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乌兹83型乌兹9毫米冲锋枪及手枪特点与问题

乌兹83型乌兹9毫米冲锋枪及手枪特点与问题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在乌兹9毫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成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所以又称乌兹83型。乌兹9毫米手枪是在乌兹9毫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缩小尺寸减轻重量的改进型,仅能半自动射击。尽管比普通手枪显得笨重一些,但采用20发弹匣,容弹量比普通手枪大得多,而且形状和大小适合双手握持射击,有助于减小后坐,在快速射击中也更容易控制。无托结构步枪存在的最基本问题,即快速转换抵肩的问题,在TAR-21上也没有得到解决。

乌兹83型乌兹9毫米冲锋枪及手枪特点与问题

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配备了这样精良的装备,当然是因为要面对最复杂的情况,任务和责任艰巨而重大。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任务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五项:反恐作战、非常规作战、特种侦察、直接参战、战场搜索与营救。

乌兹(UZI)冲锋枪

在1948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人发现自己的部队装备中缺乏一款实用有效的冲锋枪。为此,1949年由以色列国防军陆军中尉乌兹·盖尔参照捷克斯洛伐克的Vz23系列冲锋枪和ZK476式冲锋枪的结构特点,充分考虑到中东地区的沙漠环境,设计成功了乌兹9毫米冲锋枪。该枪有木托和折叠托两种型号,木托为早期型,折叠托为标准型。随后在乌兹9毫米冲锋枪的基础上发展而出的衍生型号有: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乌兹9毫米微型冲锋枪、乌兹9毫米半自动卡宾枪和乌兹9毫米手枪。在50年代初定型,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生产,被以色列国防军作为制式冲锋枪,另外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军队也装备此枪,现已成为当前西方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冲锋枪。

1983年,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在乌兹9毫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成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所以又称乌兹83型。该枪是标准型乌兹冲锋枪的缩小型,基本结构与标准型相同,只是尺寸、全枪重和火力持续性有所不同。除配用20发弹匣外,还有25发和30发弹匣。1987年,又在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改进,放弃前冲击发原理,采用浮动击针原理,枪机复进到位击发。改进型更便于隐蔽携带,更适于在狭窄空间使用,所以特别受到警察和特种部队的青睐。

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的基本技术数据是:

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弹匣容弹量20/25/32发;全枪长600毫米(枪托打开)360毫米(枪托折叠);枪管长197毫米;枪重2.7千克;有效射程15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1500发;瞄准基线235毫米;枪口初速360米/秒。

1986年,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又推出乌兹冲锋枪的第三代,在乌兹9毫米轻型冲锋枪的基础上进一步小型化,所以被称为乌兹9毫米微型冲锋枪,外形尺寸只比乌兹手枪稍大,折叠后的枪托位于机匣的左侧,仅配用20发弹匣。其独特之处是在枪机内嵌有钨心,以增大枪机质量,从而使其理论射速降低到适当的实用水平。经过改装后,还可使用.45ACP弹,弹匣容弹量为16发。

乌兹9毫米微型冲锋枪的基本技术数据是:

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弹匣容弹量20发;全枪长460毫米(枪托打开)250毫米(枪托折叠);枪管长117毫米;枪重1.95千克;有效射程12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1250发;瞄准基线180毫米;枪口初速350米/秒。

乌兹9毫米手枪是在乌兹9毫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缩小尺寸减轻重量的改进型,仅能半自动射击。尽管比普通手枪显得笨重一些,但采用20发弹匣,容弹量比普通手枪大得多,而且形状和大小适合双手握持射击,有助于减小后坐,在快速射击中也更容易控制。本来是打算作为民用枪支,但由于性能比较优越,很多军队及警察也都有使用。

乌兹9毫米手枪的基本技术数据:

发射方式为单发;弹匣容弹量20发;全枪长240毫米;枪管长115毫米;枪重1.65千克;有效射程60米;瞄准基线180毫米;枪口初速350米/秒。

乌兹冲锋枪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下的近战,其优越的性能甚至比AK-47还要好,同时由于价格低廉,射速快,故障率低,因此被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恐怖组织装备,与AK-47并称为世界两大“土匪枪”。美中不足的是,乌兹的威力小和射程近是比较显著的缺点,通常只能适用于巷战,无法进行远战,就连中距离的火力对抗也很难满足需要,所以乌兹的声名还是远不及AK-47。

