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品格:战马记解读

中国品格:战马记解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王桢搜索并攻打盗匪,杀死善战的盗贼三十三人,余下的全部逃走了。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但马并没有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

中国品格:战马记解读

[明]罗洪先

文本诵读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夔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密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载箦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己,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

【注释】①莝(cuò):铡碎的草。 ②绐(dài):欺骗。

◎译文

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死,王桢在剿匪中战死,他们都被朝廷追封,留下一个儿子,名叫王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夔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桢十分愤怒,当面指责王某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了什么事,怎么忍心把黎民百姓丢进饥饿的老虎口中呢?”于是,替他率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达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盗匪,杀死善战的盗贼三十三人,余下的全部逃走了。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王某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某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王某)。并且鼓动王桢说:“你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慷慨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当日,他便点阅民兵,带着曹能、柴成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并投入战斗,曹能、柴成二人看到情况后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中,不能脱身。盗贼强迫他投降,王桢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盗贼很生气,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的途中,住在一个贩卖木材的商人家中。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却不敢(多)说话。这一天,商人将要离开,有东西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王公吗?确实是你(的话),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那个东西长啸了三声后停了下来)。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人,仔细辨认发现正是王桢。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里有三百多里路,王桢的战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并用脚踢门,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鬃毛全部变成了红色的,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他)。王桢去世后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王广跟着贩卖木材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的)脸像活人一样,没有因为天热而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把父亲的尸体运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王某的心思全部在马上,却一直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距收殓(王桢)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但马并没有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跑到王某面前咬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王某的胸膛,把他撞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了很多血,死去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评定功劳和过错,曹能、柴成二人也(伏法)被诛杀。

哎!以前流传下来的有关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两个,都说面临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比狗和马更低贱的了。(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但其品质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佩(它)吗!能不让人引以为戒吗!(www.xing528.com)

文化记忆

《警心录》中,有一则义犬护主的故事,非常感人。

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冬,在抚州宜黄县境内有一伙以谢军九为头目的土匪。这伙土匪有上百人,到处杀人抢劫。有一次,土匪袭击县城,窜到负责治安的李县尉家里,将他的一家老小都残忍地杀害了。李县尉闻讯,派遣手下的兵士前去讨伐。

讨伐土匪的军队中有两个头领,都头刘超走在前面,王宣紧随其后。他们在半路上与土匪相遇,没想到刘超一见土匪就带着部下逃跑了,剩下王宣独自战斗。王宣率领的兵士人少,还不到土匪的一半,但他们都表现得非常英勇,在山下与土匪们展开激烈的战斗。王宣养了两只狗,每次出门都带在身边。此时,两只狗大声咆哮,并且咬死土匪二十人,把土匪们吓得退走了。

过了一会儿,王宣率众人上山休息。土匪们又回来了,因为担心死去的同伙被官兵认出后连累自己,便砍下他们的头带走。王宣远远地看到了这个情况,生气地说:“这些土匪被我们杀死,要是他们的头都被取走了,我们以什么作为凭证去领赏呢?”他便率领兵士下山,与土匪再次激战多时。在激战中,王宣与两个兵士抢到了三颗土匪的人头,便沿小路穿过农田向西飞奔,结果却在穿越一片秸秆地时陷到泥沼中,被土匪们追上了,三人惨遭杀害。王宣养的两只狗一直守护着三人的尸体,直到散去的兵士再次聚集过来。

战事结束后,官府向遇害的三人的家属颁发了优厚的抚恤金,让他们备好棺材前去收尸。那两只狗一直守在原地,一整天都没吃东西。它们看见三人的家人到来就摇着尾巴相迎,把他们领到尸体前。

后来,等到主人王宣被安葬后,这两只狗也随之死去了。

品格传承

在古代中国人宇宙观里,每一个生命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有灵性的。动物与人一样,也是有灵性的生命。马是一种异常聪明且会舍己为人的动物,它会毫无保留地为主人奉献自己的一切,在危急关头能慷慨以赴。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坐骑救主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马因此被誉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其实,不仅是动物,植物也是有灵性的,如梅、兰、竹、菊,中国人称其为“四君子”。人们为这四种植物赋予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这些品质是它们灵性的体现。正因为如此,这四种植物常常出现在中国人的诗画中,成为国人托物言志的素材

每个生命身上都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它们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美好品性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