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邀请钮骠同志来信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邀请钮骠同志来信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先生所演系此剧。生认为除其身材、扮相、嗓音等禀赋条件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师承使然。据当年的两位顾曲家,一位张肖伧云:张荣奎出身老洪奎科班;一位汪侠公说:张荣奎于福寿班坐科。肃此敬颂时绥生骠上1999年8月小如按:钮骠同志实我之诤友。我虽教钮骠同志读过几天古书,但于戏曲一道,他做我的老师绰绰有余。谨向钮骠同志致以诚挚谢意,并盼今后随时不吝指谬。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邀请钮骠同志来信

小如老师赐鉴:

尊著《鸟瞰富连成》一书,已由杨君转下,循读再三,获教良多。您对富社第一、二、三科学艺诸公的评述,中肯精当,确实做到了您所说的“出于公心”,臧否有度,尤其对于连泉、谭富英等几位和吾师高富远先生的推介,言简意赅,卓有见地,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奉读之余,发现尚有小疵若干,请恕不恭,略陈于下,谨供参酌:

一、几处不确:

①第261页述:“1962年中国戏校纪念萧长华校长八十诞辰……”不确。按1962年为萧老祝贺的是八十五岁寿辰。第288页的“在1957年12月,为祝贺萧长华先生八十寿辰”,所述无误。

1962年12月3日那场祝寿演出的戏码是:《加官进寿》《财神进宝》《四平山》《恶虎村》《贵妃醉酒》《蒋干盗书》《贺龙衣》《牛皋下书》(小如按:当晚演出,实从《四平山》开场)。

②第272页述“陈(盛荪)是陈德霖的侄子”,不确。按陈盛荪为老生伶工陈福胜之孙,青衣伶工陈鸿禧(喜)之子,程砚秋先生弟子、名旦陈丽芳之侄,与陈德霖无亲戚关系。

③第291页述:常连安有“长子宝堃,次子宝华,三子宝霆”,不确。按常有四子:长子宝堃(艺名小蘑菇)、次子宝霖(艺名二蘑菇)、三子宝霆(艺名三蘑菇)、四子宝华(艺名四蘑菇);宝堃子贵田,为相声演员(现做电视节目主持人),贵田弟贵祥,为京剧武丑演员,现任职中国京剧院。

二、几出戏名:

①第263页述《财源辐凑》的末字误植,当为《财源辐辏》;(小如按:书“凑”字从俗写,两字本通。)

②第270页述《焚棉山》应为《焚绵山》。此剧绵山即山西介休东南之绵山,相传即春秋晋国介之推隐遁焚身之处;

③第274页述“《双钉记》(即全部《钓金龟》)”有误。按京剧中有同名的两出《双钉记》。一出演张义被恶嫂杀害事的全部《钓金龟》,源于清人唐英的《双钉案》传奇,老旦、丑为主演;另出演荡妇白金莲私通奸夫贾有礼,谋杀亲夫吴能手事,又名《白金莲》,是一出由泼辣花旦主演的奸杀戏。于先生所演系此剧(小如按:据考,此二戏实为一戏或由后人将两戏贯穿而成)。

三、几个剧中人名

①第263页、278页提到《刺虎》中的净脚“李虎”,实应为“李过”,或称诨名“一只虎”亦可;

②第262页、317页提到《英雄会》和《九龙杯》中的“黄三泰”。按小说《彭公案》《施公案》均作“黄三太”,当从小说为是;(小如按:两字本相通,坊本小说每用“太”,从简也。)

③第259页提到《春闺梦》中的人物“赵破奴”,按《程砚秋演出剧本选》,作“赵克奴”;(小如按:《剧本选》晚出,或有不同。)[4]

④第283页、318页提到《巴骆和》《嘉兴府》中的“鲍赐安”,这个名字常被误写,实应作“鲍自安”。这些戏的故事均出自小说《绿牡丹》,而《绿牡丹》第二十四回有:“在下姓鲍,单名一个福字,贱字自安。原系金陵建康人也”的叙述。