塔沃尔(Tavor)TAR-21突击步枪

塔沃尔步枪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根据战场需求与实战经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出的新型突击步枪,采用了无托结构,在不缩短枪管长度与有效射程的前提下大幅缩短了全枪长度,以便于需要频繁搭乘直升机的部队与空降部队等使用。

“塔沃尔”取自加利利人伯格·塔沃尔的姓氏,TAR-21的含义是“Tavor Assault Rifle-21st Century”,也就是塔沃尔21世纪突击步枪的意思。

塔沃尔TAR-21突击步枪并不是以色列国防军委托研制的,而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针对市场需求自主研制的,希望能够推动以色列国防军用TAR-21步枪来替换CAR-15步枪和M4卡宾枪。但是对新一代制式步枪,以色列国防军一直关注的是德国“未来步兵”和美国“OICW”类似的研究方案。尽管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为了吸引军方关注,特意在型号后面加了“21”,来突出说明该枪是21世纪的步枪,而实际上,TAR-21在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先进性,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机头回转式闭锁机构、塑料机匣都是很常见的技术。无托结构步枪存在的最基本问题,即快速转换抵肩的问题,在TAR-21上也没有得到解决。唯一的亮点就是左右两侧都有弹夹卡笋按钮,所有的控制都可左右手操作,因此左撇子射手可以轻易地适应这把枪。但是切换按钮的方向需要把全枪的一部分拆开,所以在战场上没有办法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在战斗以前完成。

塔沃尔TAR-21突击步枪主要有四种衍生型号:

使用塔沃尔突击步枪的士兵

标准型装备反射式瞄准镜和M16式30发弹匣,作为步兵的多用途武器

突击队员型几乎与标准型相同,但缩短了枪管长度,适合作为突击队和特种部队的武器;

狙击型在护木的位置装上折叠式两脚架,并在机匣顶部装上4倍瞄准镜,作为狙击手采用的武器;

微型塔沃尔,也被称作X-95或Tavor-2,外形更加紧凑,专为特种部队而设计。而且只要使用一套简单的零件转换套件包,就可以把微型塔沃尔改为采用9毫米乌兹冲锋枪弹匣的冲锋枪,另外零件转换套件包中还有一种整体式消声器型的枪管,也可以加装到微型塔沃尔上。此外,微型塔沃尔专用的枪管下挂式榴弹发射器也已经开始配发。

从1999年起,以色列陆军对TAR-21突击步枪进行大规模的部队试验。通过训练与实战,以及与美国柯尔特M4A1卡宾枪的对比试验,试用部队提出了一些TAR-21突击步枪的改进建议,于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根据这些建议进行了改进。但这时以色列国防军已经开始大批量购买M4卡宾枪,到2002年底,以军已经购买了11000多支M4卡宾枪。选用M4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TAR-21的价格居高不下,要大大高于M4卡宾枪。

2002年,以色列陆军加大了改进后的TAR-21突击步枪在部队的试验力度,以色列国防部声称,试验结果表明,许多参试部队更喜欢TAR-21突击步枪而不是M4卡宾枪。事实上,以色列陆军并不缺乏轻武器,在未来几年缺口最多只有1000支。但是以色列于2003年春公布的国防预算中,赫然把购买TAR-21突击步枪排在了财政支出清单的前列。

为了继续开拓市场,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于2002年8月开始研制TAR-21,加装一体化的目标数字捕捉系统、目标图像转换系统、新式激光指示器和微光瞄具。另外,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努力试图回避以色列军队的采购经费限制。2002年年中,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同美国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就可否在美国特许生产TAR-21突击步枪进行了洽谈。同时,又与美国巴雷特公司进行接触,商谈能否将改变机匣结构的半自动TAR-21变型枪投放美国民用武器市场。

