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经验与创新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经验与创新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爱生学校标准:事实上,在确定维度的过程中,性别平等问题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性别平等领域的专家希望能够将性别平等单列为一个维度,而且之前的爱生学校标准就是这样做的。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经验与创新

1.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追求效率成为主要的关注点,很多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公平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相比于其他社会公平问题,如城乡差距等,性别问题具有更强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1)基础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研究显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性别平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例如,女童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师生互动中的性别偏见、教科书和相关教育教学材料中存在的性别刻板模式、农村女教师的发展困境等问题。与此同时,在监测和评估教育策略和成就时缺乏性别分析,而且学校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常常只是一些女性主义研究者的关注点。

(2)“爱生学校”在中国:“中国爱生学校标准”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标准要具有很强的性别敏感性,要为促进教育教学中的性别平等提供有用的方法。“爱生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东亚一些国家开展基础教育合作过程中所推行的试验项目。1996—2000年,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早期儿童关爱”项目,把创建“爱生学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旨在推进项目地区的学校以学生为本,改革教与学的关系,改善学校、社区、家庭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2001—2005年,项目范围扩大,西部十省(内蒙、广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云南、贵 州、四川、重庆)有4 000多所 学校参加 了项目。此后爱生学校项目一直在这些地方持续开展,而且使用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开发的爱生学校标准作为爱生学校建设的指南。

尽管这一标准虽然反映了国际先进理念,但是具体的内容还难以满足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2005—2010年的周期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开展了中国爱生学校标准的开发和实施项目。该项目根据国际比较,中国国情和各项目校所在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确定了标准的四个纬度(方面),即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健康卫生与安全、参与与和谐。

(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爱生学校标准:事实上,在确定维度的过程中,性别平等问题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性别平等领域的专家希望能够将性别平等单列为一个维度,而且之前的爱生学校标准就是这样做的。但其他参与者认为性别平等在中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基层学校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性别平等不必在爱生学校的基本维度中体现,但是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中可以加入有关性别平等的内容。经过讨论和协商,为了协调不同各方的利益,最后在爱生学校标准的第一个维度“全纳与平等”中将性别平等特别突出了。

“全纳”是指学校积极动员并帮助每个适龄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并从学校教育中受益;“平等”强调要关注男女儿童平等的入学和发展机会,营造无歧视的、尊重学生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学校环境。“平等”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文化语言、家庭、经验等方面的多样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在各种与平等相关的问题中,性别平等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性别偏见与歧视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另一方面,在各种不平等的关系中,性别不平等最为牢固,撼动起来也最为艰难。

正因如此,全纳与平等维度特别强调了性别平等问题,试图将平等目标首先具体化为男女两性的平等,其他平等议题以此作为参照。

全纳与平等维度由三个领域构成,分别是:①保证儿童平等的入学机会;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③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具体来看,本维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应主动、积极地为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入学机会和创造平等的就学条件,并且要特别关注女童、残疾、贫困以及流动和留守儿童在入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殊困难;

2)无论学生背景和能力如何,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受到平等对待,以获得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态度与技能;

3)学校提供无性别歧视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女孩和男孩平等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从性别主流化的立场来看,由于全纳与平等是现阶段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在引起关注的议题,将性别平等放在里面,也是一种有效推进性别平等的策略。

2.性别平等教育指标的开发

性别平等指标的开发得益于中国爱生学校标准开发项目的宏观管理,这使得标准开发的流程具有了更强的科学性和参与性。另外,参与性别平等指标开发的两位核心专家长期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

(1)分析教育中的性别议题:该项目组首先收集了国际范围教育与性别领域的相关文献,并且在研究美国、英国、新西兰等相关国家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学校发展标准和框架、儿基会《爱生学校评估——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项目管理者指南》《全纳与爱生学校研讨会会议报告》《儿童权利公约》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国爱生学校“性别敏感”纬度的综述和分析报告》。

与此同时,项目组对于中国基础教育中的性别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并梳理了存在的问题:教师普遍缺乏性别敏感;教材与教育内容的性别偏见;女性教师和校长发展中的天花板效应;女生缺乏性别角色榜样;男女儿童在学业和发展的很多方面呈现性别差距等。

