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文人担任郎官的次数分析

唐代文人担任郎官的次数分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代文人任职郎官有当过一次的,也有当过两次、三次、四次甚至五次的,而且是员外郎向郎中转迁。兹据《旧唐书》《新唐书》列传,将唐代文人担任郎官的情况予以排列。首先是唐代文人所任郎官覆盖尚书省六部二十六司,包括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其中又以吏部和礼部郎官最多。吉中孚可能是唐代郎官仅有的一个特例。

唐代文人担任郎官的次数分析

唐代文人任职郎官有当过一次的,也有当过两次、三次、四次甚至五次的,而且是员外郎向郎中转迁。任职郎官一般是一年到两年期间会转迁一次,有的提升很快,有的则较慢,呈现出不同的晋升形态,但总的趋势是当过郎官的几乎都得到了重用和提拔。兹据《旧唐书》《新唐书列传,将唐代文人担任郎官的情况予以排列。

仅担任过一次郎官的文人有沈佺期(考功员外郎)、宋之问(考功员外郎)、韩休(司封员外郎)、张说(兵部员外郎)、崔颢(司勋员外郎)、崔国辅(礼部员外郎)、崔宗之(左司郎中)、陶翰(礼部员外郎)、王翰(驾部员外郎)、鲍防(职方员外郎)、李益(都官郎中)、孙逖(考功员外郎)、卢纶(户部郎中)、薛据(水部郎中)、刘长卿(祠部员外郎)、王涯(吏部员外郎)、张諲(刑部员外郎)、张继(祠部员外郎)、吉中孚(司封郎中)、独孤及(礼部员外郎)、韩翃(驾部郎中)、武元衡(考功员外郎)、窦常(水部员外郎)、柳宗元(礼部员外郎)、牛僧孺(礼部员外郎)、戴叔伦(礼部郎中)、张仲素(司勋员外郎)、李绅(司勋员外郎)、张又新(左司郎中)、许浑(虞部员外郎)、李频(都官员外郎)、窦群(吏部郎中)、李昌符(膳部员外郎)、王驾(礼部员外郎)、杜荀鹤(主客员外郎)、王涣(考功员外郎)、张蠙(膳部员外郎)、裴说(礼部员外郎)、李中(水部郎中)、罗隐(司勋郎中)、吴融(礼部郎中)、韩偓(刑部员外郎)。

担任过两次郎官的文人有张九龄(礼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张均(左司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卢象(膳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权德舆(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李华(司封员外郎、祠部郎中)、司空曙(水部郎中、驾部郎中)、韦应物(比部员外郎、左司郎中)、陆贽(祠部员外郎、考功郎中)、包佶(度支员外郎、户部郎中)、窦牟(虞部郎中、都官郎中)、杨巨源(虞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张籍(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裴度(司封员外郎、司封郎中)、元稹(膳部员外郎、祠部郎中)、白居易(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白行简(主客员外郎、膳部郎中)、李德裕(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司空图(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三次担任郎官的文人有王维(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吏部郎中)、钱起(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刘商(比部员外郎、虞部员外郎、兵部郎中)、李汉(屯田员外郎、兵部员外郎、驾部郎中)、李吉甫(屯田员外郎、驾部员外郎、考功郎中)、苗发(驾部员外郎、都官员外郎、兵部员外郎)、令狐楚(礼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职方员外郎)、刘禹锡(屯田员外郎、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姚合(户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户部郎中)。

四次担任郎官的文人有岑参(祠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库部郎中)、韩愈(都官员外郎、职方员外郎、比部郎中、考功郎中)、令狐绚(库部员外郎、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考功郎中)、苗晋卿(度支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

五次担任郎官的文人有杜牧(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吏部员外郎、考功郎中)、薛能(都官员外郎、刑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度支郎中、刑部郎中)。(www.xing528.com)

唐代文人担任郎官呈现出如下一些特征。首先是唐代文人所任郎官覆盖尚书六部二十六司,包括左司郎中、右司郎中,其中又以吏部和礼部郎官最多。以吏部为例,宋之问、吉中孚、王维、韩愈、钱起、苗晋卿、李华、武元衡、李德裕、李吉甫、杜牧等人分别担任过吏部各司的员外郎和郎中。杜牧分别在吏部的吏部司、司勋司、考功司当过员外郎和郎中,说明吏部作为尚书省前行部的吸引力。而且,从郎官仕历来看,往往都是先到尚书省“闲简无事”的部司,如工部、礼部任员外郎,逐渐迁转到吏部来的。杜牧开成五年(840)首任礼部膳部员外郎,十年后的大中四年(850)转吏部员外郎,次年迁考功郎中,花了11年时间才从礼部的员外郎转到吏部任郎中。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也是先从礼部的膳部员外郎,转迁到吏部的考功郎中,只不过李吉甫从礼部到吏部的郎中中间用了10年时间,而李德裕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晋升速度超过李吉甫。其他从尚书省刑部、兵部、户部转入吏部的就更多,韩愈元和四年(809),由国子博士改授刑部都官员外郎,中途转迁兵部职方员外郎、刑部比部郎中,元和九年(814)十月改任吏部考功郎中,中间花了5年时间,比起杜牧从膳部员外郎到考功郎中,节约了一半时间,升迁速度不可谓不快。