2003年1月,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与印度签定合同,向印度出售3000支TAR-21突击步枪。此后又有不少国家采用塔沃尔步枪,主要有哥伦比亚、阿尔巴尼亚、阿塞拜疆、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埃塞俄比亚、格鲁吉亚、危地马拉、马其顿、菲律宾、葡萄牙、泰国、土耳其、乌克兰等国家。

塔沃尔TAR-21突击步枪自服役以来已经经历了2006年加沙危机,2006年以黎冲突,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2008年柬泰对峙等局部冲突,在历次实战中表现都相当优异。

2009年11月,微型塔沃尔被以色列国防军选定为未来的标准步兵武器,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它将成为以色列的步兵制式武器。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5.56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弹匣容弹量30发;全枪长720毫米;全枪重2.8千克;有效射程600米;战斗射速900发/分;枪口初速870米/秒。

内格夫(Negev)轻机枪

手持内格夫机枪的以军士兵

这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以色列国防军为了替换FN MAG58机枪的目的而开发研制的,当时MAG58机枪是可以在多种武器平台——从徒步士兵、车辆、船只一直到飞机上都可以使用的通用机枪。尽管MAG58机枪的性能很好,但作为单兵武器来说,不但武器本身太重,而且所使用的子弹也很重,这就限制了单兵携行的弹药量,因此以色列国防军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更轻巧的轻机枪来增强步兵分队的压制火力。

1988年,内格夫5.56毫米轻机枪面世,名字来自于巴勒斯坦南部的一个地名。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机构,枪机锁入枪管节套内并开膛待击。气体调节器有3个调整位置,分别对应于射速650-800发/分、射速800-950发/分以及关闭气源并发射榴弹。该枪可半自动或连发射击,如果卸下两脚架,装上前护木和短枪管就可以当作突击步枪使用。内格夫机枪最大的特点是多用途,可以使用标准弹链、弹鼓,也可以弹匣供弹,可以安装在两脚架、三脚架上,也可以在车辆架座上进行射击。使用标准枪管时发射北约制式SSl09枪弹,还可更换枪管以发射美国M193枪弹。

全枪所有组件包括速换枪管在内,都是可互换的。在机匣上可安装多种类型的瞄准镜基座。瞄准装置该枪前面有可调高低与风偏的柱形准星,后面有觇孔照门,并带氚光照明的折叠夜视瞄准具,机匣上设有瞄准镜座。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5.56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供弹方式:30发弹匣、弹链或弹鼓;全枪长:1020毫米;枪管长460毫米(长枪管)330毫米(短枪管);全枪重7.2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战斗射速850发/分;枪口初速965米/秒(美国M193枪弹)915米/秒(北约制式SSl09枪弹)。

德国HK PSG-1狙击步枪

这是由德国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简称HK公司)研制的一款半自动狙击步枪,PSG-1是德文“Przisions-Scharfschützen-Gewehr”的字母缩写,意思是“精确射击步枪”。

据说此枪是由于在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上,联邦德国警方在狙击恐怖分子时失利,最终导致被恐怖分子扣押的9名人质全部被害的惨剧之后,HK公司接受警方委托研发一种射击精度高,大容量弹匣,适合警用的半自动步枪。随后HK公司便在G3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专用的狙击步枪PSG-1,所以基本结构与G3相同,都采用滚轮锁定、延迟反冲式半自动的枪机作用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加厚的重型枪管,所以全枪重量比较大,这也成为PSG-1的一大缺点。不带瞄准镜和三脚架,PSG-1全重就达到了8.1千克,这样的重量就让狙击手在战场上携带使用非常不方便,因此不适合机动作战使用,主要用于远距离压制或狙击。但是有弊也必然有利,重枪管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减轻射击时枪管的振动,从而确保射击的精度。也是出于保证射击精度的目的,枪口没有安装消焰器、制退器之类的任何枪口装置,而是采用了特殊弹药和内置消音器,不仅射击精度高,而且发射时几乎听不到枪声。只是这样一来,射程和穿透力却比普通狙击步枪要差得多,这也成为PSG-1的另一大缺点。

