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族艺术家何丹口述天桥演艺之道-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教学

满族艺术家何丹口述天桥演艺之道-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教学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何丹,是北京人,我是满族。何丹与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花莲宝在自己学习完以后,曲艺还必须有传承,我现在就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教我们的这些学生,年龄大概是11岁到15岁之间,教他们一板三眼的拍着,然后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梅花大鼓,告诉他们梅花大鼓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唱段,都在给他们讲解。

满族艺术家何丹口述天桥演艺之道-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教学

我叫何丹,是北京人,我是满族。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教师,曲艺系的教师。我的专业是梅花大鼓。我最早熟悉曲艺,认识曲艺,是从咱们天桥开始,咱们天桥曲艺茶社影响了我。我在第一次登台也是在咱们天桥曲艺茶社,我对咱们天桥和天桥曲艺茶社有非常深厚的情感。能参加这次节目活动的录制,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我能为我们天桥做一些贡献。

我简单地说一下从我学艺经历,我现在梅花大鼓的老师是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籍薇老师。曲艺有开蒙一说,开蒙就是你学习曲艺时候的第一位老师,我的第一位就是花莲宝老师,花莲宝老师当年就是从咱们天桥走出去的艺术家。当时是在咱们天桥的,新艺曲团在咱们附近,叫春华园,有这么一个园子,每天他们在这儿演出。所以当时那个年代,从天桥也走出了很多的曲艺家,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非常有名的梅花大鼓的曲艺家。

我结识我的老师以后就开始学艺,第一次登台也是在咱们天桥的曲艺茶社,咱们的观众也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后来也一直坚持学下去,学到现在,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一直在持续地学习。我非常热爱梅花大鼓,首先也是因为我的开蒙老师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还有老师做艺、做人这方面都非常的好,给我讲了很多的道理,要我好好老老实实的,踏踏实实地学习,就是咱们学习曲艺必须要安心,因为咱们现在有很多的外来文化入侵,我们这曲艺好像感觉有一些格格不入了。

作为年轻人来说我还能坚持。我觉得一是因为老师对于我的教导,二是我对这个梅花大鼓的热爱,还有我的坚持。我觉得我们的民族艺术一定要坚守下去,一定要有传承。

现在梅花大鼓,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咱们协会是该项目保护单位,为了申报这个项目,我做了文案的书写、资料提供的工作。

简单地再说一下梅花大鼓。梅花大鼓它是曲艺的一个种类,一个曲种。曲艺是什么呢?曲艺是中华民族所有说唱艺术的总称,我们梅花大鼓是其中一个,是一个曲种。就像京韵大鼓、单弦,还有西河大鼓、北京琴书,还有其他的相声、评书、快板这些都也是曲艺曲种。我们梅花大鼓是其中之一。

但是我们梅花大鼓特殊在哪儿?特殊在它起源于北京,我又是北京人,而且梅花大鼓它还是起源于满族的宫廷,我又是满族人,所以我就觉得我在传承这个方面,就感觉有一定的缘分。

再说一下梅花大鼓的历史。起源于清代的满族宫廷。当时有一位八旗子弟叫做玉瑞,雅号叫做“梅花馆主”。当时梅花大鼓还没有这个名字,他唱得最好,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曲调,叫做梅花调。后来经过金万昌、王文瑞先生等等这些老先生们的发展,形成了金派梅花大鼓。咱们这个曲艺它不是只是在北京发展,它还要在京津两地,那会儿是应该一般都说起源于北京,要唱红得在天津。这个曲种就被带到了天津,天津当时有一位盲人的弦师,叫做卢成科,卢成科他把这个梅花大鼓又改革了,在这个伴奏上又丰富了,唱腔上也丰富了。

当时他培养了很多的女演员,都是女徒弟,艺名都叫做花什么什么宝。我的开蒙老师花莲宝先生就是他的一个最小的徒弟。当时他第一个徒弟叫做花四宝,唱得非常的红,但是不幸英年早逝,二十多岁就去世了。到现在天津目前还在世的有花五宝先生,已经九十多岁了,前几年还在咱们长安大戏院唱过,现场非常的火爆。我感慨老艺术家的气息运用,还有人家的艺术,真的是特别好。艺术不是只在年轻,到老了还能保持,能见到老先生们的演出这也是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一件事。

再说一下我现在的这个梅花大鼓的老师,是籍薇老师,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也是梅花大鼓的名家。他一直在辅导我,因为梅花大鼓,我要学习,需要提高,花莲宝老师年龄已经大了,现在已经八十六岁了,她是1931年出生的,她也教不了,她说你要想继续学习必须得找一个好的老师继续求学。然后我就找到了籍薇老师,籍薇老师就一直在辅导我,在我的学艺上对我帮助很大。