其他一些从其他部郎官逐渐向吏部转迁的,也有首次担任郎官就在吏部的,如钱起,三次担任郎官都是在吏部,大历年间从司勋员外郎、司封员外郎一直做到考功郎中,没有离开过吏部。再如王维天宝五载(746)由侍御史迁库部员外郎,到天宝七载升迁为库部郎中,天宝十一载拜吏部郎中,前后6年一直在郎官位上。张九龄从开元七年(719)任礼部员外郎,次年即从礼部转为吏部司勋员外郎,之后便青云直上,担任中书舍人、改授洪州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首次担任郎官就在吏部的如李绅,长庆元年(821)由右补阙改任司勋员外郎,次年任中书舍人,开成年间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吉中孚本为道士,后来还俗,成为宰相元载的幕僚,建中元年(780)由万年尉居然升迁为吏部司封郎中、知制诰,中间没有经过员外郎阶段,且首次担任郎官就是吏部的郎中,有些不可思议。贞元二年(786)升为迁户部侍郎,判度支两税,负责国家财政收支与税赋。吉中孚可能是唐代郎官仅有的一个特例。更多的是首次出任郎官在礼部各司,如张九龄、陶翰、裴说、牛僧孺、独狐及、令狐楚、柳宗元、司空图首次任郎官均为礼部员外郎,卢象、李昌符、张蠙、元稹、杜牧首次任郎官均为膳部员外郎。张籍、李华、白居易、元稹分别当过礼部的祠部郎中,张继任过祠部员外郎,白居易、刘禹锡任过主客郎中,这些情况说明礼部郎官在数量上是仅次于吏部的,依然受到唐代文人的热衷。相对来说,工部、刑部的郎官少一些,而且很多都是过渡性质。例如刘禹锡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任屯田员外郎,九月即被外放为连州刺史,任职屯田员外郎不到半年。

大部分郎官都是先从员外郎做起,再升迁到郎中,有的甚至多次担任员外郎,如薛能,先任都官员外郎与刑部员外郎,才升迁到主客郎中的。再如韩愈,也是先担任都官员外郎与职方员外郎,然后转迁为比部郎中和考功郎中。至于王维、钱起、韦应物、李华、元稹、李德裕、白居易、司空图等人,都是先从员外郎做起,随后升为郎中的,这符合唐代郎官的晋升规律。但也有一些是没有经过员外郎,直接担任郎中的,如崔宗之、卢纶、薛据、吉中孚、韩翃、窦群、罗隐、吴融等人,担任郎官避开员外郎直接就是郎中,可能是他们在担任郎中之前的职务就比较高。一般来说,唐代文人担任郎官,多数是一到两次,像张说、王涯、牛僧孺、武元衡等人只当过员外郎就升迁,避开郎中直接转迁到更高级别的官职上去,最后都做了宰相。而张九龄、陆贽、元稹、李德裕等人是先后当过两次郎官,之后才逐渐晋升,最后都做了宰相,大多数人都是在员外郎位上升迁为郎中。唐代文人中先后担任四次郎官的有4人,分别是岑参、韩愈、令狐绚、苗晋卿。岑参虽然当了四次郎官,但每次的时间都不长。据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后附《岑参年谱》[14]得知,岑参从广德元年(763)秋任祠部员外郎,到永泰元年(765)任库部郎中,中间还任过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两年间先后担任两次员外郎、两次郎中,平均半年转换一次郎官。韩愈于元和四年(809)六月首任都官员外郎,元和六年夏转任职方员外郎,元和八年由国子博士升迁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九年十月转考功郎中。几乎每隔两年就转任一次,而且除了元和五年短暂出任河南尉,一直都在京城,且四个郎官职位前后相连,期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趋于一致。令狐绚会昌元年(841)首任库部员外郎,到大中二年(848)升迁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中间还曾担任过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从转迁速度来讲他跟韩愈一样,也几乎是两年郎官轮岗一次,而且具有连续性。苗晋卿担任度支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的具体时间不详,《旧唐书》卷一一三《苗晋卿传》只是说:“迁侍御史,历度支、兵、吏部三员外郎。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二十四年,与吏部郎中孙逖并拜中书舍人。”[15]可能出任三个员外郎在开元二十年左右,且于吏部郎中相连接。

唐代文人五次担任郎官者只有晚唐诗人杜牧和薛能。薛能是汾州人,今山西隰县,会昌六年(846)狄慎思榜登第。薛能与晚唐诗人多往来,诗僧无可在《送薛秀才游河中兼投任郎中留后》诗中称其“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16]。其任郎官具体时间不详,《唐诗纪事》卷六十:“李福镇滑州,表观察判官,历侍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川,取为节度副使。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归朝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17]杜牧的五次郎官经历则很清楚,开成五年(840)由左补阙升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转为比部员外郎,大中二年(848)转为司勋员外郎,大中四年(850)转为吏部员外郎,五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除了中途几年外放为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四任刺史外,几乎一直都在郎官位上。同为五次担任郎官,薛能后来做到工部尚书,而杜牧因为病重于大中六年去世,仅在任职考功郎中的次年迁中书舍人,天若假年的话,以杜牧的才智处世之道,相信定能做到更高级别的文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