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傣族谚语故事,虎王与牛王为何被狐狸吃掉

云南傣族谚语故事,虎王与牛王为何被狐狸吃掉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荣芳)虎王、牛王为什么被狐狸吃掉傣族谚语故事。(李传宁)砍刺蓬来围菠萝蜜树傣族谚语故事。(冯霄)绿豆雀和象(一)傣族谚语故事。(李传宁)不听大哥言,吃亏在眼前傣族谚语故事。(快永胜)富人红运至,富上加富名远扬傣族谚语故事。(快永胜)万物皆如此,得寸会进尺傣族谚语故事。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2页,58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云南傣族谚语故事,虎王与牛王为何被狐狸吃掉

哄鬼入罐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盈江县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个山鬼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一天,山鬼要吃一个化缘的佛爷。佛爷念咒语把山鬼变小装入土罐,罐口用写着咒语的纸封上,然后将土罐扔进江里。一个在下游割草的人看到江里有东西漂来,便捞起土罐打开看。山鬼出来后变大并要吃割草人。割草人急中生智,哄骗山鬼再变小钻入土罐内让他看一看,山鬼照办后,割草人立即封上罐口,让山鬼无法出来。后来傣族就有了“哄鬼入罐”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记录,冯霄译。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联《勇罕》编辑部,16开,1页,729字。(冯霄)

羊和狐狸做朋友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羊看见狐狸坐在大石头上叹气,便问它出了什么事。狐狸说:“人类看见我就用木棍打,弄得我浑身是伤,差点去了阴间,所以才在这里休息。”并反问羊:“你敢去象群里抢草吃吗?”羊说敢去。狐狸又装出很可怜的样子企图博得羊的同情。羊看见狐狸很可怜,就与狐狸交了朋友,并说以后由它来照顾狐狸,保证狐狸顿顿有肉吃;如果狐狸吃不到肉,可以把羊吃掉。狐狸爽快地答应了。过了不久,狐狸吃不到肉,就对羊说要吃它,羊很无奈,不想违背诺言,只好让狐狸吃掉自己。从此,人们便有了“养狗反被狗咬”的谚语。瑞庄讲述,刀干相搜集。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民语委,16开,3页,600字。 (杨荣芳)

虎王、牛王为什么被狐狸吃掉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老虎黄牛各自占山为王,为吃到老虎和黄牛,狐狸分别跑到东西两座山上,挑拨虎王和牛王使双方争斗。不明真相的虎王和牛王中了狐狸的计,打得两败俱伤,最后都成为狐狸的食物。后来傣家总结出一句谚语:“虎王、牛王被狐狸战胜,是它们听信了狐狸的谗言!”佚名讲述,朱德普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砍刺蓬来围菠萝蜜树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专横惯了的土司,本想让手下人砍些刺蓬来围菠萝蜜的树脚,以防有人上树偷菠萝蜜,但无意中误说成砍菠萝蜜树来围刺蓬,手下人提醒是不是说错了,土司明知错了,但却固执地说:“我说的话还会有错吗?”于是,手下人不得不照他的话去做。由此在民间就有了“土司说菠萝蜜围刺,谁问都要挨骂”的谚语。佚名讲述,冯霄记译。稿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联,16开,2页,400字。 (冯霄)

绿豆雀和象(一)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群正找水喝的大象,不顾绿豆雀的央求,踩碎了绿豆雀的家和它们正在孵的蛋。绿豆雀找到啄木鸟和点水雀,一起去找大象报仇。啄木鸟啄瞎了大象的眼睛,点水雀在石崖下不停地鸣叫。大象听到点水雀的叫声,以为是有水的地方,便循着点水雀的声音去找水,结果摔下了石崖。后来傣家人总结出一句谚语:“绿豆雀能战胜大象,是依靠朋友的友谊和团结的力量。”佚名讲述,朱德普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故事集成》,32开,2页,1 200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传宁)

