津市南开区和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与环县结成帮扶对子以来,协作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党政互访交流密切。与南开区开展互访32次,签订框架协议149个(帮扶协议14个,项目合作协议5个,消费合作协议2个,村企结对协议128个);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开展互访26次,签订框架协议6个(定点帮扶框架协议1个、消费扶贫协议5个)。二是帮扶力度持续加大。南开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2亿元,捐助各类物资3187万元;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45万元,捐助各类物资270多万元。三是各项合作成果丰硕。人才交流方面,与南开区互派党政挂职干部27人(南开区到环县6人,环县到南开区21人),培训干部509人、专业技术人员1630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选派挂职干部3人,培训村第一书记104人、基层干部和劳动力810人。产业合作方面,出台《环县招商引资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社会资本优惠奖励办法》,天津2家公司在环县成立分公司,完成投资4510万元,带动5900户贫困户增收。与南开区对接签订中药材种植订单,采购环县中药材307万元,带贫415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支持建办千只湖羊合作社5个、种植合作社2个,栽植中药材3200亩,带动449户增收脱贫。消费扶贫方面,通过在南开区设立展销中心、举办品牌发布会、电商销售等方式,累计销售农特产品8019万元。中国化学工程集团采购环县农特产品601万元。

【资金投入】 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0亿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18.80亿元。坚持按需配备、人岗相适,优先把省直单位调派的91名、市直单位增派的150名驻村干部安排到深度贫困村,补派县直单位驻村干部193名,全县驻村干部达到652名(省直单位驻村干部121名,市直单位驻村干部196名,县直单位驻村干部335名),做到因村派人精准。严格落实“3+1+1”驻村帮扶工作机制(3名驻村干部、1名驻村产业指导员、1名驻村工作队炊事员),在每年列支2万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另外安排2万元用于驻村工作队生活保障(雇佣炊事员经费),全面落实驻村生活补助、通信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确保驻村干部生活有保障、工作有力量。

(供稿:王斐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