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级政府责任机制的基础上,1993年中国建立了“两基”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制度。为将基础教育惠及到最难以接受教育的群体,2001年各级政府将女童入学情况纳入检查范畴,这一体系也因此被视为评估和改善当地教育部门工作的最佳方式之一。2004年,国家又进一步规定相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初中女童入学率,开发适合女童需求的课程,并优先资助女童教育。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新需求,教育部于2008年专门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监测,如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等。此外,监测中心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使用15项具体指标监测校际均衡发展状况。这些研究成果被用来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为避免设立制度性障碍和简单复制应试教育,教育监测和评估体系应建立四级(中央、省、市和县)质量监测网络,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并提高教育质量。
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尤其是实现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质量和课程的相关性日益成为改革过程中的焦点问题。通过与其他机构和组织合作,中国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缩小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差距。此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央政府鼓励地方和省级政府负责,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www.xing528.com)
教育的关注点已经转向为所有学生,尤其是包括女童在内的最边缘化和处境最不利群体,提供有质量的学习和平等的学习结果。中国对课程目标、结构体系、指导方法以及评估方式进行了深入改革。利用国际和民间社会资源,越来越多的试点农村学校开始关注为学生创设健康、安全、性别敏感的学习环境,开发一系列包括生活技能、思维能力、性教育、生涯指导以及国际理解能力在内的校本课程。这些做法有利于帮助所有儿童,尤其是农村、贫困、偏远、民族地区的女童,实现其从“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中获益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