2015年的时候,咱们这边有一个首届京津冀曲艺大赛我参加了。老师辅导我,我演唱的是《二泉映月》,获得了金奖。再往后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去天津参加鱼龙百戏节目的录制,是籍薇老师的专辑节目。包括2017年咱们天桥还有两个大型的活动,非遗季的活动,我和籍老师也是一起演唱了梅花大鼓的唱段,我感到非常的荣幸。

何丹与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花莲宝

在自己学习完以后,曲艺还必须有传承,我现在就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教我们的这些学生,年龄大概是11岁到15岁之间,教他们一板三眼的拍着,然后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梅花大鼓,告诉他们梅花大鼓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还有一些唱段,都在给他们讲解。现在这些孩子们也能上台了,能初露头角了,我觉得是很欣慰的。

因为我的老师培养我,我就是现在有一点点成绩,我还要再培养给这些孩子们,在这个曲艺传承上也尽我的一些力量。

我们跟天桥还有一定的关系,就是我们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参加了天桥杯的曲艺比赛。这是在2005年开始,这是持续性的一个活动,每年都有。这也是咱们北京曲艺人的一个很盛大的聚会,很多人都学了这个曲艺,你在哪儿实践?怎么让老师去指点?通过咱们天桥杯的这个舞台,有很多年轻人走出来了,像我也是,还有以后咱们能提到的,像什么翟静婉、陈娜娜、刘禹,很多年轻的,现在的鼓曲演员,都是从咱们天桥杯的比赛中走出来的。所以咱们天桥现在已经是一个文化的坐标,我们现在在天桥传承的也是天桥的文化,虽然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这种文化和精神都在。我们年轻人要传承坚守的也是这些精神,还有这些文化。(www.xing528.com)

我想我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时候,是在咱们天桥曲艺茶社,当时我看下边那么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现在这么一说也体现了曲艺确实是很多的老年人在关注,很多年轻人当时不是很了解。但是现在你要再看我们曲艺老舍茶馆演出,你会看一半是爷爷奶奶,但是有很多年轻面孔,这也说明曲艺也被年轻人所喜欢,所追捧。

再说我的第一次演出,非常紧张,因为咱们都说你台下再怎么练,上台可跟平时是不一样的。有可能你在台下练十分,在台上能出五分就不错了。我第一次演出大概就是十分的功,在台上还不错,出了六分,不是太差。

我们鼓曲讲究一板三眼,一直要拿你的演唱的这个板,和乐队去伴奏,我没出板。但是这个音准上就有点差了,为什么呢?因为紧张,听这边爷爷奶奶们一鼓掌,一紧张,三弦的音听不了,我唱什么调呢?就晕了。第一次演出结束以后,也给我增加了一些舞台经验,上台不要紧张,就是不要受鼓掌的影响,不要说鼓掌是因为你好,是对你鼓励,自己一定要从头到尾踏踏实实的唱,台下怎么练,你想把回馈给观众,就把最好的状态回馈给观众。这大概有那么将近十年了,我这儿舞台经验一直在积累,现在再遇到这种状态,肯定前面有个小孩跑都不会影响我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你要想做演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不要受外界的这个影响。

何丹与籍薇老师演出中

还有再说说我学艺当中的一些困难吧。比如说最开始学习梅花大鼓的时候,因为曲艺它是说唱艺术嘛,它和咱们唱歌不一样,唱歌是你哼旋律就好了,唱音符。但是我们曲艺不一样,我们是要唱字,按字正腔圆的方法来唱这个唱腔,所有的曲种都是这样。但是每个曲种都颇有它的特点,梅花大鼓也是这样,它的特点是一腔九转,就是咱们非常简单一个字,但是它要转可能三四拍,有时候要十几拍。你唱的时候还不能倒字,咱们讲的倒字是什么呢?比如说咱们说一的时候就只能唱一,咱们唱的时候不能咦或者乙,几声的字就必须要唱几声。这也是我们现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经常纠正的,就是倒字,绝对不能倒字,要讲究字正腔圆。

然后学这个,看我这个鼓板,最开始学这个鼓板也是很麻烦的一件事,为什么呢?这个鼓板打起来,你看这手,这是一个横劲,右手是一竖劲。而且梅花大鼓它非常讲究鼓板,它有开始的一个大的过板,大概需要有一分,就北京的过门将近一分多钟。

