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博生口述个人经历:北京老北京人,口述天桥成果

王博生口述个人经历:北京老北京人,口述天桥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叫王博生,是老北京人。从我曾祖父开始,都住在北京了。画了一些这个,就画的2尺见方大小,在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天桥的把式,什么叫好把式,得能说能练,天桥有个俗话就是,北京都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就说天桥把式只会说不练,实际不是这样的,天桥的把式得又能说又能练。

王博生口述个人经历:北京老北京人,口述天桥成果

我叫王博生,是老北京人。从我曾祖父开始,都住在北京了。而且他们是满族人,后来一报户口就报上汉族了,其实不是纯汉族。我小时候在北京长大的,家庭环境不怎么好,所以没上过幼儿园,那种高级的学校咱们也没进,男孩子又怕跟人打架,所以家里不让出来,出来也没什么玩具,就地上画着玩,画着玩什么茶叶纸,烟盒纸。那会儿叫石笔,白石头做的那种笔,或者铅笔。偶尔也拾点蜡笔,画着玩,没有老师教,也没人知道,看着什么画什么,想起什么画什么。爱画什么妖魔鬼怪,小人儿书中那些精灵孙悟空猪八戒,画这些玩。

再就是看见那什么,小男孩喜欢画什么飞机大炮这些东西。

这是游戏,不出门,在家里头画着玩,这个挺高兴,画什么都觉得挺好玩的。

我原来画的就是新年。我准备了一部稿,原来大幅的那个,春节不是有很多活动吗?民间有很多活动,什么跑旱船、耍狮子、舞龙这些东西。画了一些这个,就画的2尺见方大小,在王府井,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有一部分展览完了,我就拿到天桥,跟天桥结合起来,画了一幅小的,在这儿展览了一下。

后来协会提议说出画册,就把这个画拿过来,大概准备了一年多,然后印出来了。执笔画是我画的,但是这意见又是当时凑的。就是要什么形式,当时我提出来,让那个赵先生说这个,你写脚本我画,后来他说就你画,拿出来就行了。后来分分类,武术的把式这算一类,饮食一类,天桥的小吃特别有名,算一类。还有民间花会,就是跑旱船,小车会,等等这个算了一类,年节这个算了一类,算到民俗,民俗中童谣歌谣,老百姓之前说的那种,算是诗或者快板,这种韵文,民间传说那些东西,这算一类。再就是生活上,衣食住行,再是劳动,因为天桥上劳动人民特别多,都是很苦很累的、很原始的那些劳动,手工劳动,体力劳动,这是一类。还有儿童算一类。商业:摆小摊的,卖东西的,卖估衣子的,卖旧鞋的,卖水果的,这算一类。画了画我的童年,我就是这种生活,上学也就是这样的。分了这么几章,画了大约是250幅吧。

遗漏了一部分,也删减了一部分。就在这儿完成了。

这书里头的故事,像艺人吧,他们都有一套。他们都有绝活,就是高水平有特级的,比如说我最喜欢就是这个小老黑,他叫金业勤,外号叫小老黑,我们都管他叫小老黑儿。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他表演,看了很多次,他有很多绝活,咱们自行车两个轮,他有一个轮的,很高,比这房都要高。你看人家扶着把,他能让这把360度转,而且他不蹬车,不拿手动,这个前把轴,转得很快。

他除了在天桥演,也在中山公园演过,重大节日他在中山公园演,他一边说一边演,演得非常漂亮。解放以后他上中国杂技团了,成世界著名演员了。这是他的特色,他一边练一边说,说的挺清楚,很文明。所以学生也喜欢听他的。天桥的把式,什么叫好把式,得能说能练,天桥有个俗话就是,北京都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就说天桥把式只会说不练,实际不是这样的,天桥的把式得又能说又能练。你说好把式就是真把式,是能说会练。天桥把式净说不练,那就是假把式,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能说会练这叫真把式好把式,天桥把式多数是真把式,好把式。要不就没人看了,你老说不练谁还看,是不是。我小时候就特别爱看那个真把式,还有武把式,宝三摔跤。

