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实用手册-感染病概况

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实用手册-感染病概况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平战结合的原则,即常态化的预防措施与传染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预防措施相结合进行预防控制。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限、患者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等措施均强制执行。以下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实用手册-感染病概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流行过程本身又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行为因素的影响。

传染病的预防是传染病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及时报告和隔离患者成为临床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平战结合的原则,即常态化的预防措施与传染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预防措施相结合进行预防控制。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经空气传播疾病、经飞沫传播疾病、经接触传播疾病和经多种途径传播疾病。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所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分类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40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是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限、患者和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等措施均强制执行

2.乙类传染病也称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也称监测管理传染病,是需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管理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我国的传染病报告例数、发病率和死亡率根据不同疾病呈现不同情况,下面我们将通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四类进行逐一阐述。以下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6年(2016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944240例,死亡18237人,报告发病率为506.59/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3/10万。

2016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206177例,死亡29人;报告发病率为15.04/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021/10万,分别较2015年下降9.88%和19.23%。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926287例,死亡2569人;报告发病率为67.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19/10万,分别较2015年下降6.21%和上升5.52%。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66765例,死亡709人;报告发病率为4.8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52/10万,分别较2015年下降39.98%和17.44%。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757094例,死亡14658人;报告发病率为128.18/10万,报告死亡率为1.07/10万,分别较2015年上升1.15%和9.86%。

2017年(2017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030879例,死亡19796人,报告发病率为509.5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43/10万。

2017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187346例,死亡33人,报告发病率为13.58/10万,较2016年下降9.73%,报告死亡率为0.0024/10万,较2016年上升14.29%。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926600例,死亡3106人,报告发病率为67.15/10万,报告死亡率为0.23/10万,分别较2016年下降0.62%和上升20.12%。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61775例,死亡658人,报告发病率为4.48/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48/10万,分别较2016年下降8.08%和7.74%。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888259例,死亡15842人,报告发病率为136.85/10万,报告死亡率为1.15/10万,分别较2016年上升6.76%和7.37%。(www.xing528.com)

2018年(2018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7770749例,死亡23377人,报告发病率为559.41/10万,报告死亡率为1.68/10万。

201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162322例,死亡22人,报告发病率为11.69/10万,较2017年下降13.93%,报告死亡率为0.0016/10万,较2017年下降33.33%。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928309例,死亡3163人,报告发病率为66.83/10万,较2017年下降0.48%,报告死亡率为0.23/10万,较2017年上升1.16%。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60426例,死亡653人,报告发病率为4.35/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47/10万,分别较2017年下降2.81%和1.67%。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911909例,死亡19332人,报告发病率为137.64/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9/10万,分别较2017年上升0.58%和21.22%。

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150752例,死亡27人,报告发病率为10.79/10万,较2018年下降7.6%,报告死亡率为0.0019/10万,较2018年上升18.8%。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890614例,死亡2999人,报告发病率为63.7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21/10万,分别较2018年下降4.6%和5.7%。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79642例,死亡360人,报告发病率为5.70/10万,较2018年上升31.2%,报告死亡率为0.026/10万,较2018年下降45.1%。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951265例,死亡21590人,报告发病率为139.72/10万,报告死亡率为1.55/10万,分别较2018年上升1.5%和11.1%。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我国法定传染病病种增加至40种。2020年(2020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806728例,死亡26374人,报告发病率为413.63/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8/10万。

2020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106894例,死亡25人,报告发病率为7.61/10万,较2019年下降29.4%,报告死亡率为0.0018/10万,较2019年下降5.3%。二是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发病779556例,死亡6558人,报告发病率为55.53/10万,较2019年下降12.9%;报告死亡率为0.47/10万,较2019年上升1.2倍。报告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2020年法定传染病病种新增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三是报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58253例,死亡262人,报告发病率为4.15/10万,较2019年下降27.2%,报告死亡率为0.019/10万,较2019年下降28.1%。四是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1728491例,死亡19443人,报告发病率为123.13/10万,报告死亡率为1.39/10万,分别较2019年下降11.9%和10.4%。

图1-1 2016—2020年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例数统计

图1-2 2016—2020年发病率排名前11种病

图1-3 016—2020年排名前10位死亡病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