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快速发展 引发科技与人文矛盾

科技快速发展 引发科技与人文矛盾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变化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看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决定作用。

科技快速发展 引发科技与人文矛盾

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使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改变了过去“物质匮乏”的条件下,精神生活只属于上层人士所享有的特权的情况,它使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走进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正是科学技术的这一无比威力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使相当多的人把它当作一种全知、全能的救世主,以为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等都能够通过科学技术获得圆满的解决,从而形成对科学技术自觉不自觉的顶礼膜拜,结果给社会人文带来流弊。主要表现在:

(一)片面追求科技价值造成人文精神式微

对于生产力水平落后的中国来说,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是迫切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当今任何一个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所不可避免采用的手段和工具。中国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看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决定作用。然而部分人却盲目崇信科技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将科学技术的作用推到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地步。因而使相当多的人对科学的理解关注,仅仅局限于对科学的技术和经济价值的了解,而忽视了科学在精神方面的作用。“确实,大多数的文人,而且我也要遗憾地说还有不少的科学家,都只是通过科学的物质成就来理解科学,却不去思考科学的精神,既看不到它内在的美,也看不到它不断地从自然的内部提取出来的美。”[46]这种美就是科学的精神,是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它具有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远大执著的追求精神、敢于探索的开拓精神、顽强坚毅的拼搏精神、不承认任何万古不变教条的批判精神和不求名利的奉献精神。这种科学所蕴含的精神比科技的物质成就更可贵。被誉为“科学史之父”的美国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对此作出了精辟地论述:“无论科学的成果多么宝贵,尽管它是在各种生活中——从功利主义直到最高的情操——都证明是无限宝贵的,但比起揭示这些成果的精神,它们就不足称道了。”[47]这些精神是科学最可贵的价值,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它促使人类排除万难追求真理,目的就是去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这个自然界,包括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同自然的关系。“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它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48]这就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给人提供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科技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为人类带来显而易见的实际效果和丰厚的物质利益,因此它在当今注重效用、高速、便捷、利益的气候中,像热带植物一样快速地蔓延起来。科技的精神价值是关乎人类长远的、深层的利益和发展,需要人类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不计名利地去追求,在片面追求科技实效作用的同时,科技的人文精神逐渐式微而被边缘化。人们为了获得科技所带来的物质利益,弄虚造假、篡改数据,不注重创新,随意复制,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求奉献等等,这些都与科技的人文精神背道而驰。然而这种只注重科技的物质成就已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核武器的研发和使用已经是对人类片面追求科技发展所提出的警示。有些人看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便从对科技的盲目崇拜走向了另一极端,即憎恨科技,反科技。但是现代人离不开科技,现代科技的错误——“不在科学的伟大发现——有知识总比无知识好些,不论是什么知识或什么无知,错误在于知识背后的信念,即认为知识将改变世界。那是不可能的。知识没有人的理解,就像一个答案没有它的问题一样——是无意义的”[49]。科技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人们对科技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过去对真理、知识孜孜以求的态度,如今已为科技可以决定一切,知识唾手可得的观念所取代。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敬畏精神、进取精神、探究精神和批判精神已经被科技所带来的实际功效所消解。这种对科技的人文价值的忽视,不仅不能使科学得到真正的发展,而且不再能为人类提供精神的价值和意义,进而阻碍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使人成为科技的奴隶,成为科技人、机械人。

