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故事的文化基因与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

故事的文化基因与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历史的基因剧情片是以故事情节为主要手段进行叙述的影视作品。历史故事紧随事件的次序,从社会或文化过程的序幕逐渐发展到暂时结局,这一点编年史无需照做。他将这种通过鉴别所讲述故事的类别,并以此来确定该故事“意义”的方式,叫作“情节化解释”。因此,一部动物进化史并不属于动物,而是属于人类,它是人借助动物的故事追溯生命起源的历史。

故事的文化基因与影视艺术的存在性研究

(一)历史的基因

剧情片是以故事情节为主要手段进行叙述的影视作品。故事叙述的模式主要是以“事件”为中心,其中“事件”又包含起因、经过(冲突)、结果等基本结构。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叙述方式,也是人类叙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历史就是叙述过去的事情,它的英文“history”,是由“his”和“story”组成,意为“他人的故事”。克罗齐说,“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学[8],足见“讲故事”作为历史叙述特征的深入人心。海登·怀特在《元史学》中将叙事性话语结构区分为这样几个层面:(1)编年史;(2)故事;(3)情节化模式;(4)论证模式;(5)意识形态蕴涵模式。他将编年史和故事作为历史记述中的原始要素。他写道:

首先,历史领域中的要素通过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被组织成了编年史;随后编年史被组织成了故事,其方式是把诸事件迸一步编排到事情的“场景”或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通常认为,这种事件有一个可以辨别的开头、中间和结局。这种从编年史到故事的转变,受到了编年史中描述的一些事件的影响。它们分别依据了初始动机、终结动机,还有些依据了过渡动机。

……

历史故事紧随事件的次序,从社会文化过程的序幕逐渐发展到暂时结局,这一点编年史无需照做。严格地说,编年史没有结局;原则上,它们没有序幕,只是在编年史家开始记录事件时“开始”。它们也没有高潮和结局,而能够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故事则不然,它有一种可辨认的形式(即使当那种形式是一种混沌状态的情景也是如此),使得包含在其中的事件能与其他同时期内所有编年史中涵盖的事件区分开来。

……

有时,人们认为史学家的目的在于通过“发现”“鉴别”或“揭示”埋藏在编年史中的故事来说明过去,并且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别在于史学家“发现”故事,而小说家“创造”故事。[9]

由此可见,史学家和小说家的工作都是围绕故事进行的。海登·怀特认为: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史学家赋予它一种悲剧的情节结构,他就在按悲剧的方式“解释”故事;如果将故事建构成喜剧,他也就按另一种方式“解释”故事了。他将这种通过鉴别所讲述故事的类别,并以此来确定该故事“意义”的方式,叫作“情节化解释”。由此看来,历史之意义无非是史学家“创造性发现”所给予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历史的意义其实只是人类的一种自我肯定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对历史的生成进行考察。

历史的生成是人自为存在的一种表现,它与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即精神存在)是同步产生的。马克思指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10]因此历史只是对人类而言的,对于动物本身而言并无所谓的历史,因为它的意识是自然意识,它的存在是“自在”的存在。虽然动物也在时间中经历变化,但它并不构成属于它自己的历史。动物不能编撰自己的故事。因此,一部动物进化史并不属于动物,而是属于人类,它是人借助动物的故事追溯生命起源的历史。人要获得历史,首先要形成历史观念,所谓历史观念,其实质乃是人类自身之理想,历史的发展就是我们人类朝着这一理想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理想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以及自我否定,因而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我们习惯将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比如从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现代社会,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恐怕没有人会提出质疑。社会的发展当真是带着这种“目的性”展开的吗?我们何以认定现代社会一定比原始社会“高级”?老子在《道德经》(80章)中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将回归原初“复结绳”的社会看作是社会发展的走向和目标。在老子的语境里,这种与常规反其道而行的发展模式,难道不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模式吗?在这里,只不过是“有什伯之器”的社会代表了“低级”,“复结绳”的社会成为了“高级”。因此,当人们认定现代社会代表了一种“高级”时,这其中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我们是把社会生产力的强大作为“高级”的状态的。如果进一步追问,我们凭什么会把生产力的强大认定为一种“高级”的状态呢?对于这一问题,理性无法给我们“必然”的解释,因为这只是人类认定的一个信念而已,就像我们坚信太阳每天都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一样。其实理性无法给出“必然”的结果,因为对于“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够确知,我们根据规律得到的只是一种预测的概率。人之所以会把对“明天的预测”等同于“明天必然发生的事实”,这源自人的一种信念,那就是对规律保持恒定不变的信念。但是,毕竟“预测”并不等于“事实”,任何所谓规律不过是人类研究自身的一种范式而已。

