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实用教育:思考与行动,探索百年观澜

新实用教育:思考与行动,探索百年观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02年底,黄炎培等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人,借清廷“县级书院改办高级小学堂”的“谕令”,上书川沙地方政府,力主将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经过“三上三下”的努力,克服经费等难关,终于在1903年2月正式开学。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学校改名为“川沙高等小学堂”。两年后,1917年起,陆培亮正式担任观澜小学校长,长达十年。其三,学校逐步推行新的学习体制,成立学生会等组织,探索学生自主管理。

新实用教育:思考与行动,探索百年观澜

1902年底,黄炎培等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学人,借清廷“县级书院改办高级小学堂”的“谕令”,上书川沙地方政府(时称川沙厅),力主将观澜书院改为川沙小学堂,经过“三上三下”的努力,克服经费等难关,终于在1903年2月正式开学。黄炎培被聘为总理(校长),张志鹤被聘为副办(副校长)。

建立川沙小学堂是黄炎培投身教育事业的开始,也是川沙地区新学的开端。其时,科举未废,学堂参照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教学计划开设国文、算术、英语历史、唱歌、美术课程。但黄炎培依据“强国必先强民”的理念,力主强化体育等有助于现实生活学习内容。

1905年,“废科举、兴学校”,根据《奏定学堂章程》,学校改名为“川沙高等小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学校几度改名,经历了“北伐”“抗战”“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一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

这一时期,尽管办学理念得以保持和延续,但校名、体制、校长的变化难免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有识之士,尤其是在该校就职的教师们,尽管举步维艰,但依旧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黄炎培先生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并未直接介入“新学时期”观澜小学的办学活动,但是,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行政主管,他依旧关心学校的发展。他所倡导的实用主义教育也在当年的办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由杨保恒、黄炎培根据日本竹原久之助所著《小学校实用的施设》编译的《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于1914年出版。全书共15章,概述实用教育之必要、设施,实用教育与教学、教员、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以及修身、国文、算术、理科、技术等科目的实用教育,成为当年江浙地区推进实用教育教师的必读书,由此对实用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继黄炎培之后的各位校长在主政期间,尽管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但依旧通过不同的方式始终坚持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等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实用主义教育的思想。

谨以陆培亮(叔昂)为例,早在1914年,他以“县视学”身份,对川沙县立高等小学校(即观澜小学)及川沙地区其他小学视导后,于1915年撰写的《对于川沙今后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

教育之目的在养成完全之国民,而尤其能使其自生自活之能力。……今日办学之弊,无论教者、学者,其目光不外一升学而已,唯其孜孜于升学一途,于生活两字反置脑后。(www.xing528.com)

针对这一情况,他提出:要注重校园建设、体育卫生、国耻教育,也明确指出“宜注意职业”。两年后,1917年起,陆培亮正式担任观澜小学校长,长达十年。十年里,他践行着所理解和赞同的实用主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陆培亮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他曾指出“吾国现用课本求其能切实用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得,讲实用教育不可不自改良课本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亲自主编了《川沙县乡土课本》等教材,并亲自主持校园文化建设,功勋卓著。黄炎培在《川沙公立小学校史最初的一叶》中,称颂他为“做过十年校长,而且成绩很好的陆叔昂先生”。[5]

从《观澜人文——学校发展史料汇编》所收集的这一时期的史料看,实用主义教育在当时的观澜小学还是有显著影响的,不仅校长,而且教师也在自己的教育行动中努力践行,积极探索。

新学时期的实用主义教育,有以下特点:

其一,学校办学特色开始显现。学校增设了乡土教材课程,坚持实施黄炎培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其二,学校坚持“三育”并重,即爱国教育,激发学生雪耻之念;知识与技能教育,促使学生活用知识于实际;体育教育,注重强体健身,移风易俗。

其三,学校逐步推行新的学习体制,成立学生会等组织,探索学生自主管理。

其四,学生活动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学校试行综合性教学研究活动,开展部分学科性、职业意向、技艺性的研究活动,注重体现教学,注重学生活动生活化、学校组织社会化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