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中学政治学科教学重点,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研究

明确中学政治学科教学重点,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南北方饮食差异讲解家的意味时,融入地理学科知识中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对家的意味理解不同,让学生掌握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的地理实践能力,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地理学科知识,实现了政治学科教学结合初高中学科交叉知识开展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融合教学。

明确中学政治学科教学重点,开展学科融合教学——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互衔接,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与学生政治意识的建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初高中学科交叉知识开展学科融合,教师要打破以往政治教学中单一的教学现象,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这对于学生理解思想政治内容有非常大的辅助作用,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以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例,教师在讲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以及重要性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出现的“抗战老兵”方队为例,从老兵身上体现出的“抗战精神”,引出“延安精神”,并与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高扬民族精神》中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新时期如何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进行初高中政治知识的衔接,讲解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在阐述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时,以延安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为辅助,融入地理学科知识。教师讲述延安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融入了历史学科在延安时期的知识内容。教学过程突出教材重点,培养了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达到了思想政治学科与跨学科融合的有效教学。(www.xing528.com)

以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为例:老师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案例情境,讲述家的含义、家的意义,并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使学生感受家风,注重“家风”的传承,家的内涵,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由家庭的“小家”升华到祖国的“大家”,从而渗透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达到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自然衔接。同时融合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知识。通过南北方饮食差异讲解家的意味时,融入地理学科知识中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对家的意味理解不同,让学生掌握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文的地理实践能力,在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中融入了地理学科知识,实现了政治学科教学结合初高中学科交叉知识开展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的融合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