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案例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案例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演示教学技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达到。被培训的教师应全面、正确地掌握演示技能的各种要求,并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演示技能的作用。演示技能的训练,一般包括了解掌握制约演示选择的因素;演示设计的原则;演示设计的步骤等内容。但是,演示的效果并不是与演示条件先进性必然相关的。下面以《故宫博物院》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演示的选择中如何依从这三个因素。

课堂教学技能培训案例

教师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演示教学技能,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达到。被培训的教师应全面、正确地掌握演示技能的各种要求,并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演示技能的作用。演示技能的训练,一般包括了解掌握制约演示选择的因素;演示设计的原则;演示设计的步骤等内容。

(一)制约演示选择的因素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开始,再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教师尽可能多地运用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看到他们所要认识的事物和现象,特别是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通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来理解学习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选择演示必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1.演示的选择受教学内容的制约

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方法亦不相同。前面介绍的演示办法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情况各有不同。

比如,语文课教学中,看图学文一般采用图片演示、投影演示,字词教学一般采用动作演示等。自然课教学多使用实物演示、标本演示、模型演示、图片演示、实验演示等。音乐课教学中多使用录音演示、动作演示等。

2.演示的选择受学生因素的制约

不同年龄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积累不同,要求教师采用的演示方法也应该不同。低年级应多采用具体直观的演示方法,如实物演示、标本演示、图片演示、模型演示、投影演示等。高年级则可以多用语言直观演示或不必太浅显的方式,在可能理解的前提下,多让锻炼学生的思维。

3.演示的选择受教学条件的制约

不同的学校教学条件各异,因此在演示的选择上要因条件而异。条件好的学校可采用先进的演示手段,条件一般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只能采用普通的演示手段。显然,先进的演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是,演示的效果并不是与演示条件先进性必然相关的。教师不能片面追求演示的条件,应该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演示方式。

下面以《故宫博物院》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演示的选择中如何依从这三个因素。

范例:《故宫博物院》(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师: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首先我们来看投影片,注意观察。

(放投影片,指导学生观察)

从整体上看,故宫博物院什么样?

学生:它在北京城的中心,是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精美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庭院,宏伟的规模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雄伟。

教师:我们再一部分一部分地看,构造怎样?故宫由哪几部分构成?有哪些特色的建筑?与大家平时参观的博物院有什么不同?

学生: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笔直大道就来到午门,也是紫禁城的正门,里面有着大大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和雪白的石桥,比其他的博物院都更有中国韵味。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刚才,我们看的投影片是静止的,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全面了解有关故宫博物院的情况。

(放录像,录像中有关于故宫博物院的解说)刚才,我们通过投影片,分步细致地观察了故宫博物院,又看了录像,较全面地了解了故宫,本课作者是怎样描写故宫博物院的呢?

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或收听教师先录好的录音)。

好,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

【简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用了投影演示、录像演示、录音演示。分析其依据及效果: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或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采用声情并茂的教学演示为学生喜闻乐见,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种演示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从教学条件看,这所学校电教设备较好,所以教师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演示的手段来为学生展现教学内容,形象直观。而且不同演示效果作用不同,不能替代。

投影演示可长时间停留,有利于分步观察,整体把握故宫形象。同时,可培养学生有序观察能力。录像演示生动、形象、信息量大、连续,可深入了解观察对象。录音演示使学生把感知的材料与教学内容(文字描述)结合起来,较好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可事半功倍。

最后,从教材入手。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演示。本文是看图学文,所以教师采用了电化演示中的三种基本演示手段。

(二)演示设计的原则

教学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演示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要保证教学演示的效果,演示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演示的设计,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突破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理论等知识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总之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演示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能滥用,应反对盲目地进行演示,避免无目的地演示为教学带来的不良后果。

范例:《我爱故乡杨梅》(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师:这节课我们进行课文分析,通过分析课文,我们要掌握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

首先,我们来看杨梅,了解杨梅的外形。

(教师给每位同学发放杨梅)

大家仔细观察,杨梅有什么特点?它的触感是怎么样的?是什么颜色的?软硬程度又是怎么样的?整体上看和其他水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杨梅是深红色的;它摸起来有一点刺刺的但是又软软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它比普通的水果要小一些,非常可爱。

教师:同学们观察了杨梅,初步掌握了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我们再与课文结合起来,详细地掌握杨梅的特征。

【简评】这个教学片段采用了标本演示,与课文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根据学生可能没见过杨梅这一具体情况,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让学生亲眼看见实实在在的杨梅,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依据课文内容,去观察了解杨梅的外形、颜色和味道,防止了学生无目的地观察。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教师在进行演示设计时,应该首先了解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演示,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本校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演示方法。

3.适用性原则

这个条件是指教师在设计演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演示方法,以使演示收到最佳效果。在教学中,没有一种最有效的演示方法,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灵活地运用演示,效果才可能是最好的。

范例:《富饶的西沙群岛》(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大家都说:西沙群岛像朵朵睡莲,浮珠般漂在中国的海上。那它到底如何的美丽呢?请看录像。

(放录像)

注意西沙群岛的水是什么样?周围的动植物又是什么样?

