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许应华韩大猛摄影文集:广东影像(1)·文化艺术

许应华韩大猛摄影文集:广东影像(1)·文化艺术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由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整合组建广东广播电视台。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活动家。曾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函授学院广东分院院长。广东著名资深摄影家、活动

许应华韩大猛摄影文集:广东影像(1)·文化艺术

Photography, Film, TV, Animation

广东被中国摄影界称为摄影大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这块土地上产生了邹伯奇的中国第一台照相机,林希之的公元牌第一个胶卷和相纸,创造了中国摄影史上的许许多多的第一,走出了沙飞、石少华、郑景康、陈复礼四位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大师”称号的摄影家,还有当代一批像银河中闪耀光芒般的摄影家群星。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58年,会员遍布全省各行各业,以坚持文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在几代领导的接替贡献和全省摄影人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摄影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广东摄影人积极投身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和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在中国摄影艺术展、中国国际摄影展曾经取得13连冠的优异成绩。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多次举办广东国际摄影艺术节等大型国际性摄影活动,是全国乃至海内外摄影界的著名摄影艺术机构。

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和著名影星阮玲玉、胡蝶、陈波儿都是广东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珠江电影制片厂就以大量富有岭南特色的影片在中国影坛独树一帜。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有故事片《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大浪淘沙》《跟踪追击》等。这些影片不仅真正赢得了广东乃至全国观众的喜爱,也确立了岭南电影在中国影坛上的地位。在南粤电影史上,已故的珠江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珠影”)第一任厂长王为一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祖籍并非广东,但他有意识地在电影中树立岭南气质,是岭南电影的拓荒者。1979年以后,随着中国电影第二个高潮的到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的珠影,先后摄制了《春雨潇潇》《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乡情》《逆光》《乡音》《廖仲恺》《三家巷》《阿混新传》《雅马哈鱼档》《孙中山》等影片。十几年间,珠影先后有数十部故事片和科教片在国内外获奖,它们无不风靡大江南北,开创了南粤电影事业的高峰。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珠影与中国国内其他老牌电影制片厂一样,面临着新的转型。珠影开始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主旋律精品影片的创作拍摄中,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1996—2002年的《军嫂》《安居》《龙飞凤舞》《赛龙夺锦》《走出硝烟的女神》和《荔枝红了》6部影片先后6次获得中国电影最高奖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其中潘予在《安居》饰阿喜婆一角,获得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和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如此成绩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实为凤毛麟角。

1949年,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成立,电台频道有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广东卫星广播)、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城市之声、音乐之声等,是改革最早、规模最大、资源最多的省级电台之一。广东电台新闻台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广播频道,它曾创下多项中国广播界的“第一”,如《九十年代希望广场》首次将电台直播室移至街头现场,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办看得见的广播”,《今日热线》是中国广播界最早开办热线电话讨论的节目,该节目广开言论,针砭时弊,被评为全国优秀广播栏目。

1959年,广东电视台成立,是我国建台最早、发展最快、最具有影响力的省级主流媒体之一。主要电视频道有广东卫视、珠江频道、体育频道、公共频道等,其中,广东卫视以“活力中国、前沿广东”为定位,以具有岭南文化特色、较强全国影响力的频道为目标;珠江频道,开播28年来,以本土化、区域化、贴近性为指导,先后推出《万紫千红》《万花筒》一系列品牌节目与《公关小姐》《情满珠江》等优秀剧集,成为了南粤观众家中地地道道的“老友频道”;1997年诞生“最长寿综艺”——粤语电视戏曲栏目《粤韵风华》,一直到现在还在播出。

广东电视曾领时代之先大胆改革,如在全国第一个开办国际栏目《国际纵横》;1989年在全国第一个开办电视舆论监督栏目《社会聚焦》,后更名为《社会纵横》,是中国最早以舆论监督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1992年、1999年荣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奖”,在全国率先实行电视新闻直播,当时中央电视台采用的地方台新闻中,广东台实现首个三连冠。2004年,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成立。2014年由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整合组建广东广播电视台。

从2005年开始,广东动漫风生水起。以广州为代表的部分地市较早就出台动漫产业扶持政策,时至今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巴啦啦小魔仙》《快乐酷宝》等动漫片不断刷新动漫票房、收视、授权、衍生产品销售等各项业绩纪录,其强大实力被中国动漫学会会长余培侠誉为半支“动漫国家队”。2018年10月在广州举行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CICF EXPO与AGF玩出名堂游戏博览会(AGF)双展联办,汇聚潮流与动感创意。参展的漫画平台阵容强大,基本囊括国内线上线下最有实力的漫画运营、制作机构,16家平台带领观众感受最前沿的漫画文化潮流。