PSG-1狙击步枪没有机械瞄具,而是装备了带有照明分划板的Hensoldt 6×42瞄准镜。PSG-1的枪托是由高密度塑料制成,黑色粗糙表面,可以调向任何角度以适合各种不同的使用需要。PSG-1的握把为比赛步枪用的握把,塑料枪托的长度可调节,枪托上的贴腮板高低也可以调整,射手可以调节到最舒适的长度和高度。PSG-1的扳机行程可以调整,也可以从扳机护圈中拆下。扳机力比G3轻得多,这也是狙击步枪的共同特性。PSG-1前端有一个T型槽以配合旋转挂带,射击时可以选用两脚架或三脚架支撑射击,两脚架比较方便,但如果要求尽量高的射击精度,还是采用稳定性更好的三脚架。

PSG-1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子弹击发之后弹壳弹出的力量相当大,据说弹壳会被抛出10米之远。虽然这一点对于警方的狙击手来说不是个问题,但对军队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很容易暴露狙击手的位置。

当然PSG-1的优点也很明显,被称为世界上射击最精确的狙击步枪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公差控制得极其严格,所有的零件几乎都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合。出厂试验时,每一支PSG-1狙击步枪都要在300米距离上持续射击50发子弹,而且弹着点必须散布在直径8厘米的范围内,也就是相当于50发子弹的弹着点全部都集中在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范围。因此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狙击枪之一。但是缺点是重量大、结构因精密容易出故障,而且价格也高,单价高达12000美元,是所有狙击步枪中价格最高的。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7.62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弹匣容弹量5/20发;全枪长1208毫米;枪管长650毫米;全枪高258毫米;全枪重8.1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枪口初速868米/秒。

沙漠之鹰(Desert Eagle)手枪

1979年,美国的马格南研究公司(Magnum Research)计划研制一种可以发射0.357英寸马格南左轮手枪弹的半自动手枪,当时的研制计划名称是“马格南之鹰”(Magnum Eagle),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作为狩猎手枪。第一把原型枪在1981年完成并在1982年公布,当时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应,这种0.357英寸口径的马格南半自动手枪巨大的威力和漂亮的外形引起很多人的极大兴趣。为了扩大生产,马格南研究公司就找到了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从1983年起,这种手枪就以“沙漠之鹰”的名称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定型,并开始生产和销售。这款0.357英寸口径的沙漠之鹰日后成为了收藏家和枪械爱好者争相追逐的对象。

1985年,沙漠之鹰的膛线被改成多边形,以提高精度。1986年,马格南公司又研制出0.44英寸口径的沙漠之鹰,这简直是一把完美的手枪,也是第一把0.44英寸口径的半自动大口径手枪。1987年,0.41英寸口径的沙漠之鹰开始投产。1989年,沙漠之鹰进行了标准化定型。1994年又推出了0.50英寸口径,形成了庞大的沙漠之鹰系列。

沙漠之鹰的多边形枪管是精锻而成,标准枪管为6英寸长(152.4毫米),另外也有10英寸(254毫米)的长枪管。由于枪管是固定的,并在顶部设有瞄准镜安装导轨,因此可以方便地加上各类瞄准镜。套筒两侧均有保险机柄,左右手都可以方便操作,弹匣是单排式的,不同口径型号的弹容量不同。握把是硬橡胶制成,但马格南公司也可以按照客户需要特别订制其他的握把。

沙漠之鹰最初是用来打靶和狩猎的,射程在100米以上。据说有人使用加长枪管击倒了200米外的麋鹿,现在主要是作为狩猎手枪来销售。沙漠之鹰的威力极大,可以说是举世公认,但却没有被作为军用手枪来列装,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第一,子弹威力巨大,但同时沙漠之鹰的大口径又使其在载弹量上不可能太大。而自二战以后,小口径大载弹的手枪却是主流。

第二,沙漠之鹰的空枪重就有2千克,实在不便于本身就已经有很大负重的士兵装备。(www.xing528.com)

第三,后坐力太大,曾有说法,只有体重达到80千克的人才能正常使用,可想而知其后坐力之大。

第四,结构复杂,可靠性低,难以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

沙漠之鹰彪悍的外形,很快就引起了好莱坞的注意。从1984年的《龙年》开始,沙漠之鹰先后在500多部电影电视中亮相,绝对是好莱坞的宠儿。之后在很多电子游戏中也有出现。