不听大哥言,吃亏在眼前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巴拉纳西的国王年事已高,为五个儿子中让谁来继承王位而犯愁,于是让五个儿子到外地学习技艺。他们个个踌躇满志,坚信自己将学得超强的本领而归。结果,除大哥真正学得本领外,四个兄弟由于拜师不当、判断不清、不听大哥的规劝,魂留他乡。后来就有了“不听大哥言,吃亏在眼前”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4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富人红运至,富上加富名远扬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国王,欲体验穷的滋味,让占卜师占卜如何能穷。占卜师说:“想穷也穷不了,因命已决定,只会富上加富。”国王不信,便穿上平民装去寻穷。他来到一个勐,恰好那个勐的国王驾崩,他被迎进宫坐上王位。不久他又离开王宫去寻穷,来到山间拾得野猪丢下的玉石,他拿玉石换回了自己会劈柴的斧子、想吃什么会有什么的锅等。后来傣家就有了“富人红运至,富上加富名远扬”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4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穷人没福运是命运安排,穷上加穷上苍相助也无法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贫穷的父子俩,不久父亡,其灵魂上天成了神。此后,儿子的生计便雪上加霜,靠乞讨度日。成了神的父亲在上苍俯视人间,得知儿子生活艰辛,倍加心酸,决定助儿子摆脱贫困。他用飞棍投向人间,若飞棍标中山间、树林,便会成金子。接连投下三根,不料一根标中车轮胎,一根标中狗屎,另一根标中黑狗。父亲心想儿子的命真是命中注定,无可改变了。后来就有了“穷人没福运是命运的安排,穷上加穷上苍相助也无法”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2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万物皆如此,得寸会进尺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日,湄堤纳国的国王和大臣到宫中花园散心,突然面前有一只变色龙频频向他们点头。国王不解,大臣说:“这是国王的神威使然,连动物都来敬拜。”于是,国王命专人精心护养它,并给它挂上一个小金铃,渐渐地它变得目中无人了。一天,国王又进花园,变色龙跃上一棵木桩,毫无恭敬之意,还神气地敲击小金铃。国王心想这是人们将变色龙抬举过高的缘故。接着命人把它挂着的金铃拿掉,也不再让人护养它了。后来就有了“万物皆如此,得寸会进尺”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2页,58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钢小克硬铁,利斧破铁木;人小不可欺,常常命搭上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一只小麻雀在田中啄食,一只老鹰飞过头顶,小麻雀怒吼道:“你老鹰这么自大傲慢,竟敢飞过我头顶!”老鹰答道:“小小麻雀还敢与我较劲,是想活还是想死?”双方谁也不示弱。接着,老鹰俯下欲啄它,灵敏的小麻雀迅速躲入一小裂缝中,老鹰追来啄它,不料大嘴夹在缝中无法挣脱,最后死了。后来就有了“钢小克硬铁,利斧破铁木;人小不可欺,常常命搭上”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2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轻信谣言,好友同日亡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莽莽的森林中,为王的狮子统领着五百只狐狸。一天,富商的黄牛队途经森林,领头的黄牛因长途跋涉而累倒了,富商就抛弃了它。后来天神相助,黄牛死而复生,并与狮子成了要好的朋友。狮子还分给黄牛统领二百五十只狐狸。天长日久,黄牛统领的狐狸渐生阴谋,在狮子与黄牛之间制造隔阂,意在让两者相斗,自己从中得利。不久,狮子与黄牛都轻信了狐狸的花言巧语,互斗双亡,狐狸以为可以美美地饱餐了,便猛扑向黄牛和狮子,结果被黄牛角刺死。于是便有了“轻信谣言,好友同日亡”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11页,3 3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国王偷瓜死,法律源于己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体亚纳迪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臣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些都得益于国王制定的法律:遇偷盗者,不管何人盗何物,现场被打死,打人者无罪。一日,国王召集大臣及仆人进山狩猎,命众人各自守好出口,若猎物往哪个口跑掉,便拿防守的人问罪。不料,恰有猎物往国王守候的出口逃掉,国王紧追不舍而未果。两大臣放心不下便紧追其后。国王累得口干舌燥,遇一处黄瓜地就摘食了黄瓜。瓜的主人悄悄溜至后面,一棒打死了偷瓜的人(国王)。等两大臣追上,瓜的主人得知自己打死的偷瓜人是国王,连连求饶。大臣说:“有法必依,国家制定的法律对任何人一律平等,你不但无罪,对维护法律之尊严还有贡献,应加封你才合理。”后来就有了“国王偷瓜死,法律源于己”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4页,1 19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男人十八般武艺,敌不过巾帼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有三个青年一起出门经商,获利颇丰。