京跤名家宝善林(宝三爷)与天桥张狗子在摔跤

宝三摔跤来源于清朝兵士,他们就是摔跤,是一种武术,真打,真摔,能把人摔死。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没了,皇上手下的摔跤的士兵,就变成了天桥这个表演摔跤队。还有镖局武术,武术家保卫运输黄金、运输财宝的,就改行成了天桥表演的武术家了,于是摔跤宝三,人称宝三,也是耍幡的,耍幡就是一个大竹竿彩旗,铃铛什么,也连着有很多动作,这都是武的。硬功夫还有拉硬弓,一般人拉不动,有时候拉不止一个弓,好几张弓一个人拉,所以那体力特别强。还有他们打得很准,打泥球儿打得非常准,要打哪个,用手里这个弹弓,瞄上那个目标打,一打打碎了,特别漂亮。

傻二愣在表演绝活儿

还有铁砂掌,那石头,拿手一扎,石头碎了。还有练硬功的,把石头搁在肚子上,拿大锤,24磅的大锤一砸,石头碎了,肚子不受伤。还有什么像喷火,不知道嘴里是什么他能喷火,喷得挺高。像房顶那么高都有,喷火时哇哇响,像打雷一样,嗷嗷的响。喷得很高的火焰,看嘴巴什么事儿也没有,没烧坏。还有是嘴里搁燃烧的纸条,喉咙里冒烟也有火。武功,耍坛子,坛子挺大,顶在头上耍,能扔多高,还能接着,还有两个人,我扔你接,你接我扔,所以当时水平特别高,看起来感觉挺危险,都练得出来。

我们在街上看,耍幡的,摔跤的,飞是练杆的,他跟那个体操运动员不一样,它这个很惊险,但是没有体操运动员那么规范,那么美,它是民间的土美,不是体操运动员规范的美,练得挺好。有个艺人叫飞飞飞,也是练杠子的。

再有小孩喜欢看有笑料的相声,相声是看谁包袱抖得响,看谁的表演滑稽。这原来的相声,有个叫高德明的挺有名,他能上广播电台去演,他的弟弟叫高德亮,还有像什么说快板的,这个叫高凤山,说得特别利落,侯宝林也是在天桥出身的。(www.xing528.com)

天桥皇上祭祀,祈年丰收,路过的那个桥叫天桥,天子嘛。他那个桥别人都不许走,就故宫那个,他走正阳门,走天安门,走午门端门,那旁边那个门都是大臣们走的,他只走中间石头路,就他一个人走,他不是步行,銮舆抬着他走。这么着这个建筑就叫天桥,天桥是在城外,城里是满人居住的,旗人居住的,这个什么娱乐场所,什么商店的买卖,都在前门以外这片,所以这儿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市场,百姓也俗称天桥。这是一个娱乐场所,就是耍把式卖艺的,唱戏,曲艺,还有卖一些东西,它这儿东西价廉,比前门普遍要便宜,有质量次的,也有质量好的。卖估衣的都是从当铺里赎不回去的卖,一边唱一边卖。我看不是有那个相声,卖估衣的,就是从天桥什么卖估衣的给它编一下。

我小时候常看,看挺长时间,看的现在老了。我小时候上学,那时候体罚学生,老师打板,做错了题,听错了或者背不下来,打手心,用竹子板,老师攥着手,这么背打。所以我们小时候不愿意上学,上学很紧张,很害怕。那打板是正常的,老师天天打板,谁做错一道题和写错一张字都要打板,那时候女生少,男生多,女生可以不上学,家长也不愿意她上学,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孩子让他上学,来指望这孩子呢,女生将来出嫁,嫁出去就完了,所以那时候男生特别多,男生淘气,就挨板挨的多,一个手板,一个戒尺竹子的,再就是教鞭,藤子棍,一边讲课一边打人,再就是罚跪,罚站,我上学的时候进门先给孔夫子像鞠一大躬,然后上课。半私塾半小学那种状态,所以学校很恐怖。

天桥现在有个德云社,德云社以前叫天桥乐。可能是克林顿到了天桥乐去过,在那儿吃东西,看表演,天桥乐的一个姓张的民间艺人,给他做了一个像,他不到中央美院去做,天桥艺人给他做了一个。这个人姓张,电视里演过。就是说天桥上的艺术并不是把式、音乐戏剧,就连美术也有,而且是久负盛名。总统亲自请他做过像。

