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恩历史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分析解读

《科恩历史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分析解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最适合于称呼以“九月小组”成员为主体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为了看清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论述。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技术即是其独特的方法论,正是这种方法论使分析马克思主义成其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那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否被称为一个学派呢?

《科恩历史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分析解读

20世纪80年代,以“九月小组”成员为主体开创的工作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那么,他们的工作应该称作什么名称呢?当时,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不同的回答,真有点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味道。究其根源,在于“九月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在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这样,从不同的根据出发,他们的工作就有了不同的称谓,比如:“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博弈论马克思主义”“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12]等,我国也有学者称之为“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等,不一而足。如果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名称(语词)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指称同一个事物对象,也就是说这些概念的外延相同,正像昏星和晨星这两个不同的专名指称同一个对象一样。

问题分析到这里,剩余的就是一个正名问题,因为“名正”才能“言顺”。我们知道,1981年埃尔斯特在芝加哥大学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课程名称后,1986年罗默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为书名编辑当时“九月小组”一些成员(另加上伍德)的代表性论文,赖特也坚持“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称谓,他的一本书[13]中有一章就以“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为标题。虽然科恩最初建议称呼他们所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事业为“非胡说的马克思主义”,但他也接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称谓,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证明这一点[14]。至于其他的名称,或者是说了“九月小组”中部分成员的工作甚至部分成员工作的部分方面,比如:博弈论马克思主义、新古典马克思主义、理性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等,或者是不够准确,比如,如果称呼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为“学派”,一则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本身不具备一个学派的基本要求,例如,比较严密的团体、基本一致的学术主张等,除非我们削足适履,更改“学派”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况且,科恩本人明确表示他们的前期工作可称作学派,但后期就不可以了[15]。同时,现在国外的学术界也一般称之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analytical Marxism)。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名称最适合于称呼以“九月小组”成员为主体开创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事业。

既然我们称之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那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又是什么呢?可以说,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研究路径或者研究方法,也指一个松散的学术研究团体,还是一种研究的思潮或现象。如果一定要定性的话,那是非常困难的,就像社会主义这个概念一样,它是一个含义承载过多的概念,任何一个规定都是一种相对其存在本身而言的片面解释,很难反映事物本身的全貌。当然,不能说因此而不给任何事物以定位,那样的话,世界就会一片混沌。为了看清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论述。

1.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研究方法,或者说是一种研究路径

根据我们掌握的文献资料,最早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品出自具有分析传统的哲学家G.A.科恩和艾伦·伍德之手。科恩和伍德最先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注释性和概念性的”解读,前者的论文是1970年发表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批判》[16],后者的论文是1972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义的批判》[17]。如果说渊源的话,就我们接触到的资料,这两篇论文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文献。而这种研究路径成为一种有影响的方法,则以前面所提到的1978年科恩、肖和埃尔斯特的三部代表性著作为标志。可以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肇始于有分析哲学传统并有社会主义承诺的哲学家,并继而在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等学者那里获得广阔的市场。

至于说科恩和伍德是不是最早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有学者给出反对的资料:“早在1956年,一个挂名为‘语言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就在波兰出现了。其代表人物是原东欧‘异端’哲学家亚当·沙夫和W·科拉也夫斯基。波兰学派的出现,既反映深刻的历史渊源,也反映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波兰学派包含有两种思想倾向:一种是新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阐述人道主义伦理的倾向。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上述第一种倾向发展不明显,而第二种倾向则发展成一个颇具影响的派别:波兰人道主义派。”[18]如果这一资料是真实的,那么就为这种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提供了更早的发端地,虽然还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波兰学派之间有直接的学术联系。

如果要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它的名称其实已经表明这是一种含有独特方法论路径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路径的表现是:强调细节、阐释的明晰性以及论证的严格性。这一风格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有效融合,产生出独特的英语圈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技术即是其独特的方法论,正是这种方法论使分析马克思主义成其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再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承诺远远没有对分析技术精确性的承诺来得坚定,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方法论是他们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命题的工具,是他们从事自己事业的逻辑前提。

再者,科恩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方法论”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学就的方法论,而是需要“一个训练过程”“一个学徒期”才能掌握的分析技术。对这一点,我们甚为赞同。以数理逻辑的分析技术为例,如果只学基础的逻辑理论、演算系统以及推演方法,一个学年就差不多能够基本掌握;但是,如果要真正掌握数理逻辑的分析技术并将之转化为一种思维方法,没有三五年的训练和熏陶是难以实现的。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一种研究路径。