归途中在一个勐的公房过夜,其中一人起贼心盗藏了两个朋友的金银。两人天亮醒来不见金银,便互相猜疑、争吵,后请国王评理。国王限大臣七天内了结此案。大臣整日忧虑,女儿知情后,决定助父亲一力。她到三个小伙子处探问来龙去脉。两个丢失金银的小伙子闷闷不乐,寡言寡语,而盗者则闪烁其词,还对姑娘的美貌动了心。姑娘便说:“我早有情郎了,欲如此,请阿哥跟我去与情郎断绝。”途中,姑娘获知了丢失金银的缘由,案情真相大白。后来就有了“男人十八般武艺,敌不过巾帼”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9页,2 7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黄鳝借蛇的银子,受苦受罪的是青蛙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从前,黄鳝与蛇是好朋友,青蛙与蛇也是朋友,乌鸦拜黄鳝为干爹。新春佳节,乌鸦带着喜鹊来给黄鳝干爹拜年,由于黄鳝家境清寒,无好饭食招待,便让青蛙去蛇那里借些银子,黄鳝在家里招呼客人,并托青蛙把蛇也请来,大伙聚一聚。青蛙向蛇借来了银子,蛇因脱不开身没有一同前来。过了很久,蛇还不见黄鳝来还银子,就向黄鳝索要,但三番五次未果。于是怒上心头,欲咬黄鳝,但黄鳝钻入洞中,蛇便去追问青蛙。青蛙说:“我是帮黄鳝借的,为何要我来还?”蛇一怒之下把青蛙吃了,这便是蛇至今一见青蛙就吃的原因。后来就有了“黄鳝借蛇的银子,受苦受罪的是青蛙”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2页,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五个指头想遮二十个洞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日,国王路遇一位看似非常忙碌的中年男人,就不解地问他:“你为何这样忙碌?”男人说:“五个指头想遮二十个洞白搭啊!”国王问:“此话何意?”男人说:“一是要填大海,二是洞口要堵,三是旧债要还,四是新债要开始,五是人的欲望要满足。也就是说一是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二是自己的肚子须天天吃喝;三是须赡养老母亲;四是须供养和操心子女之事;五是须以宽宏的心怀善待自己的妻子,妇人之心多变啊!”国王听罢,觉得此人善思考,能应变各种事情,于是把他封为宰相。后来就有了“五个指头想遮二十个洞”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3页,1 2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惹是生非之言害人不成反害己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松塔纳国城边的一寨子以制陶为生,不远处的另一个寨则以染洗色料见长。制陶寨的寨主见不得染洗寨富过本寨,便跑到国王那里说:“王宫的象全为白色,何不让染洗寨把一些大象染洗成黑象?”国王纳言,便命染洗寨染象。聪明的染洗寨人对国王说:“本寨的染锅太小,先得叫制陶寨的人制一口大锅,好让我们把国王的大象染洗成黑色的。”于是国王又命制陶寨的人制作大锅,做来的几口就是容不了大象,即便容得下又因大象太重而被踩破。几经周折,制陶寨的人无法忍受,大多数人落荒而逃,远走他乡。后来就有了“惹是生非之言害人不成反害己”的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3页,9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火将燃沙滩,公象将下儿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天,勐巴拉纳西国王命臣相赶着公象群到江边洗浴,此时有一寡妇也带一头小象仔来洗浴。回宫时,国王便下令把小象也一同赶回,并硬说是国王自己的公象下的儿。寡妇到处求助,最后有一位脸面一半红一半黑的伙子愿相助。国王叫伙子入宫论理,但三次都被推辞。第一次说是火将燃沙滩,他要去灭火;第二次说他的公象将下儿,横冲直撞的,他要将公象杀死分给众人吃;第三次说一棵有一百枝杈的大青树将倒,他要赶紧砍竹子去支撑。不得已国王下令把伙子抬进宫,与国王几番理论,伙子解释了推辞的缘由,国王认输,寡妇领回了小象,并与伙子成了一家。国王看到伙子聪明,便让他当了将军。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整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10页,2 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鱼笼丢失找原处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个比较懒的老伙子,见人们到河中下鱼笼得了很多鱼,也像别人一样编鱼笼。由于他编鱼笼的时候戏言的人很多,结果他的鱼笼编得七歪八扭,编好后挂到一棵野果树上,祈求天神保佑。夜里龙王的女儿变成金鱼顺暴涨的江水戏游,不料钻进了老伙子的鱼笼。老伙子得到一条金鱼,兴奋无比,金鱼却开口说:“千求万求放我一条生路,我是龙王的女儿,我可以给你很多金银。”伙子放了金鱼,并得了很多财宝。消息传开后,有一小伙子偷了老伙子的鱼笼去捕鱼,但一无所获。老伙子寻遍村寨都没有找到鱼笼。后来寨中长老告诉他:鱼笼丢失找原处。于是到他原来下鱼笼的地方找到了鱼笼。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整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4页,1 0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www.xing528.com)