此外,项目组还梳理了中国爱生学校建设的已有经验,并通过实地调查和专家研讨,将“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 归纳成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倡导性别平等,确保教育教学内容及环境具有性别敏感性;男女教师都能平等参与学校管理,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2)制定指标初稿并逐步修改完善:在前期文献回顾、实地调研和召开研讨会的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对各领域的关键构成要素进行了分解和建构,制定出了具体的标准、指标和达成标准的策略建议。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这一阶段形成了爱生学校的指标初稿,其中列出了具体的标准、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和达成标准的策略建议。

项目组首先将爱生学校标准初稿反馈到一些项目地区,发给基层教育工作者、教师、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对关联性和适切性进行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

2008年11月和2009年5月,专家组通过对四川、广西和云南三个项目省区共18所试点学校的839名学生、631名教师以及20余名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项目学校的学生对全纳与平等维度的内容是高度认同的。在学生问卷中,对于“男女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教育教学也能注意男女同学的差异”这一选项,77.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重要”,17.2 %的被调查者认为“较重要”;83 %被调查者认为“学校中男女老师应该平等发展,一起参与学校管理”“很重要”,13.7 %被调查者认为此指标“较重要”。在教师问卷中,绝大部分教师认为“爱生学校标准能够对于自己的工作和学校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其中,对于“学校中性别平等,教育教学内容及环境中实行性别敏感认可性”,67.7 %的被调查者“很认可”,27.1 %“较认可”;对于“男女教师平等参与学校管理,且有平等的发展机会”这一选项,86.2 %“很认可”,12.4 %“较认可”。

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研讨,聚合专家和调研人员的相关意见,专家团队进一步修改性别平等指标,并最终确定了爱生学校全纳与平等维度的实施指南初稿。

(3)标准试点、试用:在整个大项目的支持下,爱生学校标准在云南、广西、贵州、内蒙、西藏等地区的一些学校进行了试用。一些学校还重点就全纳与平等维度进行了试用实验,并将发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了反馈。通过以上步骤,“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这一标准的具体内容,具体见表3.4,其中包括了该领域的两个标准以及相应的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为学校了解自己在性别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工具。在具体的使用中,学校会把指标中的内容通过调查表的方式,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学校要针对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个指标的达成水平。让老师和学生填答,从而可以检查在建设性别平等教育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且根据指标的要求开展相关的改进和提升工作。(请参见表3.4)

表3.4 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

(4)将标准推广到更大范围进行实施:中国爱生学校标准目前已经推广到了很多地方,包括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北京海淀区、辽宁沈阳、山东济南、河北等一些市区。在北京海淀区的实验中,项目组专家利用到学校指导标准实施活动的机会,在培训内容中渗透了性别平等思想,帮助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认识并提升了对教育中性别平等重要性的认识。

3.项目经验

(1)标准建立中必须要有能够坚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专家,要使性别平等问题落实到爱生学校标准和具体指标中。由两位社会性别领域的专家负责全纳与平等维度的开发,清楚地认识到了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直接谈性别平等比较敏感,因此可以采用策略性的方法将其包含在全纳与平等的维度下,从而易于被接纳和认可。把我国一贯重视的“男女平等”方针在维度上列入“全纳与平等”,把女童与其他教育弱势群体儿童放在一起,减少了推动性别平等的敏感度。

(2)性别平等的标准要具有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应该对实践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在开发“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标准的过程中,专家组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学校老师对标准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然后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确保标准联系学校的实际工作,能反映出学校在性别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其改变和提升。

4.项目效果和影响

(1)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将性别平等列入学校标准,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

虽然既有的教育政策对公平议题颇为关注,但是很少就性别平等做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中国爱生学校标准具有鲜明的性别视角,不仅契合了性别主流化在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体现了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

(2)这些标准给学校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要求和指导,促进了性别平等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

随着这一标准广泛应用于很多地区的各级学校,促进了学校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自我评估和改进,而以往的学校评估中很少从性别视角考虑学校建设问题。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分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海报、橱窗展板、项目总结报告等进行展示。学校为女生提供良好的角色榜样,如邀请优秀的女性来做报告,特别是提供多元的角色榜样。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学校要为女性的发展拓展机会,提升其自信,最终树立其积极的职业规划意识。(www.xing528.com)

(3)爱生学校的推广模式为性别平等指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保障。

虽然,中国自上而下的教育体制给爱生学校标准的广泛使用提供了空间,但是爱生学校的推进主要是靠地方政府以实验的形式逐步推广,不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这样做的好处是克服了因为应付上级检查而走过场走形式等基层学校一直存在的弊病,同时也调动了学校自身参与改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标准体系。

