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东好学剧社:探索课本剧与写作

华东好学剧社:探索课本剧与写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创建于2011年9月,2013年5月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教育基地,就此,君莲剧社正式成立。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参加的课本剧活动有三个层级,一是扎根于语文课堂的日常教学活动,全员参与,人人参加;二是每周一下午的课本剧社团活动,这是部分热爱表演的同学戏剧培训课程;三是外出参加上海市或闵行区戏剧比赛的演出活动,那是按照剧情临时抽调的小部分同学。所有这一切,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华东好学剧社:探索课本剧与写作

我们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创建于2011年9月,2013年5月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教育基地,就此,君莲剧社正式成立。君莲剧社在初中部每个班级都有分剧社,小学部也成立了爱莲分剧社。君莲剧社有总社长、有章程、有会徽、有活动誓言;各分剧社都有响当当的名字,有别具一格的会徽、口号和分社长,组织相当规范。

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参加的课本剧活动有三个层级,一是扎根于语文课堂的日常教学活动,全员参与,人人参加;二是每周一下午的课本剧社团活动,这是部分热爱表演的同学戏剧培训课程;三是外出参加上海市或闵行区戏剧比赛的演出活动,那是按照剧情临时抽调的小部分同学。

从2013年起每年的5月,我们都会举办戏剧节,现在已经举办了七届戏剧节;每年12月都组织朗诵节;我们每年都带领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学生话剧节、上海市市民文化节、“庄臣杯”情景剧比赛、上海市“龙华魂”课本剧比赛、上海市闵行区学生艺术节、闵行区戏剧联盟课本剧比赛等;每年戏剧节的闭幕式汇演,全校范围的课本剧汇演等等,我们都会积极参与。

在这些活动的前后,我们都会让学生充分体验,积极搜集与储备写作素材。所有这一切,都为同学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下面我们以2014年12月君莲学校的朗诵节为例,看看同学们是如何在活动中积累素材的。

2014年秋季,我任教九年级语文,我们发现九年级的学生作文素材单一,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除了写写暑假的军训和学校的运动会,似乎他们的世界再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我们语文组讨论下来以后,觉得应该给同学们来一场素材积累的盛宴,要让同学们在真真切切的体验中写出佳作来。

我们首先确定了朗诵节“青春有诗·人生如歌”的主题,各个年级备课组确定了自己的朗诵专题:六年级组“馨香莲韵”、七年级组“烟雨江南”、八年级组“母亲赞歌”、九年级组“咏雪赏雪”。九年级的节目由九个小节目组成:《道韫喻雪》《程门立雪》《孙康映雪》《雪夜访友》《湖心亭看雪》《窦娥冤·六月飞雪》《咏雪(笑话)》《七律·冬云》《沁园春·雪》,安排如此多的片段,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戏可演。

与别的学校九年级学生不参加活动完全不同的是,我们要求所有的九年级学生都必须上台演出(当时我们的学生有五十多人),要求每一个学生除参加最后一个集体节目《沁园春·雪》的演出外,还要参加一个课本剧片段演出或者小的朗诵节目,基础好的学生也不可以多次上台,上台机会要均等。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朗诵热情,我们还请来了表演艺术家张名煜先生指导点评。另外,我们把最后一个集体朗诵的节目《沁园春·雪》安排为师生同台,由校长郑菊兰、学工部主任范红、年级组长魏芳芳以及三个语文老师(许织云、庄芳、王亚)领诵。我们要求所有学生认真排练,并在活动中多观察、多体验,积极做好素材积累。

有了活动,有了每个学生的亲身参与,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就能发现素材,就能有效地使用素材了。因此,教师的有意引导,让学生形成一种发掘素材的自觉就变得很重要。

在演出前,我们在九年级的朗诵活动动员会上就先给同学们说清楚:参与活动,一是丰富同学们的生活,为九年级学生减压;二是为中考写作积累素材,要求在排练期间至少写五篇日记,记录一下排练和演出的花絮,无论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无论是光彩的还是尴尬的,无论是被表扬的还是被批评的,只要是一种真情实感,只要是一段活动的真实写照,都要积极地把它记录下来备用。

在活动期间,我们还提前布置了作文《别样的精彩》,让同学们提前注意观察和积累材料。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也可以突破这个题目,自行命题写作。