2.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研究团体(www.xing528.com)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研究团体,至少是一个松散的研究团体,这一点没有太大争议,但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个学派却有很大的争议。在国内外有人主张为一个学派,如余文烈、罗默(早期)等人;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如科恩(后期)、韦尔、段忠桥等人。那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否被称为一个学派呢?我们得听听科恩和罗默等人是怎么说的。2005年3月,在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科恩的办公室里,科恩明确对笔者说:“最初我们的‘九月小组’是可以被称为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学派,但后面就不可以了。至于具体的分界时间,我现在很难说清楚。”[19]这至少说明,“九月小组”在发展中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工作还是相对比较紧密的,后来则基本上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但仍然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非常好的平台。

英国约克大学的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曾经指出,“无法认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形成了一个由共同的学说联合而成的学派,因为他们的历史包含着重大的分歧。但是,尽管存在这些分歧,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以应用分析哲学的技术方法和实证主义的技术方法而著称”[20]。这说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共同之处,但不是在共同的学说上面,而是在共同的研究方法上面。

罗伯特·韦尔同样认为,“不存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甚至在哲学中,分析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一个现象而非一个学派,或者最多只能说是一种风格独特的研究路径”[21]。虽然罗默曾指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诞生于1978年,标志是G.A.科恩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和J.埃尔斯特的《逻辑和社会》这两本书的出版”[22]。但是,他主编的两本汇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作品的书的标题则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1986)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1994),这至少说明罗默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个学派”的问题上是不深究的,或者说没有把重点放在这里,因为这只是一个发展史问题。所以,我们这里只强调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松散的研究团体。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松散的学术研究团体有一定的组织性,成员比较固定,会议时间和地点也比较固定,这个团体又被称为“九月小组”或者“非胡说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关于小组的形成过程,我们在前面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指出,这个松散的研究团体看起来似乎不太重要,但是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学界中一种引人注目的乃至有影响力的研究现象的过程中,它有非常大的贡献。

3.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研究思潮或研究现象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一种于20世纪70—80年代出现在英美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这是国内很多学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定位为一种思潮,它就成为国外马克思主义诸多思潮之一种。那么,思潮是什么?顾名思义,思潮就是思想潮流,是思想之一种,是思想的比较集中的表达和传播。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确就是一种思潮。至于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现象,这主要是罗伯特·韦尔的说法,他明确指出,“分析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一种现象,把它看作是一个运动或学派就是错误的了。把它看作是一种理论甚至一种“范式”(不管这一负载过多含义的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同样是错误的”。但是,“另一方面,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现象却将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路径带到了一起,这是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运动从来没有过的”[23]。同时,韦尔指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有好几种,它们在研究路径、研究方法甚至研究内容的深浅程度都有所不同”,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只能称之为一种现象,而不能用一个其他的概念来概括之,否则,都容易“以偏概全”。之所以主张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研究现象,主要是因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之间,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无法用一个范式概括之,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承认它是一种存在的现象。这个概念似乎没有什么不对,它囊括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表现情况,但是它又太宽泛了,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被称为是一种现象。

我国学者在看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时,很多时候大体上把它看作是一种新的研究思潮或者研究现象,这个术语强调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历史性把握;而前面第一种观点是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这个角度上把握,第二种观点是从其学者群体的组织性方面来把握。我们认为这是各执一端,都没有什么错,只要大体上的概括符合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情况即可,而不需要太多执着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换句话说,只要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判定符合事实本身,那么这几种概括都是可行的。一般说来,我国对这一思潮现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一本被翻译成中文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科恩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1989年2月出版;接下来是1989年3月翻译出版的肖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第一本比较系统地介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余文烈先生的《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1993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最早介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论文大概是崔之元先生的《功能解释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第6期。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学者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是比较及时的,与国际学界有非常紧密的学术联系。

如果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做一总结,那么我们可以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文本早在1970年就已经出现,标志是科恩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批判》;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有影响的研究路径或方法开始于1978年,标志是科恩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肖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和埃尔斯特的《逻辑与社会:矛盾与可能性》这三部代表性著作的出版;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思潮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标志是刚提到过的1978年的三部代表性著作,加上1985年科恩、埃尔斯特和罗默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以及1986年罗默编辑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集的出版。在本书中,我们一般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看成一种研究路径或方法,有时候也会把它看作一种研究思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