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续茶经:中国茶文化第2版,影响深远

续茶经:中国茶文化第2版,影响深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续茶经,撰于1734年,四库全书著录,有寿椿堂刊本。陆羽茶经另列卷首。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库全书续茶经提要曰:“自唐以来,茶品推武夷。”其二,廷灿所续,囊括了前人古书中提出的相关资料,按目摘要录入,还针对当时风尚加以修正补充,且于卷末附有历代茶法。今天,续茶经对于我国茶艺、茶文化、茶经济的影响依然深远,特别是对具有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的福建省茶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续茶经:中国茶文化第2版,影响深远

«续茶经»,撰于1734年,四库全书著录,有寿椿堂刊本。全书分正文三卷、附录一卷,约七万字。书前有雍正乙卯黄叔琳序及廷灿作凡例。陆羽«茶经»另列卷首。其目次也依照«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卷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卷下之中续«茶经»的七之事、八之出;卷下之下续«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

唐代以后,一些迁客骚人想在陆羽的基础上续茶经,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他的«剑南诗稿»存诗9300多首,涉及茶事的诗就有320多首。他的诗句“遥遥桑苎家风在,重补«茶经»又一篇”、“汗青未绝«茶经»笔”等,都提到续«茶经»的意愿,但终究没有续成。而陆廷灿能写出«续茶经»,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廷灿是个饱读诗书、脱俗高雅之人,闲暇之时,除读书养花外,还喜欢喝茶品茗。他自谓:“性嗜茶。”«续茶经序»曰:“其先人所治陶圃,有林泉花木之胜,君(廷灿)徜徉其中,对寒花,啜苦茗,意甚乐之。”其次,他做县令的崇安县境内武夷山有“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之誉,即工夫茶源于武夷。四库全书«续茶经»提要曰:“自唐以来,茶品推武夷。”由于在茶产地做了3年父母官,他有机会对茶事躬身百峰、涉猎千书、询查万家。正如他自己所说:“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问诸书,于武夷之处,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续茶经序»曰:“盖君素嗜茶,令崇安时,武夷隶其县治,仙山贡品,甲于寓内。君居官廉,政暇时间及茶事,于采摘、蒸培、试汤、候火之法,益得其精。”再次,他因病需回家休养,故有充足的时间编缀成册。诚如他自己说:“曩以簿书鞅掌,有志未遑,及蒙量移,奉文赴部,以多病家居,翻阅旧稿,不忍委弃,爰为序次。”«续茶经序»亦曰:“进秩当得部曹,需次里居,多病却扫,不即赴选。”四库全书«续茶经»提要曰:“归田后,订辑成编。”

«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称赞陆羽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如果说«茶经»是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而闻名天下,那么«续茶经»从采摭材料到撰录成册,前后不少于17年的时间,如此厚积薄发之作,它有什么独到之处受到世人的青睐呢?其一,俊逸同好读此书,如对清风明月、佳人知己,如«续茶经序»曰:“试从新泉活火,纱帽试煎时一一细品,读之有不两腋生风,抚掌称快者哉?”其二,廷灿所续,囊括了前人古书中提出的相关资料,按目摘要录入,还针对当时风尚加以修正补充,且于卷末附有历代茶法。此书虽不纯是自己写的有系统的著作,但是征引繁富、便于聚观、颇切实用,是继陆羽«茶经»之后的茶书中,资料最丰富且最具系统之作品。«续茶经»对茶艺的贡献归结有三:排比有序,分类得当;搜集繁富,足资考定;保存遗佚,增广文献。若以陆羽比孔子,则廷灿可比朱熹。(www.xing528.com)

今天,«续茶经»对于我国茶艺、茶文化、茶经济的影响依然深远,特别是对具有武夷山独特自然环境的福建省茶业起到了推动作用。福建素有“茶树良种王国”之称,茶界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福建,福建茶看闽北。”«续茶经»很多地方都写到了武夷山及周边的茶事。如说武夷山及四周种茶情况,«续茶经»所引王梓«茶说»:“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种茶。茶性他产多寒,此性独温。其品为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香清浊不同,且泡时岩茶汤白,洲茶汤红,以此为别。……然武夷本石山,峰峦载土者寥寥,故所产无几。若洲茶,所在皆是,即邻邑近多栽植,运至山中及星村墟市贾售,皆冒充武夷,更有安溪所产,尤为不堪。或品尝其味,不甚贵重者,皆以假乱真误之也。至于莲子心、白毫皆洲茶,或以木兰花熏成欺人,不及岩茶远矣。”其引«随见录»:“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如说乌龙茶的制作技法,«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芥片,只蒸不炒,火焙而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茶采而摊,摊而掮,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尽矣。”其引«随见录»:“凡茶见日则味夺,惟武夷茶喜日晒。……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最为得法。至洲茶采回时,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谓之白毫,又名寿星眉。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要皆异其制造,以欺人谢利,实无足取焉。”而廷灿写的«武夷茶»一诗:“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牒,清神雅助昼论文春雷催蒸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诗中不仅对武夷茶作了形象的描绘,而且极力称道它的功效,这恐怕是最好的武夷茶广告词了。武夷之外,其他地方的茶在«续茶经»中也多有记载。如“严家大方”又称“闻家大方”,为淳安千岛湖地方特种茶,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在五代即为贡品名茶。«续茶经»引«旧五代史»:“乾化五年(915)五月十二日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斛。”

当然,«续茶经»具有普遍的参考、借鉴意义,信手拈来经之五“茶之煮”,其中说:“茶注、茶铫、茶瓯,最宜荡涤。饮事甫毕,余沥残叶必尽去之。如或少存,夺香败味。每日晨兴,必以沸汤涤过,用极熟麻布向内拭干,以竹编架覆而庋之燥处,烹时取用,味若龙泓,清醒隽永甚。余尝一一试之,求其茶泉双绝,”就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