(看完录像)请大家描述一下。

学生:西沙群岛的水是波光粼粼的,水是丰富多变的绿色,还有许多的山崖和峡谷。海底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在欢乐的穿梭,还有许多龙虾小动物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总的印象如何?

学生:还看到岛上有茂密的树林和漂亮的海鸟,地上有许多又大又圆的鸟蛋,它们和谐的生活在一起

教师:是啊!这秀丽的风光在作者的笔下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课文。

【简评】这篇课文是写景的,西沙群岛的美是实在的,如采用环境演示,亲身去体验感受,效果最理想,但对多数学校学生不适用。演示还可以选用投影、图片演示,但就效果而言,条件如果允许,录像演示效果最好。虽未亲历其境,但录像连续的画面,有声有色的演示,既可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又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生动的感性认识。

4.形象生动的原则

这个条件是指教师在设计演示时,要注意演示内容的鲜明性,要生动、形象、特征明显、突出,教具设计大小合理,颜色和谐、重点突出,便于观察,也容易一目了然,同时还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一点是演示直观性的具体要求。

范例:《我的旅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文第五册)

教师:小豆瓣豆芽筐开始了它的旅行,它在那个小孩的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呢?我们来看一下人体模型。(教师出示人体模型,指着内部器官结构)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器官结构。(指出牙齿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的具体位置)知道了这些人体器官的具体部位,我们容易了解小豆瓣的旅行了。(www.xing528.com)

(教师指着模型介绍小豆瓣由“嘴—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体外”的旅行过程。)好,下面我们来学课文。

【简评】这是一篇知识性较强课文,学生看不到,没有感性知识,理解上有一定困难。采用模型演示,形象具体,生动说明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图片演示、投影演示等其他演示相比,模型演示更直观,以分解讲解介绍,更形象,对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教学内容和人体知识都具有科学意义。因此,此文教学采用模型演示较为符合形象生动的原则。

5.讲演结合的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演示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必要的讲解,引导学生感知材料,获得正确的感知信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生观察演示中,如果只有形象生动的有关材料,而没有教师的讲解、引导演示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收到最佳效果的。

演示与讲解相结合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解在演示之前,起着动员提示和引导作用;二是讲解与演示交错进行,它既起指导观察的作用,又起互相补充的作用,所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会令演示大为增色,效果明显不同;三是讲解在演示之后,主要起总结、概括和强化作用,教师演示后的注解,简明准确会有画龙点睛之效。总之,教师要重视讲解在演示中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形式把语言讲解与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演示在课堂教学的作用。

范例1:《乌鸦喝水》(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正当乌鸦四处找水喝的时候,它看到一个瓶子里有水,但因为里面的水不多,瓶口又小,它喝不到水。这时乌鸦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于是它想出了喝到水的办法。它想的是什么办法?

学生: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会升高,它就能喝到水了。

教师: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水真的能升上来吗?请大家看一个实验。

这是一个小口的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这里有一个水位标记,下面我将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入瓶子内,大家观察水位有什么变化(教师开始操作)。

学生:水位开始升高了。

教师:老师再放一些小石子进去,水位怎么样?

学生:水位继续升高。

教师:这就是课文中讲的水位为什么是“渐渐地”升高。大家再想想瓶内的石子的多少和水位有何关系?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学生: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水就升高。瓶内的石子越多,水位就升得越高。最后升到乌鸦可以喝到的位置。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乌鸦用聪明的方法喝到了水,我们以后如果遇到困难,也要像乌鸦那样多动脑筋、想办法,才能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范例2:《浮力》(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师:物体浸在液体中,与液体接触的各面都会受到压力,这是由液体的性质来决定的。但是,液体中物体上下两面所受压力不同,即产生压力差,这个压力差说明浮力的存在。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

(教师将一个六面体木块放在水中。为了演示效果更明显,木块底部贴有一层玻璃片。教师把木块按在水中。)