基本技术数据(M1911型。45英寸口径):

口径11.43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弹匣容弹量7发;全枪长216毫米;枪管长127毫米;全枪重1.1千克(不含弹匣);有效射程50米;战斗射速35发/分;枪口初速253米/秒。

AK-47突击步枪

AK-47突击步枪是由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AK-47中A表示自动步枪,K是设计师卡拉什尼科夫姓氏首字母,AK-47就表示由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在1947年生产的自动步枪。这是苏联的第一代突击步枪。

卡拉什尼科夫正是因为设计出了AK-47而被公认为世界级枪械设计大师。虽然卡拉什尼科夫从没接受过枪械方面的任何教育,只是从小对枪械有着执着的偏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应征入伍,后来因为受伤入院治疗,在医院里他和战友们经常讨论战争和武器,就是在闲聊中激发了他设计一种全新的自动步枪的想法。在住院期间,他就把医院图书馆里所有关于轻武器的书籍都仔细阅读研究,出院后因右手残疾而离开部队回家休养。他在家里继续研究,并很快在简陋的小工棚里手工打磨了一支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完成后被送到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进行试验和评审。经过试验,评审委员会认为这支步枪的结构过于复杂,整体性能也不如当时苏军装备的PPS-43冲锋枪。但这个不成功的自动步枪却引起了当时苏联步兵武器的权威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苏联装备规划委员会的勃拉贡拉沃夫中将的注意。他对该型步枪的独特设计思路赞赏有加。1943年,他推荐卡拉什尼科夫到高级步兵枪械学校接受专业深造,结业后卡拉什尼科夫被分配到昂斯克军用武器试验场担任技术员工作。

1944年,在经历无数次试验失败以后,卡拉什尼科夫设计出了一种7.62毫米的半自动卡宾枪。1946年,他在这种半自动卡宾枪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一种全自动步枪AK-46,并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一同竞争的还有多位著名步枪设计师的作品。经过初选,包括AK-46在内的三种型号的步枪进入最后一轮评审。在极限射击评审中,AK-46连续射击了1.5万发子弹,射击精度依然没有什么变化。这一出色表现让在场的众多评委刮目相看。评审委员会非常仔细地计算、统计试验结果,一致认为:“推荐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7.62毫米突击步枪列入正式装备。”

不久,评审委员会决定生产第一批AK-46步枪,同时交付部队试用。结果部队对这种简单易用、火力强大的AK-46自动步枪赞口不绝。苏联国防部决定将AK-46选为制式步枪,并将正式定名为AK-47。

AK-4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具有枪身短小、射程较短,更适合较近距离战斗的特点。采用气动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机动作,回转式闭锁枪机。AK-47发射7.62x39毫米1943中间型威力枪弹,由容量为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保险/快慢机柄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AK-47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或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时,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继续正常运作,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而且结构简单,分解容易、易于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

卡拉什尼科夫发明的AK-47突击步枪,虽然不是以色列的制式装备,却也是被特种部队经常使用的武器

AK-47的主要缺点是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扬严重,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枪机抛壳口的设计不尽合理,难以安装皮卡汀尼导轨,机匣盖的设计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枪械后座力较大等,大大影响射击精度,300米以外就难以准确射击,连发射击时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只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

从1949年开始,AK-47开始大规模装备苏军。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向华约盟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大规模提供这种枪械。1956年,中国仿照AK-47生产出56式冲锋枪,装备全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换装为更先进的81式步枪。

截至今天,AK-47的总产量超过2亿支,共装备了53个国家的军队,还有5个国家把它画到了军徽上,成为全球局部战争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武器。

基本技术数据:

