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观澜:新实用教育初心与坚守

百年观澜:新实用教育初心与坚守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炎培先生在确立其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力作《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中,就已经认识到:“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于是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警心动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新实用教育的动力和源泉。为此,我们将其命名为“新实用教育”!

百年观澜:新实用教育初心与坚守

何谓实用?“实”者,《说文》云“富也”,段注为“以货物充于屋下,是为实”,即真实、充实不虚之意。“用”者,《说文》云“可施行也”。两者连用,可以理解为真实而又可实行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实用”的解释是“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这里提及“价值”。“价值”作为一个术语,一直有着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价值”指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某一事物是否有价值,不仅要考察客体的属性,也要考察客体与主体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是在动态发展的,处于不同社会中的人的发展也是在变化的。人不仅是个体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作为主体,只有适合时代和社会要求,只有符合人成长的规律,满足特定发展阶段的需求,所学、所用才对人的发展有实际的意义,具有“实用”的价值。

黄炎培先生在确立其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力作《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中,就已经认识到:“教育者,教之育之使备人生处世不可少之件。”根据这一认识,他指出当时盛行的传统教育存在“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扞格之情亦愈著”等问题,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的主张,要“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立体的教育,渐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1]。随着讨论的深入,国内调查、国外考察的开展以及深入的思考,黄炎培先生对实用主义的认识日益深入,最后,于1917年——正式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的第四年——在《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一文中提出“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谓是职业教育之第一年,可也”,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一般社会生计之恐慌为一刺激,百业之不良为又一刺激,各种学校毕业生失业者之无算者为又一大刺激。凡此皆实用主义提出之根源也。顾就抽象言,则教育不实用之害中之;而就具体而言,则职业教育之缺乏,实为其直接感受苦痛处……于是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警心动目。[2]

前文在谈到黄炎培的实用主义教育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意义和价值时,曾提到:

1913年,教育家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对中国办新教育几十年、办新学堂十年来教育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生活的弊端提出批评,倡导切合实用的教育,建议改革学校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由此开了一个世纪中国学校教育转型的思想先导。[3]

仔细阅读这段文字,不难看出该书作者对黄炎培倡导的实用主义教育这个“开了一个世纪中国学校教育转型的思想先导”的核心观念的概括:其一,这是针对“教育脱离实际、学校脱离生活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其二,他所倡导的是“切合实用的教育”;其三,这里所谓的“切合实用”,就是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

可见,这个概括是符合我们对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理解的。这里的“切合实用”,说到底就是要构建起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连接,从而真正实现“使学校摒弃务虚劣习而趋于实用,使学子能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之中”。

我们回顾了黄炎培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可以用以下四句话进行概括:

从扎实的传统文化积淀中走出,在吸纳新学中发展成型;

从书斋和科举的窠臼中走出,聚焦克服传统教育弊端之努力;

从教育小圈子走出,发现社会改造之必需并为之寻路;

从广博、多元的考察中,探索“社会改造”与“教育救国”的契合点。

诚如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正因为黄炎培一直聚焦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他才在众人依旧醉心于书本的时候,发现此类教育的弊端,打出“实用主义教育”的旗帜,给中国教育带来新的气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发现教育与职业的分离带来的问题,聚焦刚刚兴起于美国的职业教育,将其竭力引进国内;也正因为如此,在引进职业教育时,他注意与中国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做法和体系。

这个过程源自文化积淀,直面惨淡人生;沉浸生活现场,寻觅改变之道;努力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发展,时时、处处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精神。(www.xing528.com)

黄炎培先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黄炎培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学已不再是少数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我们的目标已经超越“让每个孩子有学上”的阶段,正迈向“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均衡教育”的层次。

孩子的启蒙教育早已不是摇头晃脑地背诵“四书五经”,而是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目标导向下徜徉于丰富多彩的课程……

教师的课堂教学渐渐与“口口相传”告别,“一支粉笔一张嘴”也正在成为历史,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正在大步走来……

我们的校园和课堂正在“静悄悄”地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改变,它已经不是简单的读书场所,而是一个儿童的乐园。

一百多年过去了,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然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产生了。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问题依旧突出,只是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变化。

黄炎培先生倡导的“切合实用”,构建生活与教育、学校与社会的有效连接,实现使学校摒弃务虚劣习而趋于实用,使学子能将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之中等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些具体做法依旧有现实意义,当然,其内涵和呈现方式应与时俱进。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新实用教育的动力和源泉。

黄炎培提出“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主张迄今一百多年来,从黄炎培、陆培亮(叔昂)到乔永洁,在一代又一代观澜人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探索、研究、提炼当今时代教育改革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逐渐意识到“真”和“实”两个字应该是实用教育的基调和核心,为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是新时期推进实用教育的宗旨所在。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提出了以“求真、求是、守信、踏实”为核心的观澜精神,明确了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为标志的思想传统,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

这既体现了观澜小学186年的传统,又顺应21世纪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将其命名为“新实用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