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经验和创新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经验和创新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将儿童早期发展方案与小学入学率和提高教育成效挂钩,并影响到未来的就业机会。2010年,中国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发展迅速,一半的儿童都已经接受相关教育和服务。然而,城乡之间,尤其是处境不利群体,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获得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妇女与儿童面临严重的营养和健康问题。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经验和创新

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将儿童早期发展方案与小学入学率和提高教育成效挂钩,并影响到未来的就业机会。虽然所有儿童都可能从学前教育中受益,但与男童相比,学前教育的开展更有利于女童做好入学准备(Save the Children,2003)。同时,幼儿园教育也是大多数儿童开始接受社会建构的性别角色和行为方式的第一个教育阶段。

2010年,中国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发展迅速,一半的儿童都已经接受相关教育和服务。然而,城乡之间,尤其是处境不利群体,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获得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幼儿园未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之内,和大多数城市家庭可以支付高昂学费不同,很多农村家庭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国际组织与民间组织积极倡导为农村贫困和流动儿童开展高质量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项目。例如,青海省的“走教”[23]活动有效缓解了贫困山区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教师同时在几所学校任教,也方便了很多儿童就近入学

针对分散在城市中的流动儿童群体,通过培训大学生以及妈妈志愿者,北京“四环游戏小组”在10年的坚持和探索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由于这些孩子身体普遍很健康,只是社会参与和语言能力整体比较弱,项目为儿童专门设计了一些注重社会交往、早期阅读以及亲子教育方面的游戏,并倡导家长参与教育和管理(张燕,2005)。(www.xing528.com)

随着教育部门大力号召私营机构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并将构建有质量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社会组织和民间的基金会开始探索低成本、高效益、本土化的路径和方法,推进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开发本土化教材,开展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培训。通过加大公众对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包括女童和男童,获得了更多的入学机会,从而为接受正规教育和未来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饥饿、营养不良、疾病等都影响儿童入学和学习质量,尤其是在性别观念的影响下,这些因素更不利于女童接受教育。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妇女与儿童面临严重的营养和健康问题。调查数据表明,25 %—40%的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24],而且普遍缺乏清洁水[25](张莉莉等,2011)。一些诸如为家庭提供定量的粮食供给、学校供餐、为家庭修建水井提供安全饮用水等措施,不仅有效地改善了母亲和儿童的营养和健康水平,减轻了家庭的劳动和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女童的入学率、保留率和小学完成率;而且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增加了母亲在营养和健康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