这时,木块在水中各面都受到压力,但我能感到一个向上的力在推木块,我一松手,木块就会浮上来。

(教师松开手,木块浮起。)

如果让木块底部和容器底面紧密接触,木块会不会浮上来?还有没有浮力?(同学们猜测议论)好,大家注意看我的演示。

(教师把木块下压至容器底部,使木块玻璃面与容器底面压紧,将两个底面之间的水全部排出,松开手。)

木块为什么没有浮上来(同学们思考讨论。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点)。

这是因为水对木块底部无压力,那么水对木块不仅没有浮力,还会有一个向下的压力,木块不仅不浮上来,反而被压在容器底部。说明浮力是水对物体的一种向上的力量。再过一会儿,水会进入木块与容器两底面之间,木块就会浮上来,说明浮力又产生了。

这个演示是向同学们说明浮力的存在,如何计算浮力,其大小与什么有关,以后我们将学到。

【简评】这堂课教师以实验演示课文中的内容。演示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积极思考。最后,教师概括教学内容的要点,让学生清晰把握知识,还教育学生遇到困难应怎样做。整个演示,在教师的言语引导下,有序地进行,启发学生思维,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以上介绍的几条演示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才能提高演示的水平,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演示设计的步骤

演示设计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

1.研究教材,确定教学总目标

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弄清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明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总目标,以统领全部教学活动。

2.分解总目标,建立目标体系

确定教学总目标后,教师还要将它分解成为若干个分解目标——分目标。一个一个分目标与总目标构成目标体系,总目标的达成是在分目标连续实现以后自然达成的。这一步骤是演示设计的关键环节。

3.在教学分目标的统领下,确定演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在这一步教师要确定的目标是教学中应用演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对教学演示实践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确定通过演示是解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还是要掌握关键的问题及其内容,即演示自身活动的目标。演示的具体目标比教学分目标小,直接为教学分目标服务,间接为总目标服务。

4.编写演示活动教案

为了达到训练教师掌握演示技能的目的,还应该教给教师编写演示教学的方法。要保证教学演示的效果,演示设计的最后一步是编写运用演示技能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这个教案是主教案的附教案,对主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内容进行设计。这一步既是教师设计演示的必要环节,又是训练教师演示技能的有效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编写教案,包括演示教案,才能保证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演示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预习阶段、导入新知阶段等都可应用演示,而且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新授阶段演示应用最多,但是没有预先阶段的感性知识积累提供良好准备和教学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忽视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学其他环节的演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演示技能的应用离不开其他教学技能的应用。因此,在演示技能的训练中,也要处理好演示技能与讲解、提问、板书等技能的关系,将几种教学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中,才能发挥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拓展阅读

运用课堂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节选)[6]

课程讲到伯努利方程的时候,教师以一个盛水的水槽,里面漂浮着两个用泡沫做成的船模,两个船模之间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准备做实验,实验前请同学们思考:往两个船模之间冲水,这两个船模会如何运动?当同学们发现两船模不但不会被水冲往两边,反而还会互相靠近直至撞到一起时,都表示了强烈的好奇,这时教师给同学们讲述船吸现象和原理,讲讲历史上“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相撞的重大海难,这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及时启示同学们,伯努利原理可以解释生活中大量的类似现象,布置他们课后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伯努利方程的应用,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为什么。因此,同学们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变得高涨,提交的小作业质量也很高。比如:有的同学在老师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研究是在多大距离开始产生船吸?船吸时是小船撞向大船还是大船撞向小船?是齐头并进时容易产生船吸还是一前一后有些距离更容易产生船吸?这个实验因为要放在桌面上做,坐在下面的同学不易观察水槽内的实验现象,因此我们改用图2的实验:将两根吸管粘在硬纸板上做成轨道,相隔一定距离放置两个乒乓球,通过卷纸筒往两个乒乓球之间吹气,两球不但不会被吹开,还会都往中间来直至互相靠在一起。这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灵活多变、简单易行的课堂演示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探索和创新意识不断开启。

课后练习

1.课堂演示技能对于教学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2.课堂演示有哪些类型?

3.课堂演示在实践中需要注意哪几方面的要求?

4.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适当的课堂演示内容?

5.以自己所教科目为例,任选一课学习内容,对其课堂演示环节进行完整设计。

【注释】

[1]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的讲授[J].人民教育,2014(08).

[3]姜曙光.教师掌控课堂的技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6.

[4]沈小碚,袁玉芹.影响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效能的因素分析及其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36-41.

[5]郭令吾.我国古代的问答法教学[J].人民教育,1983(12).

[6]王英等.运用课堂演示实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力学与实践,202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