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游述感-张中行全集(11)·散简集存(上)

晋游述感-张中行全集(11)·散简集存(上)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晋是山西,游则只是一部分,太原、临汾间的一些名胜,以时间先后为序,是玄中寺、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城、壶口瀑布、小西天、东岳庙、广胜寺、大槐树和苏三监狱。述感之感有言内、言外二义:言内,感是感想加感谢;言外,是有感想才述,没有就从略。17日下午游晋祠。终点是临汾市财政培训中心,亦宾馆也,中途游两处,祁县乔家大院和平遥城。这表示旧时代的城还值得游,值得看。踏着河滩走,游人不少,成为自由散漫的队伍。

晋游述感-张中行全集(11)·散简集存(上)

用制义法,由破题起。晋是山西,游则只是一部分,太原、临汾间的一些名胜,以时间先后为序,是玄中寺、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城、壶口瀑布、小西天、东岳庙、广胜寺大槐树和苏三监狱。述感之感有言内、言外二义:言内,感是感想加感谢;言外,是有感想才述,没有就从略。还要说说中国地大,有机会游的地方很多,为什么选了山西。原因很简单,是偏爱山西的风土人情。风土,还没看见,喜欢,是由人情推算而想见的。我多年住北京,认识一些山西人,包括大酒缸以及小杂货店的店主东,主要还是来于多闻,觉得山西人有个(我认为的)大优点,是惜旧、稳重和务实。因为惜旧,就不热心于除四旧;岂止不除,连断瓦残砖也想保存,子子孙孙永宝用。因为稳重,就不会异想天开,求短时间,由地表一跃进而升到天堂。这样的人情有什么好呢?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讲;还是由情方面下笔,是我多年来被有的人训为落后,想破罐子破摔,干脆承认与老西儿臭味相投,化为行动,是找机会去看看。而福从天降,机会就来了,是华北五省市教育出版社今年(1996年)的年会在山西开,我收到间道消息,如果我愿意参加,可以算作特约代表,他们欢迎。时间是9月15日到22日,正是所谓春秋佳日,我未再思,决定扔下手头的工作,与北京出版社的吴坤定先生结伴,至时乘火车前往。

一路有话,可以不提,于15日晚到了太原,住在迎泽宾馆。年会,每一社出正式代表五人,要开会如仪。特约代表有优越性,是不掏食宿费之外,还可以不参加会。闲时利用,会了两家亲戚。我路不熟,都是他们驾临宾馆。所谈不少,值得记的只有一宗,是住在太原,入夜,星只能看见一个(估计是金星),因为污染严重,天空总是混浊的。这使我想到16日上午西行往交城县玄中寺的途中所见,路旁有无尽的高烟囱在冒烟。问,知道是炼焦厂,而且据说是遍布全省。这样,天空清朗和空气清新的二清就变为一律混浊,是否影响生物(由人畜到树木、禾苗、花草)的健康我不知道,“三光者,日月星”,少了一光,总是个不很小的损失吧?

17日下午游晋祠。大名胜,圣母殿,晋祠铭,都有高名,当然要看。我更感兴趣的是入门右手的唐槐和圣母殿左侧的周柏,如果年龄不是虚报,我们就会想到齐桓、晋文以及李三郎、郭子仪等等,都是“固一世之雄也”,学蒙童背书,其下就随来“而今安在哉”。可是如周柏,虬干横斜,显示还活得很有劲儿,对比之下,如果不慎而想到自己,心里会是什么情况呢?烦恼无边,回头是岸,不想也罢。

18日早饭后,汽车四辆,三辆载人,一辆载路上人还想吃想喝的诸多花样,南行。终点是临汾市财政培训中心,亦宾馆也,中途游两处,祁县乔家大院和平遥城。乔家大院规模大,建筑坚固而精致,就是移到北京,也应该叹为稀有(如正房是双层),况其地乔家堡只是个农村!我到几个院落转转,心随着也飞到远处,是想到人都有的,或者就说是人生的一种梦,所有都如“磐石固”,而且无限期地发扬光大。但梦总是要断的,即如大院的乔家,现在成为民俗博物馆,就只见物而不见人了。由乔家大院再南行,像是时间不很久就到了平遥城。城大而整齐,游观的一门是西门,有瓮城,就显得更加雄伟。登其上,顺着城垛口远望,很惊讶,万想不到只是个县治就有这样大而高厚的城。也许就是因为稀有吧,据说解放后国内大大小小的城都夷为平地,却保留这一个。众多变为单一,它就有了优越性,眼见是辟为旅游点,耳闻是可以入电视片或电影。这表示旧时代的城还值得游,值得看。如果这两个“值得”真实不虚,则前些年的热心拆除,以致像北京周围六十八里的完整并带有城楼的城,一声令下就化为零,这“令”也过于轻率了吧?

