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追溯她与小摊的遥远时光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追溯她与小摊的遥远时光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依稀记得看的第一部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半生缘》,还是因为由于看了她的电视剧。但是那毕竟是我了解张爱玲的第一步。。关于张爱玲为什么喜欢那小摊上那冒出来的蒸汽,是否真的像她所说的那样,我一直很奇怪。只是每一次坐在露天简陋的小吃摊上等待或者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想起她,想起她的那个距离现在有些遥远的年代。或许,那就是我除了在书本上看的她的文字外,与她最近的距离了吧?

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追溯她与小摊的遥远时光

  老实说,我已经忘记了什么时候喜欢上看张爱玲的作品了,或许就是高中的时候吧。因为那时候喜欢上了红楼梦,因而也对同样以写法著称的张爱玲产生了兴趣。可那时并没有看她的书,因为那时候我毕竟觉得自己还不能以一个好一点的眼光去欣赏她的作品,她的思想,还不能达到理解她的境界。就算现在,我还不能说我是一个真正的张迷,因为我虽然看到她的许多书,但还是谈不上理解。

  看到过一节评价张爱玲的:“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1943~1945年发表了《茉莉香片》等小说,代表作有《传奇》、《流言》等。抗战后,改行编写电影剧本,后居美国。自出道后,盛名至今不减,“张迷”遍布全球。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 对于传奇,张爱玲有自己的说法:书名则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寻找普遍人,在普遍人里寻找传奇。其实,传奇无需寻找,张爱玲其文其事便是了。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真的是她的那种貌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实则是字字都是金言从更大程度上吸引了我。

  我依稀记得看的第一部张爱玲的小说就是《半生缘》,还是因为由于看了她的电视剧。我现在都几乎忘了当时为什么去看一部那样的电视剧了,那时候看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不懂,只是因为那时张爱玲的作品,那个时候还很难接受哪个结局,很难理解其中个中的滋味。但是那毕竟是我了解张爱玲的第一步。。经过我不大明白,可我还是从中看出一些东西的,一些平淡细节下面所隐藏的一些微妙的东西吧。每一次再读的时候都有一些填补同与以前的感觉的,不过是凌乱的,破碎的东西而已。那时候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曼桢与世钧在最后的见面,我只记得曼桢坐在那椅子上,还有她所说的那句话:“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就这句话就已经足以让我感慨万千了。有多少的东西是可以重来的呢?

   《半生缘》是张爱玲小说中我看的次数最多的,然后是《倾城之恋》,也看过几次书和一次电视剧。反而评价比较好的《金锁记》反到少看。因为发觉看的时候有些东西太过于沉重了,有时候会压得我们喘不气来的。

   “都市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温柔富贵中的凄情哀婉,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了你的心上”真的是很恰当的评价,每读一次,都会领会到更多,也理解的更深。每一次的感觉都有可能不同,这可嫩个与自己的心情有关吧,但与她的写法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刚开始看的是她的小说多一点的,但后来就变成看她的散文多一点了。张爱玲的散文比她的小说精致多了,往往一篇散文里就有许多机智而又含义深切的话语,可以令人回味无穷。而且她的散文我读起来总觉得比她的小说更加的随意,更加地富有哲理。就像《更衣记》里的那句:“回忆这东西是有香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帐悯,像忘却了的忧愁”或是在《余烬录》里的:“时代的列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或中也自惊心动魄,就可惜。。。”那一句。都是可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的,那看似简单明了的句子,却隐藏了多少的东西,有许多都可以深入到你的内心里。有时空闲的时候看一篇,也可以领会到许多,或是那个已经远离我们的那个时代的东西,或是还存在与现在的心情。(www.xing528.com)

  读张爱玲的作品时,我总想象她坐在自己公寓的阳台上,拿着书或杂志张看的样子,那也是一种美丽的享受了吧,在她那个时代里。

  看完了许多张爱玲的作品,可如果有人让我用一句自己的话概括的话,我 还是难以描述出来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也看了许多关于她的评论,关于她的作品,关于她的生平,以及许多年后许多人对他的悼念。有些讲得实在很好,可是我现在已经忘记了。看了越多的评论,就越让我坚定,非得看她的书不可的,如果不看的话,确实是一大损失的。所以我集齐了她的所以作品,先买着吧,再慢慢地看。有一次,我为了买她那本《红楼梦魇》,找遍了附近的书店,可惜都没有卖,其他的倒多一点。那时候我还除了看张爱玲的,还看红楼的,因此对于一本有两者联系的书,当然是非买不可的了。最后只能到网上去买。还好,网上还有人卖。不过现在看张爱玲的作品都是依靠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其他人的评论就是其他人的,与自己所领会的可能还是有些不同的。

  不过在我身边喜欢张爱玲与红楼梦的人还比较少,有时候真的发觉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聊这方面的事,就只好一个人,躲在书里慢慢去行走。

  由于喜欢张爱玲,因此也对上海有一股好感,总想去她曾经住过的地方,虽然现在已经物与人都已经不同了。

  关于张爱玲为什么喜欢那小摊上那冒出来的蒸汽,是否真的像她所说的那样,我一直很奇怪。只是每一次坐在露天简陋的小吃摊上等待或者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想起她,想起她的那个距离现在有些遥远的年代。或是有时候一个人走在满是黄葛树的街上,也会让有忽然想起她,那时候的她,走在长长的街道上,是否也会仰起头看看那一片蓝天呢。或许,那就是我除了在书本上看的她的文字外,与她最近的距离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