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顺一初中历史教材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今日中国之执政党,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革命历程,不仅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考试范围,更是历史学科培养合格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学生回答:56代表56个民族,70代表建国70周年,28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历程。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成果

蒋顺一 初中历史

教材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今日中国之执政党,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其革命历程(获得执政地位的过程),不仅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考试范围,更是历史学科培养合格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开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28年的革命历程,向我们表明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历程,知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经过及影响;掌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背景、经过及结果;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带领下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掌握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的经过,知道抗日战争过程中,共产党创立抗日根据地的相关史实;掌握解放战争的爆发、经过及结果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结合地理学科知识,通过中国疆域图来呈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加深学生印象,达成“时空观念”的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充满坎坷曲折,历经艰难险阻,但党的领导人以充分的智慧一次次化险为夷,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本质是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向我们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两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教学方法:

1.演绎策略,通过板书梳理历史重大事件,使学生构建历史事件概念。

2.启发式教学策略,以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及概念的构建。

3.训练与练习策略,通过学案巩固知识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在教室黑板上,分四个区域绘制中国疆域图,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中国疆域图为基础讲授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

【导入环节】图片材料:2019国庆阅兵共设有56门礼炮,放在正阳门前,每边28门,鸣响70响。

教师提问:这其中的三个数据分别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56代表56个民族,70代表建国70周年,28代表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历程。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历程。设计意图:导入课程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内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中共二大。

教师提问学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并在板书已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标明时间、地点。

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并记笔记。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共二大革命目标的制定。理解为什么会有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

教学内容:走向合作: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合作成果:①成立黄埔军校;②北伐战争(革命的对象,英雄部队,革命结果);合作破裂:国民党反动派的背叛。

教师活动:在已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标注及讲解:

1.1923年6月,中共三大。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标志中共合作的达成。

3.1924年5月,成立黄埔军校。

4.1926年,北伐战争,消灭吴佩孚孙传芳军阀,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并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提问:北伐战争取得了极大的胜利,为什么却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学生活动:在学案上记笔记;回答: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因此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国民大革命的相关史实。理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教学内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军长征。

教师活动:在已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标注及讲解:

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提问:南昌起义的意义。

2.1927年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转战井冈山;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红军长征路线,遵义会议;(1935年,华北危急,“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学生活动:在学案上记笔记;回答: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及红军长征。

四、抗日战争

教学内容:全面抗战的爆发、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抗战的胜利。

教师活动:在已绘制的中国地图上标注及讲解:

1.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2.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3.中央红军的驻地。

4.抗日根据地。

5.1940年,百团大战

学生活动:在学案上记笔记。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

五、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内容:重庆谈判、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教师让所有同学模仿以上三幅教师标注地图来完成自己学案上的最后一幅地图,标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核对内容:

1.1945年8月重庆谈判。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3.1947年7月,土地改革。

4.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5.1948年9月,辽沈战役;1948年11月,淮海、平津战役

6.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结果。锻炼学生的模仿、概括、归纳的能力。

【讨论】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胜利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原因,一是正确的军事战略思想,另一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质。

学科融合: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是八年级历史上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历史事件非常多,而且事件时间非常密集,所以历来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存在的难点就在于人物、时间、事件的混乱。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将中国地图使用进去,让学生一边看到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边理清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如此便能够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出清晰的时空观念,加强理解与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将地理知识融入到了历史课堂上,辅助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此外,“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这一课题也是高中政治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章,借由此课,让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教学反思与改进:

1.本课在如何将地理、政治学科的有效元素融入进历史课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地理学科知识融入进历史学科中,极大地推动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该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构建。

2.本课将政治学科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这一主题融入进来,提升了学生看问题的高度,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获得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这一概念的理解。

3.本课稍有不足的是:课程容量较大,涉及到的时间、地点要素过多,要求学生首先有比较好的基础,其次有比较快速的反应能力,而部分学生尚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在跟进课程的过程中存在难度。之后可在进度上稍作调整,以保证大多数同学的听课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