著名摄影家梁惠湘(广州)
Renowned photographer Liang Huixiang(Guangzhou)

梁惠湘(1930—2012),惠州人。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活动家。长期从事新闻、出版、摄影工作。曾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函授学院广东分院院长。1989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开拓杯奖”,被誉为“我国摄影界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标兵”;2006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评选的全国“突出贡献摄影家”称号。

他大力倡导摄影要有中国民族风格,强调摄影要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摄影虽然要求真实,但可以通过表现手法和命题来升华意境,这样作品才富有神韵,格调才高。摄影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尤其是文学修养,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都应有所涉猎。摄影是一种美的艺术,与其他所有艺术一样要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让照片“言之有物”“表之有情”,就需要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单纯用眼用手,还要用心去拍摄。

广东著名资深摄影家、活动家有简捷、林杨、陆青山、梁惠湘,胡培烈,李伟坤、李洁军、张健昌、赵慕志、梁伯权、梁祖德、梦珊、崔柏桦、蔡俊三、何廉、何煌友、张超、林孙杏、利智仁、廖衍猷、廖衍强、黄旌整、林星,蔡江瑶、冯平、农国英,蔡焕松、朱穗风、陈兴华、黄炽和、郑解康、蔡少华、李凤贤、梁演锴、郭小宁、陈俊生,陈安、梁力昌、梁锦波、钟荣健、谢墨、安哥、叶健强、蔡惠中、公元、全燕荣、沈玲、黄小安、冯大广、袁家骅、王琛、刘炽棠、严亮、李楠、李志良、罗旭、廖宁、黄汝广、刘定锐、金绮兰等。

做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自主参与能力迫在眉睫,“非遗”图片拍摄也对摄影人提出更高要求。2011年新春,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摄影大赛,组织广大摄影爱好者拍摄“非遗”。摄影人积极参与,“重重包围”,拍摄民间艺人技艺,让更多民众认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精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尽力抢救整理、宣传推介“非遗”项目。

迄今在广东主办、协办的各类全国全省性摄影展览、比赛已达近千个,共展出影作数万幅,在国内外主办、协办各类型影展数十个。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举办的国际性影展影赛的奖项上百个,荣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举办的全国性影展影赛奖项数百个,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各出版社等出版各类型摄影作品集100多种,摄影著作、文集等200多种。

文化遗产齐摄录(广州)
Shooting together to record cultural heritage(Guangzhou)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发生大地震。一批批参与抗灾救灾的优秀摄影家,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祖国需要他们的时候一样,第一时间冲到前线,用镜头记录了历史和人民抗灾救灾不畏艰险的精神,报道灾情、记录史实,以镜头传递信心和希望,展现了中国摄影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文艺界一支特殊的抗灾救灾队伍。4月25日,由省新闻摄影学会、省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广东‘4.14’玉树抗震救灾”新闻摄影展览在广州文化公园展览中心展出,社会各界踊跃参观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摄影图片及文字记载说明,凝聚力量爱心传递真情,摄影人与广大群众一起热心捐款捐物,弘扬了伟大的抗灾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摄影界玉树抗灾新闻展览(广州)
Guangdong photo exhibition about Yushu Earthquake(Guangzhou)

广东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大展(广州)
Guangdong holds Photo Exhibition to commemorate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up(Guangzhou)

2018年11月4日,由广东省文联主办、广东摄协承办的“时代影像——广东改革开放40载变迁摄影大展”开幕。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0年来,广东摄影人不断用相机真实、全面记录了广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各个领域、层面的傲人业绩。通过摄影展品的艺术感染力,以典型的影像瞬间见证历史,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省摄协专职副主席郭小宁等向省文联、《中国摄影报》领导介绍展览入选作品。

本次摄影大展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具有典型性、节点性、时代性的纪实影像,展示改革开放40载广东经济腾飞、社会繁荣昌盛、民生和谐幸福的历史变迁宏大图景。此次摄影展的策展特点是形成每组两幅的布展结构,前后连贯,多种比照,还专门选编了多个组图。观众走进展馆浏览每一个画面,关于改革开放的记忆、诗意、思绪,穿越时代的变迁全程……