(二)对科技的片面追求导致人的生存方式的异化

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工业和技术不能仅仅从其表面效用方面来理解;相反,只因为它们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它们才获得其价值。它们‘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感觉的人’,‘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50]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仅仅看到的是科技所带来的表面效用,对脱离人文精神指引的科技的盲目迷信,使得人的本质力量不仅没有得到展示,反而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推动下,被科技束缚,成为一个失去创造的机械人。科技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在体现。然而,现代人对科技的盲目崇拜,使科技成为奴役人的神,人被异化为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在这种生存方式中,人们将科技作为目的,表现在人们对更多、更新物品的无止境占有,对更快、更高的经济发展的盲目追求。人被异化成服务经济和技术的工具,在以机器为轴心的劳动生产方式中,人必须服从机器运转的需要,除了疲劳,一无所获。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科技对象之间,不再是一种活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使主体和客体都成为物,人的心灵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贫乏、失去了对科技追求的激情,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生命力,是死的。这种关系一方面不仅没有实现人的感性和感觉的彻底解放,反而使人又陷入了科技异化的沼泽中;另一方面人被科技奴役成物,失去创造性,阻碍了科技的进一步地发展。(www.xing528.com)

然而人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物质存在——那样,人就没有超越动物世界——人是一个具有自由意志能力的理性存在。自然存在的实质是to be,生物存在的实质也还是to be,当然他表现为生存(to survive),而人的存在的实质则表现为作为to do或to create的to be,显然创造是人的存在实质中具有唯一性特色的目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人类的性格特征,也是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而“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51]人的这种有别于动物的创造性活动正是在于人的精神生存,创造是人的精神核心。缺少了它,人就失去了人之为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就会得病,灵魂深处得病并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由此,尽管物质文明更发达了,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是人的精神危机却在加重,人的精神本能使人开始反思人对科技理性的盲目崇信,产生了反机械控制、反现代化,要求自由,要求过有丰富感情的自然生活的情绪。

(三)人文价值缺失导致精神家园贫乏

恩格斯早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就深刻的指出,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时候,也投下了可怕的阴影。科技究竟能为人们造福还是给人们带来危害,并不取决于科技本身,众所周知,科技都是由人来研究、发明并加以应用的,一旦人性中恶的倾向得不到遏制,科学技术就完全可以蜕变为作恶的工具,从而使人类走向毁灭。因此人类的发展要求人们以人文关切为出发点来正确对待科技,使科技为人类来服务。然而由于现代一些人沉迷于科技所带来的实际效用和社会作用,陷入了对科学片面理解的科学主义的泥潭中,认为科学(此处讲的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应用到任何一切学科,如哲学、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并且认为这些领域只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追求的知识才是有用的、实效的。这种观点的理论前提就是科技决定一切、科技主导一切,它完全抛弃了人文精神的指引,后果是科技理性压倒人文关怀的思考,强烈的物质占有使人们为所欲为。丹尼尔·贝尔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科技神”崇拜时就说过:“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52]心理的欲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正是在这种无止境的心理欲求的驱使下,科学技术脱离人文精神的指引犹如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肆意横行。为了满足人类无止境的物质欲望,科技以高昂的姿态掠夺自然,占有自然,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平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自然已经超过了它的承受范围而开始向人类发动了反击,以抗击和报复人类对它残酷的剥削。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过度开发自然时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53]

现代社会,人类对物质利益的疯狂追逐和占有,让人类与赖以生存的家园疏离了,现代人对家园的破坏首次让人类感觉到无家可归,如今与日俱进的制假造假技术,不断增多的高科技犯罪、自杀式炸弹爆炸、生化武器的不当运用等等都是科学技术抛弃人文精神的指引的事例。这种对科学技术灭绝人性的运用,让人类对自己的生存命运备感焦虑。人对自然的控制逐渐演变为通过科技创建的“第二自然”对人的控制,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此论述道:“一旦设备出了故障,舒适的生活立即回到前所未有的极端匮乏之中。这时,人们受环境的支配的程度,胜于处于自然存在中的农民。他比面对不驯服的自然进行永恒的生存斗争,还要更不自由。”为此,脱离人文精神的科技在这一意义上,向人们警示着:人类能否维持肉体上的生存取决于人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灵。人类必须从科学决定一切的泥沼中走出来,改变唯科学至上的科技决定论的观念,把科学技术放置在人的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上对待,必须意识到科技始终只是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和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