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傅统先全集(第2卷):道德继承性问题

傅统先全集(第2卷):道德继承性问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文字虽是可以继承的,但这并不是道德上的继承的只是语言文字的继承。马克思并没有否认“共同道德”的存在。有些人并列举了这种共同的道德规范的三种基本情况。还有人不仅承认道德的阶级性和斗争性,而且也认为不同阶级道德之间还有其共同性和继承性。他非但主张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其客观规律性,能为各阶级服务,而且还认为有些道德规范也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

傅统先全集(第2卷):道德继承性问题

这是我国伦理学中长期争辩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般讲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派主张无产阶级对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不能继承的;一派则认为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

主张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道德是不能继承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道德只能从无产阶级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地位中产生,而不能从吸取古代封建道德和现代资产阶级道德传统中某些所谓“优秀”的东西中建立和发展起来。他们列举了四个理由:

(一)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是根本不可能有共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要求的,而任何一个阶级的道德则恰恰是以能反映这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前提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切道德价值都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道德只能从无产阶级斗争利益中引伸出来而不可能从剥削阶级道德中演化出来。

(二)道德集中地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去掉了所反映的这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外,剩下来的只有一些语言文字了。语言文字虽是可以继承的,但这并不是道德上的继承的只是语言文字的继承。所以说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可以“抽象继承”的,是说不通的。

(三)道德相对于其经济基础而言虽是具有独立性的,但这只是表明,道德一经形成以后,就不仅被动地受经济基础所支配,而且还可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直接发生影响。由于道德的这种相对独立性,在它本身的发展过程中有它自己的历史联系,这只说明,旧社会的道德传统对新道德的产生和发生会产生某种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说,后者接受了前者的遗传。经济基础是产生道德的“源”,而道德传统的影响最多只能说是“流”。“源”与“流”的关系是不容颠倒的。

(四)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德之所以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所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是因他们都是劳动人民。但是无产阶级生活的时代以及它的社会地位已在本质上不同于过去的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利益必然要引伸到反对一切剥削、一切压迫以至最后消灭一切阶级。这就使得今天的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中所形成的道德本质上不同于过去劳动人民的美德。因此它同样不是把过去劳动人民的道德传统照搬过来而必须经过彻底的改造。

因此,这一派结论说,马克思恩格斯绝没有把任何一种道德的来源,归之于过去的传统,更没有认为今天的无产阶级应该去接受过去统治阶级的衣钵(即使是其中的某些合理因素)。

相反,那种认为,历史上的道德价值有一些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那一派却提出了下列的理由:

(一)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斗争性,同样也存在着同一性。马克思并没有否认“共同道德”的存在。他们引用了马克思在他起草的《国际协会临时章程》,章程中写道:“这个国际协会以及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之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他们也引用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所说的:“封建贵族社会、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种道德论代表着同一历史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所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正因为如此,就必然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不仅如此,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有些人并列举了这种共同的道德规范的三种基本情况。(1)它所保护的是不同阶级的共同利益,如社会公德中的遵守公共秩序。随着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这部分规范上的共同性会越来越突出;(2)它保护不同利益的共同需要,例如,“切勿偷盗”,虽保护财产的内容不同,但这种保护财产的需要则是各阶级所共有的;(3)它保护人的某些基本生存权利。例如,不得随意杀人,尽管有的地主不顾这个准则随意杀害农民,但这种行为都不是地主阶级舆论所认可的。

(二)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之所以存在着共性,其原因在于产生这种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也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经济结构却有两个主要的共同因素:(1)在奴隶制社会、封建地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肯定财产私有制的合理性;那么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类似的共同因素呢?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但它并不否认个人拥有一定的生活资料的合理性。无故掠夺或侵犯私人的生活资料非但是不道德的,而且是违法的;(2)在不同的社会中(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商品经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关系,对于人们的行为还提出了一定的道德需求,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价值,例如,等价交换、买卖公平等。这是经济法则,也是道德法则。(www.xing528.com)

(三)道德继承的标准不仅具有阶级性,而是科学性、人民性和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以哲学为例,它的阶级性是很强的,但是马克思还挖出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核心,因为它具有科学性,虽然黑格尔的哲学和马克思的哲学是根本对立的。

还有人不仅承认道德的阶级性和斗争性,而且也认为不同阶级道德之间还有其共同性和继承性。他非但主张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其客观规律性,能为各阶级服务,而且还认为有些道德规范也是可以批判地继承的。他不仅引用了恩格斯所提出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同时存在的三种阶级的道德论具有共同因素的话,而且还主张,在承认各阶级的道德是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各阶级本身阶级地位产生和前提之下,新道德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我国无产阶级新道德体系正在逐渐发展,最后一定会建立起来,但目前还处于过渡的历史阶段,有许多非无产阶级道德价值还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

至于哪些过去的道德价值可以批判地继承,他们曾以毛泽东刘少奇同志引用过的我国一些古代格言为例,此外还列举过孔子的“过则勿惮改”、“既往不咎”等等。再如为了维持一个家庭,也需要有一些道德纪律,如父母有教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尊敬和奉养父母的义务等。在学校里要强调尊师爱生,而每一种职业也应有一些必须遵守的道德,如“救死扶伤”是医师的天职。这些对任何阶级都应该这样要求。