因此,所谓历史的意义,就是人类朝着自我设定的理想奋斗和实现的过程。虽然史学家的工作只是“发现”故事,但是他运用一种范式对史料进行不同的组接,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历史。这就像影视导演运用蒙太奇技巧一样,可以使镜头之间产生不同的意义。影视导演运用镜头的组接,能产生新的意义,这种创造性的叙述,与史学家用创造性的方式“发现”历史是异曲同工的。

(二)神话的基因

“讲故事”是剧情片的核心,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传说介于历史和戏剧之间。神话虽不是历史,但早期的历史中却隐含着神话的影子;神话虽不是戏剧,但早期的戏剧,像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多半来自于希腊神话。原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在特有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那些我们现在看来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对于初民而言,却是对自然现象十分合理的解释,其中往往蕴含着原始宗教、原始艺术和原始科学。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11]他认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原始人类借助想象和幻想将自然力和万物生灵都人格化了,因此,神话不仅反映出人类原始的宇宙观和思维活动,同时它还是早期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作。(www.xing528.com)

神话虽然是远古时期人类蒙昧时代的产物,但它却能反映出上古先民的社会生活。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创世神话反映了人类和万物生灵的起源。这类神话各民族早期几乎都存在,比如我们用“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来解释宇宙的起源,用“女娲造人”来解释人类的起源,而希腊创世神话是以混沌之神卡俄斯为起源,由他衍生出诸神和万物。

自然神话是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这种神话源于原始人类对不可驾驭的自然力和自然体的解释,他们最初将自然力人格化,如风、雨、雷、电等,都被认为是具有意志和生命的东西。其后,他们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进一步神化,并加以理想化解释。

英雄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将本部落里的重要人物加以夸大和想象,并创作出各种故事,由此塑造出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比如我国古代的神农、黄帝、尧、舜、禹都是传说中半神半人的英雄。英雄神话还演化出后世的家族传说和行业传说,比如有的家族将祖先神化为家庭的守护神,对其事迹加以美化;有的行业将首创者或有功者,作为行业神进行祭祀,同时也会对他的故事进行神化。

神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一些历史事件的痕迹,因此,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现了将神话历史化的倾向。早在《史记》之前,神话进入历史典籍的现象就已经存在,像《尚书》《左传》《春秋》《国语》中都有关于神话的记载。此外,我们对故事进行艺术虚构,以及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表现,其源头亦可追溯至神话。

(三)戏剧的基因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用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一种艺术类型。戏剧包含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四大元素。虽然历史、神话和戏剧中都有故事的基因,但历史和神话中关于故事的叙述都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而戏剧中的故事则是一种有目的的创作活动。

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性歌舞。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在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它们构成了人类戏剧文化的两大源头。不过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古希腊戏剧的歌舞成分逐步减少,最终形成了以外部形体动作和对话为基本手段的表现形式。而中国戏剧在演变中,大量的歌舞仍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歌舞抒情与戏剧故事相互融合的叙述方式。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是祭祀酒神的宗教表演活动。祭祀酒神的活动每年春冬两季都要举行。在春季的祭祀中,有人装扮成酒神的伴侣羊人,颂赞酒神的功绩,称之为“酒神颂”,这被认为是悲剧的起源;在冬季的祭祀中,人们装扮成鸟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游行之歌”,这被认为是喜剧的起源。

中国最初的表演艺术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这种歌舞是一种祈福或酬神的祭祀活动,它们表达了人们丰收或胜利后的喜悦,其中的内容有初民们狩猎或生产劳动的情景再现。从歌和舞的结合来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戏剧的萌芽形态了。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经过对现存的史料分析,认为戏曲起源于古巫。“巫之事神,必用歌舞”“古代之巫,实以歌舞为职,以乐神人者也”。[12]巫后来逐渐出现了分工,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祭祀的巫觋(巫指的是女巫,觋指的是男巫)和以歌唱或滑稽表演为职业的人——优。“巫与优之别: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之。”[13]巫常扮演鬼神,用歌舞娱神,而优则通过滑稽的方式娱乐别人,虽我们还不能把巫和优的表演看作是戏曲艺术形成的真正开端,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算是我国最早的戏剧演员了。所以,王国维说:“后世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而此二者,固未可以后世戏剧视之也。”[14]至于戏剧的形成,他认为:“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15]从王国维的这段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之于戏剧形成的重要性,他还说:“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16]所以,一个剧目好坏,故事的优劣是评价的第一要件。此外,戏剧对故事的叙述是需要演员来完成的,因此演员也是戏剧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演员通过扮演戏剧中的角色对故事进行演绎,这种用角色的表演对故事进行表现的方式,也是戏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