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都是为提高学前儿童口头语言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但这两类活动,在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方式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与主要围绕学前儿童已有经验进行交流的谈话活动不同,学前儿童开展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进行支持。从讲述活动的特征可看出:它与谈话活动和日常交谈均有区别。学前儿童讲述活动与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异同如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

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都是为提高学前儿童口头语言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但这两类活动,在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方式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讲述活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与主要围绕学前儿童已有经验进行交流的谈话活动不同,学前儿童开展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进行支持。所谓凭借物,是指讲述活动中教师为学前儿童准备的或学前儿童自己参与准备的图片、实物、情景等。教师通过向学前儿童提供讲述活动的凭借物,给学前儿童划定讲述的主要内容,使他们的讲述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例如,教师提供图片,让学前儿童讲述“快乐的星期天”,学前儿童就可以按照图片所展示的内容,叙述星期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主人公是如何做的,怎样感到快乐等。因此,在讲述活动中,凭借物往往为学前儿童的讲述提供语言素材,对学前儿童的讲述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相比,有一定的凭借物是它的独特之处。在讲述活动中出现凭借物,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符合学前儿童讲述学习的需要。成人讲述一件事或一个物体,可以凭借当时出现在眼前的实物、情景,也可以凭借脑海中存留的记忆进行。而学前儿童存在着经验和表象积累不足的实际情况,在讲述活动中,学前儿童不可能完全凭借记忆进行讲述。因此,学前儿童在讲述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凭借物。

第二,讲述活动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学前儿童是要在集体面前进行连贯、清楚地讲述。因此,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讲述时,需要有一种集体的指向,要求学前儿童就相同的内容构思表述个人的见解。讲述活动中出现的一定凭借物,为学前儿童指出了讲述的中心内容。学前儿童可以根据每个人具体的认识,去讲述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并且产生相互交流和影响的作用。

(二)讲述活动有较为正式的语境

所谓语境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从交际场合来讲,言语交际的实质,是利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不同的语言环境,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在一定场合中说话,说什么和怎样说,不仅与这个场合下所说的内容有关,也与参与说话的人有关,还与这个场合里其他人说话的方式方法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在交往中不由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说话范围、说话方式和说话风格,便于适应这一特定场合的要求。如果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交际场合,参与交际的人就应当感受到这一语境的特点,要以相对严肃的内容方式和风格说话。归纳起来说,学前儿童在讲述活动中,不能像在谈话活动中那么宽松自由地交谈,要经过考虑后才能发表个人见解;说话时不能有很大的随意性,要经过较完善的构思,有头有尾地说出一段完整的话来;要尽量注意在用词造句方面的正确性、准确性,合乎规则。

讲述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的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较正式的语言的场合。这种正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规范,学前儿童需要使用较为完整的连贯句。二是环境规范,一般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如看图讲述等。实质上,讲述活动就是要求学前儿童根据讲述的凭借物,在经过精心计划和准备的语言环境中,鼓励学前儿童运用过去的言语和知识经验,讲述规范性语言,以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之,讲述活动必须针对具体的凭借物,根据语言环境要求,组织口语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运用较正规的语言风格说话。为学前儿童提供一种学习运用较正式的语言进行说话的场合,是讲述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www.xing528.com)

独白,需要说话的人独自构思和表达对某一事或物的完整认识。讲述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交际的一个场合,学前儿童要学习的讲述是一种独白语言。如在讲述“树木好处多”图片时,学前儿童要依据图片思考:什么地方?有什么?并且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大致要打一个“腹稿”,然后按照图片的顺序,以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自己构思的讲述内容在集体面前完整清楚地讲述出来。因此,讲述的语言比谈话的语言要求要高,并且是建立在一般交谈的基础之上的。需要注意的是,学前儿童要在谈话活动和日常交谈中发展自己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要逐步具备一定水平的讲述能力。由于讲述活动是培养、锻炼学前儿童独白语言的有效途径,它有别于其他各类语言教育活动,因而有它存在的独特价值。

(四)讲述中需要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能力

除了言语能力外,学前儿童在讲述活动中还需要运用其他的一些能力参与,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的逻辑性等,否则就很难提高讲述的水平。我们以看图讲述为例,如图片“小蚂蚁和蒲公英”,学前儿童要将图画的内容清楚、有条理地描述出来,首先要完整地认识图片,了解图片的人物、事件,这就需要学前儿童运用观察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然后要理解画面的表面内容,描述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事件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学前儿童凭借过去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加以联想,综合并得出判断;最后,要深入地反映画面本质、理解深刻的内容,这就要求学前儿童要对画面进行综合性的推想,涉及画面的人物、背景、事件等诸多要素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间接性。总之,只有多种综合能力的配合,才能保证讲述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

从讲述活动的特征可看出:它与谈话活动和日常交谈均有区别。学前儿童讲述活动与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异同如下。

讲述活动是以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为主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要求学前儿童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活动,帮助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表述的语言能力。而“谈话活动”,是培养学前儿童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它在培养学前儿童的倾听行为和表述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讲述活动的教育作用与谈话活动的教育作用大致相同,它们的不同之处如下:

1.从活动目标上看,谈话活动注重学前儿童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而讲述活动则侧重学前儿童清楚连贯表述某一事、某一物的能力。

2.从活动内容上看,谈话活动往往围绕学前儿童已有经验的话题进行交流,而讲述活动则针对某一学前儿童需要认识的凭借物(如图片、玩具等)进行讲述。

3.从活动中学前儿童运用语言方式来看,同样是口头语言的表达,但谈话的语言却属于对话范畴,正如人们一般交谈那样,不需要正式场合使用的规范严谨的语言,而是宽松自由、不拘形式的语言,以说明白想法为准。讲述不同于谈话,讲述是一种独白,要求类似正式场合的语言,要求规范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相对完整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