演出结束以后,我们立即安排一次作文课。一开始上课,我就先和同学们聊起来:“朗诵节你们表演得开心吗?”“有什么故事吗?谁又传出八卦啦?”“你们最喜欢哪个节目?哪个班级表现最好?谁这次差点糗大了?”这个话题一开头可就别想刹车了,同学们说得有声有色,什么笑话、传闻、心得、感言甚至是“绯闻”都一股脑儿地说开了,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我看聊得差不多了,就紧接着问道:“你们觉得这次活动哪些地方最精彩?你自己或者是班级什么地方最精彩?哪些地方是平常不具备的别样精彩?”大家七嘴八舌,有意无意地开始讨论选材,然后我正式布置了本次作文《别样的精彩》,并对同学们的选材进行指导。因为前面的铺垫做得好,同学们没有任何畏难情绪,也没有人不想写,那次作文普遍写得很不错。

李尧阳同学语文基础不好,原来最怕写作文,他还说他以前的作文都是瞎编的。那次朗诵节以后的作文讨论,他是焦点之一。一是他上台的时候工作人员没有帮他开麦克风,为了演出效果,他说他只能凭借自己的“吼”完成演出;二是他完成了一次很了不起的救场壮举:演张岱的同学下错了场,他用的帽子是下一场演员马上就要用的,就在大家都傻了眼,不知所措的时候,李尧阳同学飞快地从剧场后面冲过去拿回了帽子,才没有使演出受到影响。以这两件事情为重点,我们在讨论中帮助他确定了以“担当”为中心的作文素材,也同时引导他做一个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人。(www.xing528.com)

后来,《湖心亭看雪》这个节目又参加了学校的迎新演出,老师就放心大胆地把雪花机交给李尧阳和张宇杰同学管理了。演出前,他们两个先把雪花机调试好,发现少了一根长电线,他们也自己想办法到后勤组去借。演出时,两位同学出色地完成了雪花机的喷雪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经过认真修改,李同学写出了历史上最好的一篇作文《学会担当》,并于2015年3月25日发表在《中学生导报文萃》上。(例文见第四章第三节)

这篇《学会担当》写出了李同学在课本剧活动中的成长,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选取了一个个真实而又鲜活的材料,井然有序地介绍了自己的成长,让人欣慰、让人信服,也让人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从这篇作文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参与活动以后,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积极挖掘素材,然后趁热打铁把活动写下来。这对于素材的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非常有帮助,这也基本解决了写作文无米下锅的困境。这样的活动交流记叙法,可以减少同学们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渐入创作的佳境,在轻松聊天的过程中寻找写作素材,在老师预设好的讨论中进行素材筛选,在课堂交流中确定写作的主旨,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等到老师正式布置作文时,他已经觉得作文好简单了,于是会有作文如此简单的愉快情绪。

像这样以活动为素材的优秀作文还有很多,比如李若楠同学在《窦娥冤》中担任司鼓,她一开始不会敲鼓,后来经过努力训练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于是写成了《努力才有成功》。

艺术节当天,我站在舞台右侧,听着主持人的报幕“请欣赏《窦娥冤》”时,我们立即打锣鼓三通,沉闷、压抑而有力。我们配合着演员们的表演,鼓声时长时短,时快时慢,将剧情推向高潮,最后,演出在锣鼓合奏与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落幕。

从手足无措到胸有成竹,原来我很棒;从困难到容易,其实很简单;用心、努力,万物都可随你由繁化简。我一瞬间又懂得了一些道理:花谢了会开,天空看腻了可以看海,机会错过了便是错过了,往后的岁月,我会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我要不怕困难,努力对待,因为成功才是努力的未来。

廖志彬同学在《程门立雪》中扮演杨时。他一开始很紧张,但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懈的努力,才发觉演出其实很简单,于是写下了《其实很简单》一文。

在接下来的几次表演中,我感到自己能越来越好地掌控这个角色了。

最后时刻是真正的表演。就要上台时,搭档问我,说:“你紧不紧张啊?待会儿可千万别忘了词儿啊!动作还要自然……”我当然不会紧张,因为我知道这其实很简单。

表演结束了,我感到全身心的放松,感觉好坏已经不再重要了,关键在于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相信自己,其实很简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