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与史相表里》抄自《轩语》、《书目答问》整理研究结果

《经与史相表里》抄自《轩语》、《书目答问》整理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四史最要。《史记》、《汉书》、《后汉》、《国志》。四者之中,《史记》、《前汉》为尤要。《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皆古史,叙述翔实可据者。《经与史相表里》篇称“经与史异学,而古史多与经相表里,故治经犹不可不读史”,观点鲜明,不同凡响,与“六经皆史说”异调,但所用材料明显剽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二书中语。

《经与史相表里》抄自《轩语》、《书目答问》整理研究结果

【原文】

经与史异学,而古史多与经相表里,故治经犹不可不读史。《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四史最要。司马迁本得《古文尚书》之传,故其书多古文说,而所搜辑多先秦故制,其书甚善。班史多古字古义,范书、陈书虽不及前二种,而汉儒家法地理事实足资考证。故读史犹宜读其表志。由此而读二十四史,博而约之,存乎其人。

【辨伪】此段抄自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

正史中宜先读《四史》。

全史浩繁,从何说起,四史为最要。《史记》、《汉书》、《后汉》、《国志》。四者之中,《史记》、《前汉》为尤要。其要如何?语其高,则证经义,多古典、古言、古字。通史法;诸史义例皆本马、班。语其卑,则古来词章,无论骈散,凡雅词丽藻,大半皆出其中,文章之美,无待于言。

读史犹宜读表、志。

作史以作志最难,读史以读志为最要,三代典章制度皆在其中,若止看列传数篇,于史学无当。除三史外,《隋书·经籍志》、《新唐·地理志》、《明史·历志》皆要。表亦史家要领,可订岁月之误,兼补纪、传之阙。简质无情,人所厌观,先览大概,用时检之。

【原文】

为治经计,如《逸周书》、《国语》、《国策》、《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晏子春秋》、《越绝书》、《列女传》、《新序》、《说苑》、《东观汉记》之属,皆可归入史部,皆不可不读。

【辨伪】此段抄自《书目答问》卷二《古史第四》:

古无史例,故周、秦传记体例与经、子、史相出入,散归史部,派别过繁,今汇为一所,为古史。

《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皆古史,叙述翔实可据者。《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三书,有伪托而多荒唐,然皆秦以前人所为。《晏子春秋》、《越绝书》、《列女传》、《新序》、《说苑》皆归入史部古史类,惟《东观汉记》入史部别史类。

【本篇结论】

《经与史相表里》篇称“经与史异学,而古史多与经相表里,故治经犹不可不读史”,观点鲜明,不同凡响,与“六经皆史说”异调,但所用材料明显剽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二书中语。

今按:《升庵集》卷四十七“经史相表里”条曰:“苏老泉曰:‘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要其归宿。’言经史之相表里也。元儒山东云门山人张绅士行序定宇陈氏《通鉴续编》,衍其说云:‘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成一家之言。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为一代之制。故太史公之史,其体本乎《尚书》;司马公之《通鉴》,其体本乎《左氏》;朱子之《纲目》,其体本乎《春秋》;杜佑之《通典》,其体本乎《周礼》。惟《易》、《诗》之体,未有得之者。而韩婴之《韩诗外传》、邵雍之《皇极演易》,可谓杰出矣。’此论甚新。余尝欲以汉、唐以下事之奇奥罕传者汇之,而以苏、李、曹、刘、李、杜、韩、孟诗证之,名曰《诗史演说》。衰老无暇,当有同吾志者。”(www.xing528.com)

又按:黄以周《群经说》卷三云:“学者生数千年之后,上读周、秦之书,当宗经以正史,不可据史以汩经。”[1]

【注释】

[1]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78册第628页。今按:黄氏明确反对以史证经,未为通论。

《经与史相表里》篇称“经与史异学,而古史多与经相表里,故治经犹不可不读史”,观点鲜明,不同凡响,与“六经皆史说”异调,但所用材料明显剽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二书中语。

今按:《升庵集》卷四十七“经史相表里”条曰:“苏老泉曰:‘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要其归宿。’言经史之相表里也。元儒山东云门山人张绅士行序定宇陈氏《通鉴续编》,衍其说云:‘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成一家之言。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为一代之制。故太史公之史,其体本乎《尚书》;司马公之《通鉴》,其体本乎《左氏》;朱子之《纲目》,其体本乎《春秋》;杜佑之《通典》,其体本乎《周礼》。惟《易》、《诗》之体,未有得之者。而韩婴之《韩诗外传》、邵雍之《皇极演易》,可谓杰出矣。’此论甚新。余尝欲以汉、唐以下事之奇奥罕传者汇之,而以苏、李、曹、刘、李、杜、韩、孟诗证之,名曰《诗史演说》。衰老无暇,当有同吾志者。”

又按:黄以周《群经说》卷三云:“学者生数千年之后,上读周、秦之书,当宗经以正史,不可据史以汩经。”[1]

【注释】

[1]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78册第628页。今按:黄氏明确反对以史证经,未为通论。

《经与史相表里》篇称“经与史异学,而古史多与经相表里,故治经犹不可不读史”,观点鲜明,不同凡响,与“六经皆史说”异调,但所用材料明显剽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二书中语。

今按:《升庵集》卷四十七“经史相表里”条曰:“苏老泉曰:‘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要其归宿。’言经史之相表里也。元儒山东云门山人张绅士行序定宇陈氏《通鉴续编》,衍其说云:‘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成一家之言。史之为体,不有以本乎经,不足以为一代之制。故太史公之史,其体本乎《尚书》;司马公之《通鉴》,其体本乎《左氏》;朱子之《纲目》,其体本乎《春秋》;杜佑之《通典》,其体本乎《周礼》。惟《易》、《诗》之体,未有得之者。而韩婴之《韩诗外传》、邵雍之《皇极演易》,可谓杰出矣。’此论甚新。余尝欲以汉、唐以下事之奇奥罕传者汇之,而以苏、李、曹、刘、李、杜、韩、孟诗证之,名曰《诗史演说》。衰老无暇,当有同吾志者。”

又按:黄以周《群经说》卷三云:“学者生数千年之后,上读周、秦之书,当宗经以正史,不可据史以汩经。”[1]

【注释】

[1]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78册第628页。今按:黄氏明确反对以史证经,未为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