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有序与无序的课例与设计精选

高中有序与无序的课例与设计精选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如上所述的“大序”和“小序”为准绳组织训练,这样,作文教学才是踏踏实实的,当然也才能取得明显成效。不可否认,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大面积的“无序”状态。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认为,当前作文教学不尽人意,“无序”是“难辞其咎”的。以为花几天时间坐下来搞一个“序”,然后按部就班进行训练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显然是非常肤浅的。

高中有序与无序的课例与设计精选

作文教学的“序”不只是一种“需要”,它还是一种“规定”。仅以教学大纲初中部分为例,它要求学生在这三年中分别掌握一般记叙文、简单说明文、初步议论文和较为复杂的记叙文的写法。作为学生写作“范本”之一的语文教材,它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路子选择、编辑各类文章的。这是就大处着眼,是“大序”;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还要注意建构和体现出一定的“小序”,如我在教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时,仅“写人”一项就安排了“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通过多件事写一个人”、“通过一件事写多个人”、“通过多件事写多个人”、“以写多个人衬写一个人”、“以写一个人衬写多个人”、“在较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写多个人”等一些练习。这种安排符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等认知规律,也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学习(写作)心理的发展相“合拍”,因此,是组织教学的可靠依据,也是我着力达成的目标。教师要有意识地以如上所述的“大序”和“小序”为准绳组织训练,这样,作文教学才是踏踏实实的,当然也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不可否认,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呈现出大面积的“无序”状态。这种状态的产生原因无外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大多数教师没有致力于研究作文流程,开发学生作文心理,因而理不出一个“头绪”;客观方面,关键在中学写作教材建设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有关写作要求、知识等处在单元“附录”的位置),各地的实验教材(如江苏省统一使用的洪宗礼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作了一些探索,但无疑还处在“拓荒”阶段。不管怎样,我们都有理由认为,当前作文教学不尽人意,“无序”是“难辞其咎”的。

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当然包括书面表达能力)提出的要求呼唤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也呼唤我们尽快建立作文教学合理的、有效的“序”。但是,还必须认识到,对作文教学的“序”不应该作机械的、简单的处理。以为花几天时间坐下来搞一个“序”,然后按部就班进行训练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这显然是非常肤浅的。

——“学不躐等”固然不错,然而文章习得的层级性不像数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那样分明,“懂”与“不懂”、“能”与“不能”难以界定,往往处于混沌的状态。单就体裁而言,就很难说初一的学生只会写记叙文,他或许也能写介绍某一事理、工序一类的说明文,阐明一个原理发表一个意见的论说文。如某初一老师在新学年之初,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学生,他准备家访。他要学生用作文的形式给老师指路,并说说家庭概况,命题为《向您介绍我的家》。结果,这些还没“正经八百”学过说明文的学生却写出了不少有内容、有条理的好文章,在无意识中还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等说明方法。(www.xing528.com)

——写作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体操”,它特别需要有“灵感”至少是某种“感受”的出现。而这些东西不像计算机预定的程序那样由着师生随时“调用”,它们总是“不期而遇”。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或许会产生“仿佛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为完好的定型不可”(叶圣陶语)的欲念,教师应为其掘出一个“口子”,使此种稍纵即逝的“感受”得以“喷发”。

——“创作”是写作的至上境界。一般地说,不把常用文体的基本功打扎实,是不可能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取得成就的,这正如要“跑”须先学“走”。但在写作实际中,我们也能看到例外情形。80年代末,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学生频频于多种报刊发表诗歌,在比赛中得奖,四川省《星星》杂志还专题登了他的作品及其介绍。他后来被扬州师院中文系作为特招生录取。但他的课堂作文却不拔尖,有时甚至在班级居中下游水平。这种看似令人费解的现象其实“情有可原”;高中生平时作文所要驱动和凭借的多是常规性的逻辑思维,而诗歌主要是丰富的形象思维的结晶,在思维的天宇下能“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人未见得也是理性王国的“骄子”。(形象、逻辑两种思维模式并非作简单的线性发展。)再说,诗歌的最大的特质是创新,这就决定着“少年诗人”不甘在教师命题作文的制约和要求内循规蹈矩,他总是要以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方式去挥洒他的性情,去表现他的“不俗”,其结果与“命题期待”之间难免脱节。如果死守“欲跑先走”的教条,对这一些独具禀赋的学生过多限制甚至横加指责,那么,教师在看到(自己理想中的)学生的“坚实脚步”之前,也许已经于善意中戕杀了学生的“才气”,让早已放飞的雏鹰折了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