由平遥继续南行,过介休灵石霍州洪洞(读同)到了临汾的住所。第二天西行,绕山路直奔吉县,去看黄河壶口瀑布。好容易到了,时已近午。河水由北来,因为两旁有山,北望也没有“天上来”的印象。南望呢,不很远就转向东。河道不很宽,西望,对岸清清楚楚,属于陕西,那么,南行不很远就能到生司马迁的地方。车停在山下的河滩上,看不见瀑布,问同游的人,才知道还要向北步行三四里。踏着河滩走,游人不少,成为自由散漫的队伍。终于望见滚滚的黄水。更走近,看清楚了。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石斜坡,迤逦而下,到个地方,忽然断为直上直下的石壁,于是河水循向下之性,就先是急促向前,到石壁的地方改为急促向下,形成水花飞溅的瀑布。这景观值得看,是因为与一般的风景,如在苏、杭的,相反,那是优美,这是狂暴。即如石壁以上那一长段,黄水翻滚、奔腾而下,举小说人物为例,胆大如常山赵子龙,面对,也不能不感到惊心动魄,如果移到另一端,林黛玉一流人,估计就不敢睁眼吧?这是大自然的“力”的显示,不知道别人见了怎么样,我是禁不住有些感慨,是对比之下,人力究竟是太渺小了。(www.xing528.com)

20日仍西行,看了隰县的小西天和蒲县的东岳庙,印象平平,可以不记。21日北返,车行不远到洪洞县。先看原属赵城县后并入洪洞县的广胜寺。寺在个小山顶上,估计也是为旅游新加修整,大殿等建筑都完美。最值得看的是山门内雄踞正中的琉璃塔,十三层,上细下粗,光洁如新建成。塔后为佛殿,殿内右侧放着一排木橱,橱都是两扇门紧闭,中间加锁,看说明,知道是存放《赵城藏(zàng)》的经橱。赵城藏是世间仅存的一部金代刻的藏经(已不全,今存于北京图书馆),看经橱,虽然已是“燕子楼空”,也不能不发思古之幽情,从新风,情动于中就拿出照相机,背靠经橱,照了两张。广胜寺规模大,山上是上寺,山下还有下寺。乘车下山,沿山的西侧北行,将到尽头有个长方形水塘,过水塘是下寺。不知为什么,车不停,转西,未看下寺。是回到北京以后,与作家卫建民闲谈,他是洪洞县人,才知道“大(太)行(háng)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那幅壁画就在下寺,竟至交臂失之。

车西行返洪洞县,看最后二名胜,城北大槐树和城内苏三监狱。大槐树为明初移民的出发点,立于其地,还可以想象其时,男女老少散而之四方的情景,只可惜那棵古槐,竟连根也不复存在。看完入城(实已无城),到洪洞宾馆去午餐,想到已作古的弟子杨功勋,他是洪洞县人,闲谈时常提到大槐树和苏三监狱。现时我来了,如果如昔人所信,地下仍有知,他不能陪伴,一定很难过吧?所以人死如灯灭也不无好处。饭后看苏三监狱,由宾馆门外东行,出街口就到,门向西。苏三是明朝正德年间的风尘女子,经历坎坷,流落到洪洞县,竟至被诬陷,判死刑。据说入剧本,情节是根据实事编的,终于化凶为吉,以大团圆结束。女子而又风尘,而又有罕见的经历,所以后代有不少人,尤其宝二爷所谓泥做的,都大感兴趣,甚至发出同情的哭笑。同情,通常是在看戏之时,变为身临她住过的监狱,情感自然就要升级。我也未能免俗,看过靠西的普通牢房,转东,到死牢的小院,并走入北房西间(据说为苏三所住)看看,禁不住想到昔年的人,——皆往矣!又走到小院,转身看那间屋的矮门,联想到《女起解》中出发的场面,一时灵机乱动,颇后悔没有约孙毓敏女士一同来,如果约她,来了,在那个矮门外清唱一段“苏三离了洪洞县”,该是多好。还有个更大的遗憾,是据杨功勋和卫建民说,“文化大革命”之前,县衙的大堂、二堂,以及其右侧的监狱,都是明初建筑,在国内,可能是仅存的硕果吧,只是因为大革命时期,革委会的有权者热心于革,一声令下就拆了。其后是为了旅游创收,才重建了监狱。重建,至多是得其形似,至于苏三的真实的形迹,就一去而不复返了。此类个别的甚至微末的事也可以使我们领悟个大道理,是权太大而知太少,就必致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悔之晚矣”。

感想说了不少,还要说说感谢。总的是谢出版社的热情招待。分的呢,出游,奉命照顾我的,先有董洁女士,后有阎文涛女士,她们都忠于职守,像是总怕我失足倒地,一命呜呼,不只寸步不离,而且紧握一臂不放,使我感激莫名。还有李健女士,借她的光,我看了久闻大名而未得入其内的窑洞。还有仇小燕女士,无同行之缘而有同席之雅,她颇有酒量,我接受她的盛情,也喝了不少山西特产的汾酒。四位,皆女士也,正如纳兰词有句云,“天将间(读去声)气付闺房”,我这里也就只好挥秃笔偏一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