然后中间还有上下三翻,就是和乐队的一个过门,要打它的逻辑重音。就这一点练习,我就得经历了大概两个多月,先把这个能给掰开了。你可以试一下,就是想左手打这个,右手打这个,真是不太容易。咱们现在还要按照节奏匀速打,然后右手还得塞点,那可想而知,这必须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历练。为什么要把这个鼓板放在第一位来练习呢?因为你手放开了,脑袋才没有其他的负担,你才能好好地去唱;所以我在练习当中,鼓板第一个把它给解决了,把它解决了以后跟老师学习唱腔就容易了。但唱腔也不是很好学习,为什么呢?它需要有气息的一个控制,这个梅花大鼓一腔九转,你唱一个腔。比如说咱们就讲简单的塞北沙陀迎烈风,你看这个“北”就不是北,它是北,归音,字头字尾归音,中间有很多的腔都是这样的。所以有时候记腔就不会记的特别转,有时候就转,这个腔是怎么样怎么样,有一些模糊。这个也经历了一大段时间,但是慢慢地老师给你提示,你发现一这句和那句有什么区别。主旋律大概都是一样的,你只要按照它去,按照那个吐字发声的方法,按字行腔再去找,这个主旋律就能找到了。在老师的提示下,我就是记住了很多的这个唱腔。现在唱的时候也不会转了。

何丹与杜宁琳在话剧《曲韵钟鼓楼》中饰演母女

当时花莲宝老师教我的时候,在一个月的时间教了我一段梅花大鼓,当时老师也觉得这孩子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学会,这么短时间能把这么一个完整的唱段学下来,觉得这孩子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也是在观察我。我也是在看自己的兴趣,我还能学下来,而且越学觉得越有意思。梅花大鼓它很多的时候是唱情,以《红楼梦》当中的唱段居多,比如说像宝玉探病,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黛玉在潇湘馆当中想起了贾宝玉。贾宝玉干什么呢?这是我的哥哥,其实她内心非常爱慕贾宝玉的,她惦记他,他这会儿干什么呢?是不是天寒身上怕冷?他是不是冻着了?他还是这会儿在南学把书攻,再想他干什么,其实也是人物的一个内心。咱们演唱的时候也必须要把这些情感唱出来,这样才会打动观众。老师在跟我说你要想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我最开始也不太明白,因为也是能像背词一样把这个唱段记下来就行了,它必须有一段熟悉的过程,你唱够了这个,也跟打鼓一样,都熟悉了才能往上进一步的提高,慢慢地自己知道唱这段时,人物转换需要什么样的情感。唱一段一整段,有宝玉和黛玉两个人,那宝玉不能是这样的,是吧?黛玉不能是这样的感觉,你就要把这个人物给区分出来。还有把梅花大鼓的魅力给演唱出来。女演员一上台,不是说多漂亮,多端庄,而是要有一个稳的劲,我们这是高雅的唱段,艺术形式要传达给观众。我的学生们也是这样,现在学习的时候一看小孩一上去像模像样的,也是我挺欣慰的一件事。

我最开始学习梅花大鼓的时候,就是这些老观众们,那会儿可能是刚看有这么一个小孩来学,每次鼓掌。后来我在学了有两三年的时候,我们在这儿就有一个阿姨,有两三个叔叔拍照。两三年以后演出多了,后来叔叔找到我,你看看这都是什么?我第一次演出的照片都有,就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演出场合的都有照片。我说谢谢您,我自己都没想到,因为那会儿,最开始那会儿还不像咱们现在随时发个朋友圈,拍个照什么的。那个时候还不是那样,那会儿都是拿着照相机来照的,都是这样,人家还洗出来给我。

到现在也是,就是像咱们这边,现在还能老去看演出,谢伯雄先生给我一本,我都没有想到,我在学艺的这段时间人家都帮我记录下来的,我演出的这些,我觉得也挺感谢的。

包括我演出下来有很多观众,咱们说懂行的观众都跟我说,你今天哪儿哪儿唱的好,我觉得后面的内容特别重要。我说您说,是情绪上还是说气息上?你还得问老师去。我觉得人家对我帮助特别大,人家是懂这个的,是希望我能更好。我觉得这么长的时间,像这样的观众大概有十几个,我们现在也都是好朋友一样,有时候在微信上也聊,问我什么时候有演出我去看?有演出我带朋友们去看,我觉得也挺好的。我说就是感谢您支持我,也感谢您支持咱们北京的曲艺,扶持咱们北京的这个青年曲艺演员。我也是感到非常的感动吧!

还有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就是咱们天桥艺术中心落成的时候,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演唱了含灯大鼓,也是展示了一下咱们天桥曲艺的一个特色,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荣幸的一个事。当时也在报纸上,还有很多其他媒体上也登了。当时我们这边老师说,你这个事是特别有意义的,天桥演艺中心这个舞台其他艺术形式没有登上去,咱们曲艺先上去的,我觉得从内心感觉还是非常的光荣的。

天桥非常具有文化底蕴,我希望我们天桥未来发展是越来越好,文化越来越繁荣,尤其我希望我们曲艺能在天桥文化发展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也能为我们曲艺尽我自己的力量,做我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