麻坦果将掉鸟又去碰,月光将暗又被乌云遮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一个寡妇的小儿子日夜啼哭不止,原来是他想要麻坦果。其母背着他到果树下,恰巧一鸟儿飞来啄果子,果子掉下砸死了小儿子。寡妇追鸟到林间,林中有一开荒种地的人,他也恨鸟,因他的包饭天天被鸟偷食,于是下扣把鸟捕获。寡妇与种地人发生争执,谁都想得到此鸟。最后找到国王,国王判定:种地人得鸟,寡妇死去小儿子的损失由栽麻坦果树的人偿还。僧侣说,此果树为国王来赕佛时所栽。国王无奈,只得备很多金银给寡妇。寡妇不想要财,只想要回自己的儿子。国王无法,只好迎娶了寡妇,不久便生了一子,此官司才了结。后来就有了上述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整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3页,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芭蕉不要砍到心,骂人不能骂到宗族根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个富翁,其妻长期不生育,富翁为财宝无人继承而发愁。一日,他俩去赶集,买回一小孩,宠爱有加。男孩长大,与富翁妻子有暧昧关系,不久生得一男孩。后来富翁让兄弟俩(实是父子)出门做生意,但小弟非常懒,于是哥哥无意中骂其弟:“干你妈的,你怎么这么懒。”待返回家后,其弟把原话告诉了富翁,富翁责怪当哥的怎么用此语言骂其弟。后引起争议,争辩不休,于是到勐中的一位大官处论理,大官听了原委后哈哈大笑道:“锅不歪,甑子怎会偏?猪不发怒,狗怎么会还牙?”于是富翁也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害羞得无地自容,最后拿出很多财宝分发给知情的众人,望能堵住他们的嘴。后来就有了此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整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4页,1 1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年轻像棍,年长如桩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公狮子由于身高体壮,做了大王。他觉得老动物没用处,便逐个咬死了,只有一只躲于树洞内的老兔幸免于难。一次,公狮子张着大嘴睡着了,一条蛇便钻入它腹内,年轻的动物一个也想不出好办法来,还是老兔子老鼠将蛇引了出来。此后,公狮才认识到,老的和年轻的各有各的用处。后来傣族就有了“年轻像棍,年长如桩”的谚语。佚名讲述,金光亮记录。载《勇罕》1989年3~4期,16开,3页,1 140字。 (冯霄)