美术这方面的故事,天桥的美术,也都是这种民间的东西,用玻璃烧软了做十二生肖,马、猪,子丑寅卯那个。还有像做绒花,就是像那种刷子,一根一根毛粘成的。你见过那种刷瓶的刷子,非常小,做的很精致很美,叫绒花。这是一般妇女,解放前的妇女都戴,不能戴大花,就戴小花,多大年龄都可以戴,而且要不戴这花感觉不礼貌,就是这人不整洁,不讲美。还有一种花除了绒花之外,还有这个绢花,就是蚕丝织的那种绢做的那花,那花非常漂亮,跟真的很像,你拿过来不仔细看,跟真花几乎分不出来,可以乱真的。

泥人面人糖人,这是天桥的,糖人是拿那个糖,熬的半软不硬,能捏的动,吹成一个黄鼠狼葫芦、小鸡、公鸡什么的。最有意思的是吹猴,就是猕猴,一个小猴,小猴肚子是空的,底下捏一个小盆,猴屁股底下,给它糖稀灌那猴肚子里头,然后就拉出来了,小孩拿个勺,就这么吃。这是最精彩的,叫猴拉稀。

面人就是捏成什么猪八戒、孙悟空、什么小鸡、老虎,就是小动物,神话故事。给小孩拿着玩的,虽然是面的,但是不能吃。吹糖是能吃,还有画糖人,在一块石头板上抹一点油,熬化了糖,这是蔗糖,挎一勺,一边流一边画,画什么龙,金鱼螃蟹等等,画完用一根棍一粘,粘起来卖给小孩,拿着玩,玩够了就开始吃了,既是玩具又是糖果。

还有一种叫豌豆膏,把豌豆蒸熟了煮熟了做成,跟泥似的,在模具里面,做成那种小动物,浇点糖给小孩,拿着玩,玩够了就吃了。这也是民间的艺术。糖人,面人,它都是这种性质的玩具,什么风车、风筝、泥人、兔爷,这种艺术,都是民间的,特别廉价,既是玩具,又是艺术品,还是神仙。你说兔儿爷,它代表神仙,但是它又是玩具。别的不行,你看观音菩萨,如来佛,没人做这种的。

现在还能找的着的,门神爷,灶王爷,在农村还能买着。赶集的时候还有,门神爷就是白毛女唱的大鬼小鬼进不来的那种,贴在门上。灶王爷就是保佑一家平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腊月二十三,拿麦芽糖供灶王爷,糖瓜做成瓜形状的,就是把灶王爷嘴堵上,他不让去玉皇大帝那儿汇报,这也是民间故事。

现在数来宝的少了,拿着骨头数来宝,两个牛胛骨,咣咣一边敲,一边演唱,一边要钱,就跟讨饭的差不多。在商店门口唱,说你怎么发财,都是祝福的话,你要不给钱,他就在你这儿赖着不走,买卖就不好做了,你要再不给,他就挖苦你,咒你,说你要着火,要破产,就说这了,这很少见了。

还有是唱,大街上唱,唱的就是让你算卦的唱,让他算卦,给他钱。有这样的人,这种艺人,迷信一些性质的东西。还有好些小吃,现在见少了。有些因为不卫生,国家限制了,卫生局不许他们卖了,还有些老艺人没了,这些东西都失传了。再就是他的材料好,成本高,赚钱少,他不做了。比如老豆腐好吃,价钱也便宜,吃一碗就快饱了,他不做了,黄豆挺贵,6块钱一斤,你白面才2块钱一斤,慢慢少了。还有些原料少了,比如羊霜霜现在看不见了,就是羊血和羊肠子做的饮食,很便宜很好吃,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少了。所以还保留的,最有特色北京就是豆汁,做粉条剩下的那种水,发酵以后,熬开了喝,叫豆汁,一般外地人他喝不下去。

摔跤的,耍幡的大竹竿子,好几丈长,扎一个彩旗,还有翎子,上面有伞,很少了。摔跤这种人有,一种是民族摔法,他们跟蒙古人都能摔,跟欧洲的古典摔跤不一样,和日本相扑也不一样,和柔道也不一样。蒙古摔跤和北京摔跤很接近。街头没有表演的了,还有耍猴的,耍猴的很精彩,小孩大人都爱看,围一大群人。

我想说天桥应该像麋鹿那样,消失了以后又回来了,回来以后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兴旺了,这样最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