口径7.62毫米;发射方式为单发、连发;弹匣容弹量30发;全枪长870毫米;枪管长127毫米;全枪重4.3千克;有效射程300米表尺射程800米;战斗射速600发/分;枪口初速710米/秒。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英文缩写IMI)和以色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IAI)、拉斐尔武器开发集团(Rafael)一起并称以色列三大国有国防武器制造商,总部设在以色列中部的拉马特沙龙,公司雇员3200人,2008年公司销售额为6.5亿美元。最早的前身是1933年,还在巴勒斯坦英国委任统治时期,当时的犹太人武装组织(哈加纳)所创建的地下武器生产作坊。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都十分重视军事生产,所以军工企业的底子十分雄厚,是由原来在美国的犹太商人直接从美国搬来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再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实践进行完善。另外,以色列还能得到欧美各国的技术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不断地出售最先进的武器科技给犹太商人,然后这些商人就把这些技术带回以色列,而以色列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在中东的开拓者,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欢迎从而能够得到无条件的先进武器,往往可以得到美国生产的最高级武器资料和生产工艺,所以以色列就有了强大的军工生产基础。最后,以色列本身十分注重科技发展,利用原来从美国进口的技术,加以改良,成为更加厉害的武器装备,再加上巴勒斯坦这个战场实验地,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不断的完善,经过60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世界领先的军工生产国家。

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开发了许多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弹药、战术系统、引擎以及其他的火力武器,拥有领先的尖端技术和产品。其产品范围很广,从人造卫星助推器、先进无人驾驶飞机到外挂燃料箱和空地导弹。著名的产品有加利尔(Galil)突击步枪、塔沃尔(Tavor)突击步枪、内格夫(Negev)轻机枪、乌兹冲锋枪和沙漠之鹰手枪等。

第一项是反恐作战,以色列是较早认识遇到恐怖袭击,因而也是较早切身感受到恐怖活动危害的国家,当然也是较早开展反恐行动的国家。以色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反恐行动划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1)攻击行动,即在恐怖活动的计划和训练阶段时使用军事手段对其进行打击。

(2)防御行动,即在恐怖活动实施阶段,在恐怖分子前往目标的途中时就以相应手段阻止其活动。

(3)惩罚措施,即采取法律手段对恐怖活动的计划者、实施者及恐怖分子的支持者进行惩罚。

以色列反恐行动的目的是:

(1)将恐怖活动的范围和造成的损害减到最小。

(2)消灭实施恐怖活动的恐怖分子。

(3)消灭恐怖分子领导人和恐怖活动策划者。

(4)打击恐怖活动的基层组织。

(5)打击恐怖分子的士气。

以色列特种部队在进行伤员后送的模拟训练

在以色列反恐行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采取攻击行动是最有效的一环,因为只有主动的攻击行动才可以从根本上打击恐怖组织的活动能力,并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达到反恐行动的各项目的。攻击行动包括空中打击、地面打击、海上打击和针对恐怖组织领导人的打击四种选择。除第一种选择外,其他三种选择都或多或少与特种部队相关。在反恐行动中,人质营救是最后一道闸门,而特种部队在这一环节无疑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惩罚措施是对以上两个组成部分的必要补充,特种部队在协助执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对特种部队来说,反恐作战中的人质营救作战无论在装备还是技能上的要求都与其他类型的反恐作战大相径庭。以色列特种部队在实战中也明确将人质营救作战与其他类型的反恐作战区分开来。如果除去人质营救作战,其他类型的反恐特种作战实质上与低强度冲突中的非常规作战没有太大的差别。

第二项是非常规作战,就是指特种部队经过特殊编组,携带特种武器装备,利用夜暗、复杂气象和地形等有利条件,秘密潜入敌后,以爆破、袭击或暗杀、捕俘为主要手段,袭击敌人的作战行动。其包括低强度冲突中的敌后破坏作战、反游击战和除人质营救之外的大部分反恐作战行动。所选择的目标主要是敌方的重要人物、指挥中心、通信体系、技术兵器、兵力驻地、补给设施等重要目标。作战的目的是瘫痪敌组织系统和作战体系,并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

非常规作战是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主要作样式。以军特种部队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越界报复袭击,60年代与埃及的“消耗战”中的突袭作战,70年代初针对巴解特别是对巴解组织中“人阵”、“民阵”、“黑九月”等极端激进组织的行动,以及80年代以来在南黎巴嫩的小分队作战等,都属于非常规作战的范畴。以军在这方面的出色战例也比较多,其中最主要和典型的战例有“消耗战”中的突袭格林岛和纳贾·哈马迪变电站、劫取埃军P-12型雷达、1973年4月突袭贝鲁特的“少年之春”行动、1988年暗杀巴解领导人阿布·杰哈德的行动等。