我们比较同意历史上有些道德价值是可以继承的看法,而对于那种否认历史上的道德价值可以继承主张提出以下几点商榷的地方。

首先,我们同意道德是从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中产生和发展的这个主张。我们也反对那些宣扬所谓无产阶级必须师承过去统治阶级道德传统的观点,反对那些“到故纸堆里,从整理和分析、批判、摘引、宣传解释古代道德训条”的观点;反对那些主张“无产阶级道德不是从无产阶级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它的阶级地位中产生的,而是从过去统治阶级道德的某些优良传统一脉相承而来”的观点。我们认为这种反对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据我们看来,问题不在上述这些情况方面,而在以下的三个问题:(1)对立阶级之间除了具有利益冲突的一面以外,是否还具有一些共同之点?(2)过去的统治阶级道德价值除了基本的糟粕一面以外,是否还有一些可用、可取的东西?(3)对于过去阶级道德的某些方面是否可以批判地继承?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要求的,而任何一个阶级的道德则恰恰是以能够反映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和要求为前提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切道德的评价都是不同阶级本身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反映,都是用以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一切阶级都是要从反对其敌对阶级的道德传统中树立和发展自己的道德的。”而我们则承认历史上各个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的道德规范,因为马克思从来不否认“共同道德”的存在。我们首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强调道德的阶级性和斗争性的,但同时他们并没有否认人类道德的共同性。其次,我们认为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例如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的道德基本上是维护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服务的,但是资产阶级即使为了本阶级的利益,也要考虑适当地增加工人阶级的福利,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资产阶级创造更大的利润。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设法把工人的富裕、安适的家庭生活,共同的娱乐卫生活动,子女从幼儿园大学的教育都包下来了。这样他们就使那里的工人感觉到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和这个工厂的成败具有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情感。在这里,资本家在本质上是在对工人进行剥削,但在某些方面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还要遵守一些公共道德。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人说:“从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革命立场来看,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正是过去社会最肮脏、最反动的糟粕,因而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就不可能从过去统治阶级那里吸收其道德‘精华’”但是他们又认为,在过去非劳动人民的道德遗产中,主要是在其中先进人物的道德理论、道德思想中,往往也会歪曲地透露一点客观真理,提供若干思想材料。这些东西,在今天的一定场合,一定条件之下,还多少可以有点用场。那么,我们不明白,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到底完全是“最肮脏、最反动的糟粕”呢,还是也有一些“可以有点用场”的“精华”呢?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讲得很清楚:“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的条件……”[83]可见在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也有民主性的精华,而不完全是糟粕。

至于传统道德能否批判地继承的问题,那种反对继承的一派认为,应该把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观点当作一种思想材料承受下来,首先加以消化,然后按照无产阶级的需要,把它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使它不再成为原来的东西。他们把传统道德比作粪便用来肥田,而不能搬来充作粮食。我们认为,粪便对人而言,完全是被排泄出来的糟粕,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说它可以用来肥田,那是指它有促进植物成长的化学作用,也可以说它对植物有营养价值。但是我们知道,植物对人类有营养价值与粪便对植物有营养价值,这完全是两回事。从这个意义讲来,传统道德作为粪便乃是人类的糟粕,即使经过什么化学变化,也不可能对人类有营养价值,结果是不能继承的。其次,他们强调对于传统的道德要首先加以消化,经过消化之后,就把它从根本上改变过来,使其不再成为原来的东西。根据我们的理解,我们所消化的是食物而不是粪便,这就是说,被我们所消化的食物必然既包含有养料,也包含有废料,消化过程是把食物加以分化,吸收其养料,使之变成我们自己的脂肪血液,排除其渣滓。因此,既然说传统的道德可以经过消化,吸收其营养,那就至少承认其中还有一部分养料,而不是糟粕。第三,现在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似乎批判就是抨击,就是抛弃,就是打倒。但是我们认为批判就是扬弃,把它的合理部分加以发扬,把它的不合理部分加以抛弃。那么反对继承的一派,为什么对于过去的道德的批判就只“弃”而不“扬”呢?对传统的道德论的批判揭露了它的不合理部分而不承认它也有一些合理因素呢?这是否与正反合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相符呢?第四,关于敌对阶级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问题,反对继承的一派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存在着两个敌对阶级的道德,在阶级道德的发展史中存在着两种道德传统,它们构成了对立面,在互相斗争。而在互相斗争中,一方消灭了或改造了另一方。但是我们知道,两个对立面不仅有其斗争的一面,而且也还有其共同的一面,还有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一面。一方影响了或作用于另一方。第五,反对继承的一派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一切关系和一切矛盾都是阶级的关系和阶级的矛盾,因而,阶级社会的一切道德就都只能是从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一切有关道德的社会现象,都是从作为社会的人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出来的。人们关于道德的观念、标准、原则和规范等等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所以道德除了从阶级斗争中之外,还从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产生。道德除了在阶级与阶级的对立的斗争中产生以外,还在人与自然界的斗争中,在科学实验这些人与人的合作关系中产生。例如,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制造一架机器,往往需要千百种零件,这就要求大家能分工合作,在这里就有可能发展责任感和互相合作的道德精神。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进行某种实验时,要求认真负责,精细准确的精神,而这种道德价值就不是从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而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养成的。

总之,我们觉得这种认为道德价值只能产生于阶级斗争中,而无产阶级道德只能产生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其阶级地位,而不能批判地继承任何过去的传统的主张,颇有点偏“左”的倾向。这个问题还值得大家继续研究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