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体制演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演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所经历的最大改革就是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经济体制演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所经历的最大改革就是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由政府支出的公益性福利事业,高等学校属于政府办学,政府对高校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表现在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统一提供、招生由政府统一计划、毕业生由政府统一分配这样的“四统一”上,高校实际上成了政府机构的附庸和延伸。这种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包得太多、管得太细、统得太死,政策上的“一刀切”,分配上的“大锅饭”,责权利相分离,导致学校等、靠、要思想严重,学校办学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述学校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弊端日益突出,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亟须进行改革。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调整教育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99年5月,教育部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总结交流了各地的经验,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目的,就是要使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和有效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从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模式正向由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模式过渡。各级行政部门也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减少对教育的行政直接干预,建立起通过法律、政策、经济、服务和监督等手段管理学校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学校法人实体地位已基本确立,学校在事业发展中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办学模式也随之转变,这对学校各项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契机,大胆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旧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形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达到其基本要求,以体现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生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国际性。这种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高校理财环境的巨大变化,使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难度也将越来越大,这些都客观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www.xing528.com)

我国将加入WTO,这使中国的教育将向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放。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中有关“教育服务”的条款规定,除政府完全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凡带商业性质的教育活动,所有协定签署国都有权参加服务与竞争,这其中便涉及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活动。参与的方式有远程教育,国外机构独资、合资办学,放宽出国留学政策及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教育资源的国际性共享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谋求生存与发展,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国外办学主体将以各种形式参与中国办学,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形成政府办学、社会力量办学、外资独资办学、合资办学、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多种经济并存的格局。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高等学校在指导思想上树立市场意识,要面向经济的全球化,着眼于国际大市场的供需状况,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这也对作为教育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的财务服务对象从过去的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主体,即服务对象从过去以政府部门服务为主转向多服务主体,既要为政府部门服务,也要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服务,这也必然引起财务管理的观念、职能和方法诸方面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