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区别

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区别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说认为,艺术是人主观情感的外化,情感表现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与再现说相比,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达被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苏珊·朗格虽然也持表现说观念,但她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而非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发泄。此外,表现说的发展与近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表现说与再现说的区别

表现说认为,艺术是人主观情感的外化,情感表现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早期主要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等,比如雪莱认为艺术是“想象的表现”,他在《诗辩》中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并且自有人类以来就有诗的存在。”[15]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起源是“情感表达”,他在《艺术论》中提出:“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16]

表现说后来经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的系统阐述,形成了现代表现主义理论,同时它也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表现”在克罗齐看来等同于直觉,直觉是克罗齐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他主张造型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提出: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最初阶段。依据这一基本观点,克罗齐对美、丑分别做了界定,在他看来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而丑则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科林伍德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理论,但科林伍德所谓的“表现”,是一种无意识主体的情感表现,他强调艺术家是观众心灵的代言人和预言家。科林伍德把主观的表现看作是造型艺术的本质,而他所谓的造型艺术就是“自我表现”。(www.xing528.com)

与再现说相比,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艺术家个人的情感表达被提升到了最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把艺术的表现简单归为艺术家本人的自我表现和欣赏,那么艺术与人的社会生活是脱离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就反对科林伍德的“自我表现”理论,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苏珊·朗格虽然也持表现说观念,但她强调:艺术表现的是人类情感,而非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发泄。因此,她区分了“表现”和“自我表现”。此外,表现说的发展与近代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奥地利心理学弗洛伊德提出:艺术是“潜意识里的意念”的表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主张:艺术源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用心理学的理论去解释艺术的发生,最终会导致艺术的研究变成一种科学的研究,它同样不能在根本上解释艺术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