四、几个演员的名字:

①第258页谈到1931年的“程砚秋”,当写作“程艳秋”为妥。程先生的名字,改“艳”为“砚”字,是自1932年元旦始,此前尚未出现“砚秋”之名;

②第263页提到的“金喜堂”应为“金喜棠”,即艺名“海棠花”者;(小如按:此误据坊本所书。)

③第269页提到的“罗蕙兰”,按《中国戏曲志·河北卷》记,应为“罗惠兰”;[5](www.xing528.com)

④第286页提到的“刘鸿声”,其“声”字是几十年来积非成是沿袭下来的误写,实应为“昇”字。查当年的老戏单及报纸广告,无不写作“刘鸿昇”。前不久,生在校检《中国京剧史》书稿时,通统做了订正。

五、几个人的情况:

①康喜寿,喜连成科班武生行中的佼佼者。人们常说他的技艺与杨小楼多有相近之处。生认为除其身材、扮相、嗓音等禀赋条件外,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师承使然。萧(长华)老在世时,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杨小楼所会的许多戏均得自杨万清的传授,而康喜寿也受过杨万清多年教益。杨、康实为“艺出同门”,故而相近。不知是否如此?

②张荣奎出身小荣椿科班之说,值得存疑。据当年的两位顾曲家,一位张肖伧云:张荣奎出身老洪奎科班(见《燕尘菊影录》);一位汪侠公说:张荣奎于福寿班坐科(见1941年3月5日《立言画刊》)。而小荣椿科班的弟子,均以“春”字排名,如叶春善、郭春山、程春德(继先)、郭春翠(际湘)、冯春和、徐春明等。为什么张荣奎未以“春”字排名呢?在全班弟子给梨园公会献的匾额上也不见其名。他是否曾在小荣椿科班坐科,尚难断然肯定,这就需要再作进一步的考证了;

③张连升其人,有人说他出身富连成科班,而《富连成三十年史》一书中未列其名。萧(长华)老生前对“连”字科小生,常提到的是程连喜,还有萧连芳,却从未提过张连升(小如按:我未肯定此人是“连”字科出身)。

④关于茹富华,曾向茹绍荃兄询问过:富华系其“老叔”,幼入富社“元”字科学艺,初名元芳,感到像唱旦角的名字,遂改为元蕙。出科后为与长兄富兰、次兄富蕙的名字同排一字而改为“富华”,与世长改名盛长属同类情况。在富社“元”字科演出的戏单中,见有“茹元蕙”之名。

⑤关于秦锁贵的情况,刘亮兄曾谈过:五十年代初,秦先生曾为沈阳京剧团演员,应大丑角色,是该团的当家小花脸,后终于东北。所憾在《中国戏曲志·辽宁卷》中对其未作任何记述,可能是对其艺术造诣不甚了解之故(小如按:秦晚年生活已承李麟童先生见示,诚如所言)。

以上所陈,未免过于吹求,多有不恭,敬祈赐谅。不妥之处,尚望教正。

肃此敬颂时绥

生 骠上

1999年8月

小如按:钮骠同志实我之诤友。我对京剧只是一名热心观众,有些史实确须向内行请教。我虽教钮骠同志读过几天古书,但于戏曲一道,他做我的老师绰绰有余。谨向钮骠同志致以诚挚谢意,并盼今后随时不吝指谬。

1999年9月附识

【注释】

[1]光按,高盛麟在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几度挑梁,惟困于烟色,为时甚短,难以彻底振作。

[2]光按,马、谭、张、裘合团组成的北京京剧团,五十年代即多次上演《四进士》。除了马连良的宋士杰,谭、张、裘众星拱月,堪称最强阵容的《四进士》。裘盛戎的顾读确演过多次,有报纸广告和旧戏单为证。

[3]光按,叶盛茂之《九更天》唱片,今网络即可听到,确有特色,又够水平。

[4]光按,查民国时《春闺梦》之剧情、唱词宣传单页,亦作赵克奴。

[5]光按,五十年代老戏单皆作罗蕙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