非常规作战是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主要作战样式

第三项是特种侦察,也就是指派遣特种部队深入敌后,运用目视观察或其他方法对敌方进行直接的侦察和监视,以获取、证实有关敌军战斗实力、作战意图和行动等情报而进行的活动。由特种部队实施的特种侦察行动可分为两大类:战场侦察监视和秘密情报搜集。主要方法是预先潜入,从空中、地面或海上秘密渗透,进入敌后进行窃听、照相、捕俘或混迹在当地群众中探听消息与搜集有关情报。

在高技术条件下,尽管空地一体化侦察系统能够实时地进行侦察监视,但敌后侦察仍然具有技术侦察所不可比拟的特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情报来源。因此,特种侦察是以色列特种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总参侦察营就是一支非常专业的特种侦察部队。现在以色列国防军的特种侦察任务一般由情报部队所属的特种部队担负,但由于大多数以色列特种部队都具有步兵远程侦察部队的性质,其他军兵种的特种部队也能够不同程度地担负情报侦察任务。

第四项直接参战,特种部队直接参战是整个作战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在战术武器射程或常规作战部队纵深作战地区之外进行的。其主要作战手段有:突袭或伏击、布雷或爆破、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末端制导、从空中地面或海上平台实施远程火力打击、进行独立的破坏活动等。

以色列特种部队士兵在执行直接作战任务时,主要是打击最关键的重要目标

特种部队在执行直接作战任务时,可压制或摧毁指定的敌关键目标,也可重点打击某些目标的关键部位,如破袭敌交通枢纽、后方补给系统、技术兵器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基地和工程设施等重要目标,从而达到迟滞、牵制敌人,瘫痪敌作战体系的目的。也可实施战役战斗佯动,调动敌方部队,为己方部队创造有利战机。除队属侦察兵以外,以军大部分独立特种部队在战争中都有特定任务,如空军的“翠鸟”侦察队、炮兵的“荚蒾”和“琴弦”部队等。但对于以色列主要的特种部队,如总参侦察营和海军13中队来说,在战争中如何直接参战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些部队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根据本部队的特长,预先选择战争中的打击目标和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关研究成果往往直接转化为作战条令和作战预案,因此外界一般情况下是无从得知的。

第五项是战场搜索与营救,也就是使用特种部队在战场上查明、营救在敌控制区跳伞的己方飞行员及陷入敌后的其他人员的作战行动。由于以色列国防军一直有严禁丢弃伤员和阵亡官兵遗体的传统,因此对于战场搜索与营救十分重视,大部分特种部队在战时都可能被临时赋予战场搜索与营救任务。但在以色列的各支特种部队中,只有空军的669部队是唯一一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战场搜索营救部队。669部队在战时的任务是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但在平时的低强度冲突和特种作战行动中,也进行支援和营救的任务。

以色列特种部队曾经为世界特种作战的历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成功战例,它的取胜之道究竟是什么?应该说,以色列特种部队能够在中东战争的险恶环境中长盛不衰并非偶然,这和以色列在长期战争中形成的事先计划方面周密大胆、训练方面从难从严、战备方面常备不懈的军事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而在人员选拔、训练和装备方面得到了重点倾斜,这也是以色列特种部队能够长期保持相对较高战斗力的原因。

以色列因为人力资源有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军队结构是以常备军为骨干、以预备役为主体。长期以来严峻的安全环境使以色列全社会都形成了牢固的爱国意识,这就保障了以色列军队始终具有高昂的士气。以色列军队基本上是一支民兵式的军队,没有西方职业军队强烈的等级观念,也没有西方国家的长期军事传统,而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就形成了军队中鼓励创新的风气。此外,以色列又是一个缺乏战略防御纵深的小国,从军事角度看不利于采取防御性战略。由于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使以色列国防军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逐步形成了灵活多变、大胆进攻的战斗风格。具体到特种作战上,以色列特种部队非常强调突然性因素在计划和行动中的作用,在选择目标和行动手法上常常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计划、训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这种强调突然性的特点使以色列特种部队的很多典型战例具有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有人将其形容为“攻击—消灭—脱离”。比如,1969年以色列伞兵突击队突袭埃及雷达站,并将埃军装备的新型苏制雷达运回以色列,就是一个戏剧性相当强的战例。而1976年以军特种部队往返奔袭9000公里,突袭乌干达恩德培国际机场营救人质的战例,更是曾两次被搬上银幕,并在世界军事领域产生过很大反响。

