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而言,课堂教学艺术的行为载体有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教学组织和教学应对等,其中,教学设计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其他教学行为存在于课堂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教学行为是可以艺术化的,从而它自身也成为教学艺术的载体。因此,教学组织也应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的“偶发事件”不仅影响课堂的外在秩序,而且因其与知识、思维及价值相关,则偶发事件很可能会影响教学的内在节奏。

提升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第3版)》

一般而言,课堂教学艺术的行为载体有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教学组织和教学应对等,其中,教学设计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其他教学行为存在于课堂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教学行为是可以艺术化的,从而它自身也成为教学艺术的载体。[4]

(一)教学设计的艺术化

课堂教学艺术虽然具有即兴性的特征,但也并不意味着教学设计不能进入课堂教学艺术的范畴。一切现场的行为虽无法做精确的预先设计,却可以做超越的预先想象。而可以发生的预先想象,恰恰可以让内含技术理性的教学设计拥有与艺术结缘的踏板。教学设计在目前已经开始替代备课成为新的教学工作概念,其旨趣在于寻找和构建学生学习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远不及传统的备课思维更容易与艺术相通。虽然有人表示教学的技术化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过分担心教学设计的泛滥。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教育者角色会帮助他把技术取向思维置于教育精神的引领之下。因此,教学设计因作为设计者的教师之心灵诗意和精神自由,是完全可以具有艺术品格的。此种品格能够让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程度上抵御未来课堂生活中的机械与呆板,也能够让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实践“教有法而无定法”。

(二)教学表达的艺术化

对于教学来说,表达是最为基本的行为。最有力的论据莫过于“教”就其本义来说为“上所施下所效”。这里的“施”就是各种以传授为目的的表达行为的总称,在操作的意义上会表现为口头告知、形体示范等,也可以说是广义的语言表达行为。我们可以把教学的历史简单地划分为无文字和有文字两个阶段,其中无文字的阶段自然相对原始一些。在相对原始的无文字阶段,教,由动机变为现实,是必须要借助语言来表达想教的内容的。如果是动作技能类的内容,教者可以借助形体语言;如果是故事或观念之类的内容,教者就必须借助口头语言。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教学的内容也因此更加丰富,以传授教学内容为旨归的教学表达自然也不再局限于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但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化,教与表达的不可分离是永远不变的。在强调学生学习自主的教育改革中,教师教学表达的时间客观上被大幅度压缩,但没有教师教学表达的教学必将不再是教学。因此,现代教师应该在教学表达艺术化上投入创造力,以使学生能在有限而宝贵的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教师的教学表达中获得最为精要的知识、方法和价值信息。

(三)教学组织的艺术化

在课堂教学艺术的领域,教学组织的艺术化也是较为重要的。缺乏组织的教学过程,则会导致教学生活的失序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另一方面讲,虽然艺术化的教学表达自身无须教师的刻意,便能够自动发挥教学组织的功效,但几乎没有一个教师能够完全借助教学表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进而言之,他们均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有意识的教学组织。卓越者和平凡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各自教学组织行为的艺术化程度。具有艺术性的教学组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但不具艺术性的教学组织,必然有教师威权的参与,学生既可能因被压服而投入学习,也可能因此与教师发生不同方式和程度的对抗。因此,教学组织也应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

(四)教学应对的艺术化

教学应对,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教学术语,它特指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对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对偶发事件的处理”并非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中的“对偶发事件的处理”。传统意义上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主要指向影响课堂秩序的课堂突发情况,基本上可以归于课堂组织和管理范畴。但我们的教育发展至今天,这种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一方面,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必然会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具有个人化色彩,进而在知识、思维、价值等问题上表现出个性;另一方面,信息来源的丰富、多元,也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难以预计未来课堂中的学生反应、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控制现场的学生反应。目前的“偶发事件”不仅影响课堂的外在秩序,而且因其与知识、思维及价值相关,则偶发事件很可能会影响教学的内在节奏。因此,这里所指的教学应对既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的内容,更有对超越组织、管理范畴的教学内容领域的偶发事件处理的意义。它需要教师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思维运用的机智。这种与不同事件处理相匹配的不同性质的机智,可使教学应对上升至艺术的层面。[5]

拓展阅读

探钱梦龙课堂艺术中的“隐身”法(节选)[6]

钱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三主”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一、导入亲切,隐教师才华(www.xing528.com)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是来学习、实践的,而不是来欣赏教师个人的不凡才艺。钱梦龙先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发现钱先生总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在众多的问题中谈印象,聊天式的开场,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带入课堂。

二、平等对话,隐教师权威

钱先生的“导”,不是卖弄或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是硬生生地抛出“教学圈套式”伪问题,而是从学生自读时提出的问题寻找切入口,师生对话中无一不体现他的智慧。他的教学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入手,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来回穿梭,实现“不可预期的精彩”。

三、文体分明,隐教师的演绎

文本的体裁不同,语文学习能力的着力点不同,言语的训练点也不同,其所呈现的课堂教学形态也是不同的。笔者发现,钱先生的课堂文本体裁分明。教《七绝二首》,诗歌与文言,在诵读中涵泳;教《谈骨气》,巧妙地揭开议论文神秘的面纱,化解了学生初接触议论文的读写难点;教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针对文体特点指导自读方法,在细读深思过程中顺势归纳体会杂文风格;教《中国石拱桥》,建立学生“说明”挂图的语境,来理解“说明”抓住事物特征的特点;教《睡美人》,紧紧抓住微型小说的“新颖奇特的构思、相对完整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尾”来进行指导。字斟句酌,唤醒文体意识,“教一类文体”,就得有体现这一类文体特点的过程。

课后练习

1.何为课堂教学艺术?结合本章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2.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功能?

3.课堂教学艺术有些什么特点?

4.古代课堂教学艺术与现代课堂教学艺术相比较有了哪些新内涵与新要求?

5.举例说明曾经历过的你认为最具课堂艺术的一节课,并分析在哪些地方体现了课堂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