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休宁会馆碑文、值年条规刻石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休宁会馆碑文、值年条规刻石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北京的休宁会馆,是所有安徽驻京会馆中最具特色、最有规模、所出状元最多的会馆,被誉作明清时代京师的“会馆之最”。休宁会馆坐落在北京绳匠胡同内,会馆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徽派风格比较明显的砖木结构建筑。休宁会馆最初位于长巷四条10号。1922年4月,还订有休宁会馆公立规约。清末文献资料显示,休宁会馆在丞相胡同14号,说明休宁会馆此前已由长巷四条迁往丞相胡同。当时休宁会馆内常常乡音满屋、高朋满座。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导赏:休宁会馆碑文、值年条规刻石

休宁会馆碑文

乾隆十八年(1753年)岁次癸酉正月谷旦立

石为嵌墙刻石 共四方 两方高36厘米 宽80厘米

另两方高39厘米 宽90厘米

每石文字分5栏 每栏4行 满行8字 共632

字 正书

休宁会馆值年条规刻石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月

石为嵌墙横石 高69厘米 长100厘米

石刻文字46行 满行33字 共813字 正书

原址在西城区菜市口胡同35号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www.xing528.com)

原址在西城区菜市口胡同35号

现藏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三石满刻题名,首题“续捐姓氏”,每石分5栏,每栏6行,行字不等,原在西城区菜市口胡同。

清代北京的休宁会馆,是所有安徽驻京会馆中最具特色、最有规模、所出状元最多的会馆,被誉作明清时代京师的“会馆之最”。休宁会馆坐落在北京绳匠胡同内,会馆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徽派风格比较明显的砖木结构建筑。因其原是明代武英殿大学士许维桢宅第,故而其成为明清时代京师会馆中较为著名的一座。休宁会馆里,屋宇宏敞,廊房幽雅,内有三大套院和一个花园。其中的套院里,有专门悬挂写有皖籍中试者姓名匾额的文聚堂,有祭祀朱熹和历代名臣的神楼,有戏台,还有碧玲珑馆、奎光阁、思敬堂、藤间吟屋等,而其中的花园里,则有云烟收放亭、子山亭、假山、池水等园林建筑。

康熙年间,顾炎武外甥、著名学者徐乾学府第设于此,时称“碧山堂”。碧山堂为官书编纂处,聚集了清初众多大学者。徐乾学著作等身,《明史》《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康熙朝钦定官书,大都是他负责编纂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孔尚任的《桃花扇》在休宁会馆碧山堂大戏台连演数场,轰动京城,其有语“压倒临川旧羽商,白云楼子碧山堂”。

休宁会馆最初位于长巷四条10号(长巷四条原属崇文区,2010年7月2日后归东城区管辖)。乾隆十年(1745年)秋,休宁会馆由汪由敦主持创建开办。状元黄轩亦积极参与,并书写了碑记。根据北京市档案馆资料显示,会馆曾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修,亦有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众人捐资,有功德碑为证。1922年4月,还订有休宁会馆公立规约。

清末文献资料显示,休宁会馆在丞相胡同14号,说明休宁会馆此前已由长巷四条迁往丞相胡同。这条建于明代的胡同,当时有不少以制绳为业的工匠居此,初称绳匠胡同,并沿用至清;清《乾隆图》称神仙胡同;绳匠的谐音为丞相,或又因明朝许维祯,清朝陈元龙、李鸿藻等名相在此居住过,清朝晚期渐称丞相胡同;民国后,正式定名为丞相胡同;1949年后仍沿用此称;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因北口为菜市口,故改称菜市口胡同,并沿用至今。

休宁会馆不仅规模宏伟、景美幽雅,而且是个标准的试馆,更注重创办学堂,慈善助学,为本籍子弟提供求学场所,为本籍举子会试创造优越的食宿条件,更为及第的本籍榜眼、探花乃至于状元举办“归第”接受喜报仪式,并操办演戏、盛筵等庆贺活动,然后再负责送喜报。

当时休宁会馆内常常乡音满屋、高朋满座。如状元吴信中不仅时常光顾,而且多次慷慨解囊资助会馆日常开销;戴震在京城数次寓居,就住在休宁会馆;诗人龚自珍1819年在休宁会馆居住;秋瑾曾在该胡同所设女学堂任“教习”,期间就住在休宁会馆。

为什么在所有会馆中,又以安徽的会馆尤其是徽商会馆最为强势、显赫?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曾经“雄踞神州半壁江山”400年的徽商财大、气粗、势力壮;二是顾炎武所归纳的“徽商在外,遇乡里之讼,不啻身尝之,醵金出死力,则又以众帮众”的“徽人因子”使然;三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就出在徽州的休宁县,而“徽州会馆”的最先出现正与科举制度的兴盛有关。

因此,我国著名的会馆史专家王日根教授归纳出会馆的文化内涵,就是“敦厚仁恕,保全信义”八个大字,并指出:“其间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积极进取入世精神,带动了社会的向前发展,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