穷时想寻死,富时想长寿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有一个穷苦的小伙子,只有一把短刀、一根绳子、一张破毯子,仅有的一件破衣服还被黄牛拖走了。在一次砍柴路上他遇到了一只水獭,便想用烟把它熏死。没想到水獭受不住烟味,从洞里窜出来跳进了水里,还裹走了他的破毯子,甚至连他扔出去镖水獭的短刀也不见踪影。他绝望了,便用仅剩的绳子上吊以结束生命,正巧被召玛兰娜(专管人类阳寿、收人魂魄的神差)瞧见,他送给穷伙子红、黄两粒灵丹,让他拿去替人治病。于是,穷伙子的日子越过越好。此时他又害怕老死,怕召玛兰娜来抓他,就让人打造了一只大铁柜子,装上透气管,自己钻到里面,让人抬去放进南究江躲藏。他的阳寿期满时,召玛兰娜带着几个徒弟来找穷小伙子,弄得满身大汗,就到南究江里洗澡,无意中撞到了铁柜子,才收走了他的魂魄。于是傣族就有了上述谚语。佚名讲述,三保记录。收入《傣族民间故事》第四辑,32开,4页,1 6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杨荣芳)

恩爱夫妻众人夸,歪心两口挨人骂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故事讲述:勐巴拉纳西的两户人家,一户夫妻俩互敬互爱,从不吵嘴;一户小两口经常争吵不断,骂声不绝。国王先对从不争吵那对夫妇中的丈夫说:“假如你俩能做到七天内争吵,这些银子就给你们。”丈夫回家后,先把银子藏起,然后到田间捡回空壳螺蛳,告知妻子:“我明日去犁田不回家吃中饭了,你做好饭送至田间(意在让妻子煮到空壳螺蛳后生自己的气,以得到国王的赏金)。”不料妻子发现后,买了肉馅塞入空螺蛳,煮好送至田间,丈夫吃得美滋滋的,于是心想这么好的妻子,何必为得一点赏金而生不和?就把银子还给了国王。不久,国王把他们请进宫中,辅佐国王。然后,国王又对常争吵的小两口说:“如你俩能七日内不争不吵,就能得到我的这些赏金。”小两口拿着银子才回到家,便打算着买这买那,结果意见不统一,还互相挖苦,最后争吵不休,吵遍寨头村尾,不仅银子没拿到,两人还撕破脸嘴。国王担心破坏了勐规寨纪,便把他们赶出勐巴拉纳西。后来傣族就有此谚语。佚名讲述,刀保炬搜集。收入《傣族谚语故事》,32开,6页,1 800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快永胜)

十贝在对岸,五贝在手中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个卖锅的商人挑着锅去赶集,因河水上涨无法过河,便在河边做起生意来。商人一口锅卖十贝,一位老奶奶给五贝一口,她要买两口。这时,河对岸有人喊给他十贝一口。商人心动了,就挑着锅趟水过河,到河中心,一不小心滑倒在水里,锅被急流冲走了。从此傣族就有了“十贝在对岸,五贝在手中”的谚语。刀新华讲述,依旺的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4页,783字。 (依艳坎)

死也得死,不死也得死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两个贼偷了国王的两匹马,国王叫波摩(卦师)占卜是谁偷的。肚中无才的波摩回到家唉声叹气地说:“呆也艾宰,呆也艾火(死也得死,不死也得死),哪里的马不去偷,偏偏去偷国王的马,这一次必死无疑了。”恰巧偷马的两个贼一个名艾宰,一个叫艾火,此时他俩正在窗外偷听,隐隐约约听到波摩在念自己的名字,吓得回去把偷来的马放了。从此就有了“呆也艾宰,呆也艾火”的谚语。刀新华讲述,依旺的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6页,1 043字。 (依艳坎)

刀比斧快,孙子胜过儿子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天,一个嫌弃老父亲的人,跟着老父去山里伐木料,他八岁的儿子也跟着去。当老人在山腰砍木料时,他却在山顶编箩筐。随去的儿子问他编箩筐做什么,他说要把儿子的爷爷杀了,装进箩筐里。儿子也仿着父亲的样编起箩筐来,父亲问他编了做什么,儿子说:“等我长大了,要用这箩筐装你。”父亲听了此话顿时醒悟,便把大箩砍了。老人来到山顶,看到被砍掉的大箩,便问孙子是怎么回事,小孙子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爷爷,老人激动地搂着孙子感叹道:“我的儿要杀我,我的孙子却来救我,这真是刀比斧快,孙子胜过儿子啊!”岩香巴讲述,依艳坎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9页,1 538字。 (刀金平)

忍九次能坐金床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有一个父亲,临死前一再叮嘱四个儿子,他死后一定要把他抬到第九级山峰上去埋,说忍九次能坐金床。父亲死后,儿子们照父亲的话做了。四天后,父亲的灵魂变成一个老人来老四家试探,他让四儿媳为自己捶背,还用话故意挑逗。老四很生气,很想把老人一刀砍了,但想起父亲“忍九次能坐金床”的告诫,最终忍了九次,没有和老人计较。第二天,老人睡过的床变成了金床。从此就有了“忍九次能坐金床”的谚语。岩旺讲述,依艳坎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6页,983字。 (刀金平)

