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范式:美术教育新论

理解范式:美术教育新论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笔者借用该学者对这一名称的解释,来说明“范式”概念的基本要义。[1]前言(二)什么是理解范式“理解范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界所提出的“概念重建”思想的重要体现。[2]主编寄语“理解范式”在后现代课程中直接表现为“理解课程”。同样,“理解课程”一词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创新而言的。

理解范式:美术教育新论

(一)对范式的界定

汪霞对该词的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笔者借用该学者对这一名称的解释,来说明“范式”概念的基本要义。

“‘范式’(paradigm)是从希腊动词‘并排展现’(exhibiting side by side)派生而来的。在词典中,范式被理解为‘规范’或‘范型’……数十年来,围绕‘范式’一词特定意义的争论颇多。在此,我们无意对该术语作更多的考证,而只是想借用这个词表明:任何课程研究,往往都是从一种概念框架开始的。这种框架或称范式,是一组观念、价值和规则,它们支配着研究的行为、解释资料的方法,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1]前言

(二)什么是理解范式(www.xing528.com)

“理解范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课程理论界所提出的“概念重建”思想的重要体现。“课程理解范式”即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2]主编寄语“理解范式”在后现代课程中直接表现为“理解课程”(understanding curriculum)。“理解课程”意味着:课程研究不是沿着“归纳—演绎”的路径发明课程的模式或程序并因而控制课程,而是从不同“视域”理解课程、建构课程的意义。课程领域便由同质化的“程序主义”的课程开发,转变为异质性的“多元主义”的课程理解。[2]译者前言2可见,我们基于“理解范式”对课程进行研究,是努力跳出以往处于封闭系统下现代课程的简单思维模式,从丰富、复杂、多元化的各种后现代研究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课程问题,包括美术课程在内,从而推动课程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

同样,“理解课程”一词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创新而言的。理解课程并不意味着我们中的许多人不想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变革课程。事实上,只要观察一下课程领域的文献便可清楚:我们想变革。[2]6理解课程的意图在于后现代课程研究与后现代课程学家通过强调各种思想观点的释放、创造杂类的研究主题、展现各不相同的目标、鼓励不同的见解来促进对课程的多元式的理解。每一种观点都变得具有竞争力,不存在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和权威,任何想法与观点均需要接受挑战,没有永恒不变的“课程”。而接受每一种理解的独特性,使我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持续地挑战自身的立场,对现实世界和课程领域进行动态的分析。这样做与其说是接受一种特定的哲学体系,不如说是尝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用联系的观点审视教育现象,从际遇的文本中创造出新的文本。[1]250 251

理解课程思想的具体实例体现于在美国被誉为课程的“圣经”——《理解课程》这部巨著中。当我们打开这一巨著时,“把课程理解为历史文本”“把课程理解为政治文本”“把课程理解为种族文本”“把课程理解为性别文本”“把课程理解为现象学文本”“把课程理解为后结构主义的、解构的、后现代的文本”“把课程理解为美学文本”等的研究范式令人耳目一新,为后现代视野下的课程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其也说明了“理解”完全不同于“等于”的深刻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