以色列特种部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战例,这和其严格训练是分不开的

在大胆设想的同时,以色列特种部队在作战计划方面又极为周密细致。以色列特种作战的制定行动计划的程序基本上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情况分析。这一阶段要综合分析四个要素,即作战地区的地形和社会情况分析、已知和潜在敌情分析、我方实力分析、任务程序分析。

第二,初步计划。这一阶段要根据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确定大致的战斗计划,安排临战训练,以及武器使用、设施安排等内容。

第三,计划交流。这一阶段是安排临战侦察,进行初步训练,与联合作战部队进行计划交流,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和联合作战的要求对初步计划进行补充和完善。

第四,具体计划。这一阶段要根据第三阶段的成果,具体制订完善的作战行动计划;如果情况许可,还要根据可能的情况变化制订一套以上的备用应急方案。

以色列特种部队在计划完成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临战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参加行动的官兵都明了计划的细节和自己在行动中所起的作用。以色列特种部队还有严格的战后讲评制度。特种部队在完成任务之后都要进行内部讲评,所有参加行动的官兵都必须发言,回忆自己在执行任务时的行动与计划有何差距,并分析原因何在,从而使每一名官兵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1976年突袭恩德培的行动结束后,总参侦察营在回到驻地的当天没有举行任何庆祝仪式,而是立即召集全体官兵召开讲评会,对行动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分析总结。正是由于这一整套严格科学的程序和严谨求实的态度,以色列特种部队才得以避免使自己的大胆进取发展为盲目乐观,从根本上保证了作战行动的成功,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

以色列军队在数量上与阿拉伯世界根本无法相比,因此一直强调以质胜量。以色列军队所说的质,一是指人员的素质,二是指装备的质量。而在这两点因素中,以军又认为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了提高人员的素质,以军对于日常训练极为重视,并形成了训练就是为了实战服务的独到特点。以色列军队在训练中不搞花架子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人们一般不会想到以色列军队在这方面已经到了有些极端化的程度。举例来说,军姿和队列训练是军队训练的基本内容,但以色列国防军却从来不花时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所有的训练时间都用在贴近实战的战术训练上。一名普通的以色列步兵从入伍到开始参加作战值勤需要5个半月。在用两周左右时间进行体能训练并掌握基本的射击要领之后,立即开始进行5个月的战术训练。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要学习野外作战,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下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使用手中的武器,如何与同班、同排、同连的战友密切合作形成一个战斗整体。他所学习的所有战术和技术动作,都是历代以色列士兵在长期战争中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之后,再经过反复实践和改进才形成的。在野战训练之外,以色列步兵还要经受频繁的长途行军的磨练,比如全副武装徒步行军奔袭数十千米,几乎是以色列步兵训练中的家常便饭。因此,在战场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敢于轻视只进行过5个半月训练的以色列步兵。而一名以色列特种部队的新兵从入伍到完成训练需要18个月到20个月,其中步兵基础训练阶段是以4个月完成普通步兵5个半月的训练内容。在这种快节奏的训练方式下,特种兵的训练代表着要付出比普通步兵成倍的汗水和辛劳,18个月到20个月的训练周期更意味着难以想象的训练内容。以色列特种部队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在一开始报名加入特种部队的100名应征青年中,只有20-25人能够通过部队的预选,其中又只有10-12人左右能够完成历时18个月到20个月的训练,正式成为特种部队的一员。特种部队严格的训练体制和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加入特种部队的必然是最优秀的士兵,由这些优秀士兵组成的特种部队更是一支绝对的军中精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