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家国情怀,放眼世界-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构建家国情怀,放眼世界-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意思是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由此让学生认识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体验到当今世界中国的力量正在凸显。

构建家国情怀,放眼世界-核心素养与学科融合教学研究成果

家国情怀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了解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在历史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既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为例,本课在导入的过程中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简介、来华故事,引出丝绸之路,通过马可·波罗来华路线的落实当时陆上丝绸之路的实况,通过马可·波罗返回意大利的路线落实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实况。通过这两条路线的讲解学生发出感慨,赞叹当时国内外发达的交通,同时结合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路线图的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今天的“一带一路”提出是延续当时中外文明交流的路线,对“一带一路”有初步的了解。在讲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西传的过程当中再次结合丝绸之路路线图,以及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的波斯、印度、欧洲的优秀文化,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认同、相互借鉴、相互丰富,形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就会充分体会到丝绸之路是一条交流之路、文明之路、友谊之路,也可以对当下我国的“一带一路”提出的意义自然理解。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意思是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通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由此让学生认识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体验到当今世界中国的力量正在凸显。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已然成为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在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的新时代,继承发扬中国古人心怀天下的世界情怀与世界眼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让学生感受中国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341.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22.

[4]林建华.家国情怀与民族凝聚力[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39-40.(www.xing528.com)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6]孙进.运用历史细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江苏教育,2019(3).

[7]夏德元.家国情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2016.

个人简介

石媛,本科学历,中学历史教师。从事历史教育工作6年,马庆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荣获度假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去体会历史之美,探索历史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我始终相信:把爱带给每位学生,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