一忍则身安,九忍能为王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一个干活回来的男人见妻子没有做饭,还给一个化缘的小和尚捶背按摩,气愤之下就去睡了。半夜醒来,还见妻子给小和尚揉身,他拔出了刀真想一刀把他们砍死,但他忍住了。如此反复,直到第九次,他正拔出刀要去砍死他们时,却发现小和尚躺着,怎么叫也没反应。妻子就去掀开被子,被子里是一大堆黄灿灿的金子。没过多久国王死了,勐里的人们推举这个男人做了国王。岩旺讲述,岩庄香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5页,784字。 (玉腊)

十个聪明的国王比不上一个云游四海的生意人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好斗牛,他养着一头常斗不败的公牛。可是,有一天公牛被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头小野牛斗死了。国王责令大臣一定要把小野牛找出来,否则重罚。大臣无法找出那头小野牛,就去请商人出主意。商人不敢违抗,对大臣说何不把死的公牛装成活的,从而把野牛引出来。大臣按照商人的主意做了,果然引出了野牛,并把它抓住了。从此,民间就有了“十个聪明的国王抵不过一个云游四海的生意人”的谚语。岩宰阁讲述,岩温真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4页,683字。(依旺的)

摸一切切不能摸虎须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三个老庚,一个是官家公子,一个是富家公子,一个是农夫的儿子。一天,三个一起去看相,看相的说富家公子将来会用金碗银碗盛饭吃,官家公子到二十岁将遇老虎而死,农夫的儿子八字不好,说不定要去讨饭。后来,农夫的儿子跟着父母辛勤劳作,牛羊满圈,粮满仓。而富家公子则穷困潦倒,病死在无花果树下。那官家公子到了二十岁,因好奇去摸死老虎须,被虎须划伤不治而死。从此,就有了“摸一切切不能摸虎须”的谚语。刀新华讲述,依旺的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4页,896字。(依艳坎)

兔子当大王只用猫打三次呵欠的工夫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有只兔子一觉醒来,忽然觉得天旋地转、晕头转向。它以为天要塌、地要崩,急得大嚷大叫,其他动物也惊得四处逃窜。当森林之王狮子要惩罚它时,兔子却预言,狮子三天以后将会被另一个森林之王杀死。狮子不信,兔子就把狮子带到海边,指着海水里狮子的倒影对狮子说,那就是想要杀死您的敌人。狮子不知是计,扑进水里溺死了。从此兔子以森林之王的身份自居,连老虎见它也退避三舍。因此,民间就流传着“兔子当大王只用猫打三次呵欠的工夫”这句谚语。岩旺讲述,岩庄香翻译、整理。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6页,1 120字。 (依旺的)

救动物有福,救人得祸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有一个猎人在一个深坑里救出了猴子、蛇、老虎和银匠,动物们和银匠答应,若猎人有什么困难,有求必报。后来猎人从猴子、蛇和老虎那儿得到了金银财宝,当他找到银匠后,银匠却到国王那里诬告猎人是抢劫公主财宝的人。就在猎人要被处决时,猴子、蛇和老虎赶到救了猎人,还咬死了银匠。最后,还帮助猎人娶到国王的女儿,做了驸马。从此,就有了“救动物有福,救人得祸”的谚语。康朗嘎讲述,陆云东翻译。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4页,1 032字。 (刀金平)

朋友胜过亲儿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一个农夫的儿子被勐沾巴的国王招为驸马。六年没有儿子的音讯,思儿心切的父亲到勐沾巴找到了儿子,可儿子不认他,还把他赶出门。饥寒交迫的父亲找到老庚(朋友)家,好久没有相见的老庚却对他很好。见老庚这样待己,回想儿子的态度,老汉不禁感慨万分。从此,就有了“朋友胜过亲儿”的谚语。岩香腊讲述,刀金平翻译。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2页,504字。 (刀金平)

沾骨的肉好吃,侄儿胜过子女 傣族谚语故事。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故事讲述:从前,有一个被三个儿子及儿媳抛弃的农夫。一天,寨子里赕佛,老人到三个儿子家吃饭,却被三个儿媳赶出家门。老人的弟弟的女儿刚巧遇见,就把大伯接回家,用好饭好菜招待。老人感慨万分,逢人就讲“沾骨的肉好吃,侄儿胜过子女”。从此,这句谚语就流传了下来。岩香巴讲述,刀金平翻译。稿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16开,2页,410字。 (刀金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