5.问题与挑战

(1)社会性别话语及女性发展空间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主流话语中“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等倡导性别平等的口号被简单地理解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在国际社会处于领先水平,性别平等问题已经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议题。但是,实际上,中国妇女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由于女童入学率提高、女学生学业成绩较好、高考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女状元、城市女教师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等现象,性别平等问题容易被忽略,甚至出现了拯救男孩的讨论。这些都是对性别平等指标的制定实施及进一步发挥深远影响带来了无形的阻力。改变社会规范、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公众的性别意识仍然是项目需要解决的遗留问题。

(2)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制约:性别平等不是一个孤立的议题,是和城乡、民族、阶层等交织在一起并且发生作用的。不同类型的学校遇到的性别议题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会有差别。建设性别平等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各项指标如何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架,发展出一定的弹性,真正从提升性别意识、改变性别观念等层面对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产生切实的影响,是目前项目还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有赖于整个大的社会环境的进步和改善。

(3)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能力有待提高:爱生学校中性别平等的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如何真正进入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学生的内心,如何切实有效地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也是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长久以来,由于性别敏感性的缺乏,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缺少使用性别平等工具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有现成的标准和工具摆在面前,很多基层工作者也摆脱不了“有心无力”的困境。因此,如何通过培训提升他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怎样利用爱生学校项目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是项目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始终予以关注的一个方面。

【注释】

[1]请参见教育部,“中国全民教育行动计划(2001—2015年)”。

[2]“两基”是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3]根据1996年相关调查,广西、重庆等11个省区,失学女童55.69万,辍学女童36.09万,占全国不在校女童135.41万的67.78 %。详情请参见,http://www.nwccw.gov.cn/html/15/n-137515.html。

[4]根据2010年国家教育统计公报相关数据,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90/201111/126550.html。

[5]根据中国教育报相关内容,http://edu.people.com.cn/GB/8216/6576858.html。

[6]“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女童教育项目(1996—2002)”的一部分,“关注女童,推动贫困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发展”。

[7]参见杨东平在2013年首届乡村文明论坛上所做报告:“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http://www.sn221.com/article.php?act=detail& id=15771。

[8]国家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完善代偿机制。

[9]国家公开招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14/201001/xxgk_81660.html。

[1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12.html。

[1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14/201001/xxgk_81660.htm l。

[1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612.htm l。

[14]中国中小学中不列入国家教员编制的教学人员。为农村普及小学教育补充师资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极少数在农村初中任教外,绝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小学。

[15]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主要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地区广泛使用。

[16]“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教育部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而设立的第一个远程教育扶贫项目。该计划对西部乡镇中心小学女教师进行培训,使她们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互联网基础知识,学会接收数字广播节目。

[17]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12/c_122150066.htm。

[18]http://www.gov.cn/jrzg/2012-03/06/content_2084450.htm。

[19]“红凤工程”详细内容,请参见http://www.hongfeng.org.cn/。

[20]“无忧校园”项目,请参见http://plan-international.org/learnwithoutfear/learn-without-fear。

[21]“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请参见http://camb-ed.com.cn/。

[22]如“青苹果”项目,http://www.greenapple.cc/up/home.php。

[23]详情参见《中国教育报》,http://jijiao.jyb.cn/jysw/201305/t20130502_536246.html。

[24]根据农村发展行动项目(REAP)所做调查显示,很大比例的农村在学儿童存在着根本性的健康问题,.http://reap.stanford.edu/docs/650/。

[25]因为自然和地理环境的恶劣,中国西部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缺乏的难题,这也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实施的“爱之源,母亲水窖”项目中最重要的背景。

[26]“约会暴力”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一系列虐待行为。暴力不一定是指肢体上的暴力行为,它也可以通过语言、情感、性或财政上的方式表现。约会暴力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种族、文化、年龄及宗教背景。约会暴力也可发生在同性或异性的交往关系中。请参见http://www.baike.com/wiki/% E7 % BA % A6 % E4 % BC % 9A %E6 % 9A % B4 % E5 % 8A % 9B。

[27]请参见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view.php?id=1373。

[28]根据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的数据,http://www.cctf.org.cn/。

[29]请参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所编写的《春蕾计划社会效益评估报告》,http://news.cctf.org.cn/c120/pinggu.pdf。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