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与创新,改善学校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与创新,改善学校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学校设施的建设标准逐渐升级,以此提高抗震强度。2012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3—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建立早期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这一本土化标准正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师培训和父母教育之中。2012年教育部发文明令停止农村大规模地撤点并校,由此带来的改善学校寄宿条件,采取特殊措施建设好小规模学校引起教育部门和民间机构的关注。

中国农村女童教育:20年发展与创新,改善学校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从1996年到2005年,国家重点支持贫困县改扩建中小学校舍,添置课桌椅、图书资料、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资源相对丰富的环境。如,世界银行的相关项目为贫困女生设有专门的奖金帮扶,并为女童教育发展提供专家指导,有利于增强学校对孩子及家长的吸引力。近年来,学校设施的建设标准逐渐升级,以此提高抗震强度。尽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性别敏感性问题尚未引起广泛关注,这些普惠性政策使女童群体广泛受益。

资源初次分配时就应该同时注重公平和效率,而非为了解决均衡问题进行再次分配。在这种意义上,提高农村地区早期教育的分配比例是增进公平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将学校教育普及到农村女童群体,也可以改善女童的健康、营养、学前准备以及教育结果,为优化儿童潜能的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缺乏以及推迟入学往往会阻碍儿童接受优质教育,因此,针对最贫困和处境最不利群体儿童的措施将为儿童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益处。

建立公立和私立机构的合作,同时确保父母和社区积极参与并合理分配资源,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大多数贫困地区灵活举办一年制、半年制或短期学前班。更深入的干预措施将关注为农村儿童提供1—3岁儿童早期教育项目。同时,筹集资金,整合公共卫生、教育和社区资源,在已有社区幼儿机构和妇女儿童保健机构的基础上,建立0—3岁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系统。2012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3—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指南》,旨在建立早期监控和质量保障体系。指南强调培养儿童的态度、情感、能力和学习质量,实现全面教育和发展。目前,这一本土化标准正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师培训和父母教育之中。(www.xing528.com)

由于城镇化带来的人口流动以及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全国特别是农村小学生人数减少。另一方面,基于农民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以及政府管理的因素,农村学校被集中到县城、乡镇,以便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然而,学校撤并的幅度实际远远超过学生减少的幅度。边疆地区包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这些教学点撤并数超过80 %[7]。优化教育配置的初衷带来农村家庭教育成本的增加,农村儿童因不能就近上学而举家迁移,寄宿在校或在县城租房,县城需要吸纳富余劳动力,乡村却因人口流动而衰落(褚卫中、张玉慧,2012)。2012年教育部发文明令停止农村大规模地撤点并校,由此带来的改善学校寄宿条件,采取特殊措施建设好小规模学校引起教育部门和民间机构的关注。这也表明,政府在进行资源分配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包括资金筹措和管理中的放权问题,机构的运作能力问题等复杂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而提高行动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