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法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件审理告一段落,判决生效后,双方各自依法履行义务不在话下。人民法院只能根据双方的陈述理由和辩论意见,对出示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判断,依据法律法规对诉讼请求进行公正的判决。而由案件衍生出来的涉及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法院是不能包办解决的。然而,“案结事了”并不能解决母子俩生活中的多种困难,不能抹平妈妈心中的创伤,也难以抹掉我的心理阴影。

法院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案件审理告一段落,判决生效后,双方各自依法履行义务不在话下。可是,离开法院的我脑海里久久地闪动着那位哭诉的母亲的影子,她们母子虽然争到了胜诉,回到现实生活中却还有许多困难要面对。

人民法院只能根据双方的陈述理由和辩论意见,对出示的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判断,依据法律法规诉讼请求进行公正的判决。而由案件衍生出来的涉及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法院是不能包办解决的。

这母子俩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与死神的搏斗,孩子的生命算是保住了,可是这个孩子以后的生活将异常艰难,也就是说,有生命力的他却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了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子,妈妈丢掉了国营企业的工作,家庭收入减少,支出却越来越大。妈妈常年照顾着自己的儿子,日夜经受着煎熬。还要与医院不懈地“争斗”。争取更多的钱是为了生活和治病,争强斗气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其实也是发泄自己心中的烦闷。几年前,这个争来闹去的家庭也破碎了,父母离婚了,孩子的生父离她们而去,可怜的孤儿寡母在社会的底层艰难地生活着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妈妈的精神状态肯定是非理性的。由于扭曲偏执的心理驱使,她敌视那家医院、仇视社会。认为那家医院害了她的儿子,毁了她的家庭,毁了她们母子今后的一切!所以,她咬牙切齿地和那家医院“决斗”。她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人人都在欺负她们,法院也是一样,没有公平可言。因此,时常不顾一切地发泄胸中的愤懑。她到处投诉,出入多个信访部门,以各种手段给政府部门施压。这些所作所为一方面给相关部门处理问题造成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只能更加加剧她自身的负面性情绪,以致成为病态心理。而这些也是法院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问题,是谁也替代不了这母子俩的。医生修复了她儿子的心脏,却难以修复妈妈那颗破碎的心灵。儿子的终身残疾、家庭的破裂解体、妈妈的心身煎熬,只能由她们母子俩承受。局外人是无法体会到的。

脑出血后造成的损伤是无法治愈的,主要表现为癫痫,而且有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发作。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成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导致患者连吃东西都要用鼻饲。小患者12岁了,身高只有一米左右,大小便都需要护理,自己不能行动,还要忍受谁也不能代替的病痛的折磨。按常人理解,接大小便等生活护理的事大家都能够体会其中的辛苦,认为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只是辛苦一点。可是,他的妈妈要天天给他换纸尿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如此照料,偶尔疏忽了,可能就得要洗被褥了。常人对鼻饲了解的比较少,许多人不知道其中的艰辛。鼻饲就是要把各种食物打碎,做成稀糊糊,用注射器通过鼻饲管打到胃里。打快了,会造成呕吐,打慢了,推注射器的手会很酸痛。鼻饲喂食需要定时定量,妈妈每天要为他做饭、喂食,营养摄入不够还会影响身体体质,更容易患病。外人听到这么复杂的事都会感到紧张,而他的妈妈却要餐餐如此地喂养她的儿子。更恐怖的是,小患者的身体和智力都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摧残,不能正常思维和与外界交流,只有他的妈妈能够与儿子进行语言交流和感情沟通。孩子时常会因为自身的难受向妈妈发难,当然,妈妈有时也向可怜的儿子发火撒气,这娘俩的精神世界,外人谁也无法进入。还有……不必多说了,想想就难,越想越觉得她们的生活太不容易了。(www.xing528.com)

我同情那位患儿的母亲,但是我无能为力,无法帮助她们。我理解那位母亲撕心裂肺地呼喊的情感,但并不是赞同她的那种不理智的做法。我愿意与合议庭一起公正地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甚至实事求是地针对她们的困难处境适当照顾一下。然而,“案结事了”并不能解决母子俩生活中的多种困难,不能抹平妈妈心中的创伤,也难以抹掉我的心理阴影。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有些疾病是难以治愈的,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能治愈,只能是通过有效地治疗而得到好转。而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过高地期望医院和医生的治疗水平,希望所有的疾病都能够治好。

我们不能期待心脏外科的大夫一眼就判断出是脑出血,而且不可能提前就做脑部CT去排除有没有脑血管异常(这个小患者很有可能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有先天性的异常),这些也应该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理解医院和医生。

但是,意外事件总是在各种客观因素的复杂关联中发生了。灾难落在这个家庭,不幸落到这个无辜的小孩头上。当家庭遇到突发事件,一定要理性地应对灾难,切不可头脑冲动、不顾一切。这个母亲的性格可能比较刚烈,伤害了周围的人,包括她的亲人和朋友。这个母亲的心理可能比较偏激,想问题、说话、办事过于急躁,结果却是越搞越复杂了。

陕西那家医院遇到了这个意外事件,也得承担应有的赔偿责任。虽然作为被告的医院感觉很亏,既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赔偿费用,又落了个败诉的名声。每次开庭时,他们都要从陕西赶过来,聘请的律师可以换,当事人却不能解脱,面对原告的指责忍气吞声,还要维护医院的权益。但是,经过几年的审理,能够得到“案结事了”,比起胜诉的原告继续承受痛苦的折磨,他们也应该知足了。而且还要认真吸取教训,严格医疗流程管理,为患者的安全把好关,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