第十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于2014年11月21日起在广东清远连州举行,为期一个月,“再造奇遇”的主题展览也同步举行,以探索中国当代摄影的实践历程。连州这个偏远小城,因摄影而闻名,因举办了一个国际性的当代摄影节,逐渐成为通往世界的“摄影之城”,被世人所关注。为连州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大门之后,摄影艺术也更加深入到这个城市的生活中,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

摄影艺术对连州城市的影响超出人们的想象,以往从不敢迈进展场、无心靠近艺术品的连州市民,如今能带上一家大小与参展摄影艺术家一同欣赏、讨论作品。摄影让连州走向世界,世界因摄影而认识连州。中国摄影家们借此了解到国际摄影艺术展示的最新动态,国外朋友也了解到东方国度的摄影艺术和文化以及社会风貌。

十年展影一扇门(清远连州国际摄影节)
Ten years of photographic exhibitions open a door for Lianzhou(Lianzhou, Qingyuan)

民众参观国际摄影节(清远连州)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Lianzhou, Qingyuan)

2011年春节,粤东唯一的状元林大钦的家乡潮州金石仙都的家庙,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涌进了十余万民众前来参观当地的民俗摄影展览,摄影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文艺引领文明新风”的理想。活动展出的摄影作品,展现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勤劳创造美好和谐幸福的生活场面。看着各民族人民和身边的乡情乡貌,乡亲们特别兴奋,纷纷表示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感人且接地气的摄影展览,观后更让人领悟到民族风情的永恒魅力。

2017年,“月圆中秋最岭南——广东中秋民俗摄影大展暨颁奖活动”在289艺术园区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展出了以岭南中秋为主题的150多张优秀摄影作品。展览中,一张张获奖照片定格了岭南中秋精彩动人的瞬间,岭南各地的赏月吃月饼、烧番塔、拜月娘、烧禾楼等中秋民俗活动在镜头中被赋予了格外动人的魅力。通过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照片,不仅映照了“粤”味十足的岭南传统民俗,也体现了广东人对传统节俗的热爱。一些专家和观众表示,摄影作品为传统非遗节俗“点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www.xing528.com)

精彩影展下乡来(潮州)
Wonderful photographic exhibition is held in the countryside(Chaozhou)

摄影大展最岭南(广州)
Photographic Exhibition displays the excellence of Lingnan(Guangzhou)

电影大师王为一夫妇(广州)
Film grand master Wang Weiyi and his wife Zheng Xu(Guangzhou)

王为一(1912—2013),江苏吴县人,中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创建人、老导演,被业界誉为“中国电影的活化石”,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起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后参加抗敌剧团、任电影编导,曾亲眼见证第一代电影明星的光芒。他认为:“我们的电影为人民,电影终究是大众电影。”《珠江泪》《南海潮》开了岭南电影的先河,《七十二家房客》等喜剧电影更是树立了粤派喜剧的风格,首开南国电影流派。这些作品充满南国风情,岭南的建筑、服饰、民俗、戏曲,岭南人特有的语言、气质、家庭氛围、生活方式,一一呈现在影片里。

他还曾执导《八千里路云和月》《七十二家房客》《南海潮》《三家巷》等多部著名电影,曾获国家“优秀电影艺术家”等多个荣誉称号,跻身中国百名名导演之列。他执导的《阿混新传》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2011年,王为一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时感言:“我做电影做了78年,得到这个奖百感交集。我年纪大了,但我的电影心一直不死。”2012年,王为一以100岁的高龄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王为一和张良、梁信、丁荫楠、卢珏、孙周、胡柄榴、史进等一批优秀人才共同构建了岭南电影的独特风格。

王为一的夫人郑旭现已90多岁,自解放战争起她就从事革命文艺工作。2006年,王为一在郑旭的帮助下写出25万字的中国电影家丛书《难忘的岁月——王为一自传》的书稿,郑旭学习使用电脑把稿件打出来。夫妇二人赠书给我们时风趣地说:“想不到两个八九十岁的老伴能有如此愉快合作的时光!”

“我们是更想不到呀,如此编书不就是挑战不可能吗?”我们回答道。惊讶过后,我们更多的是庆贺祝福可敬可爱的这两位老人。

史进(1923—2017),江苏徐州人。1940年,他参加了抗敌演剧第七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华南文化工作团,在广东话剧舞台上活跃了几十载,也是珠江电影厂著名老影人。他的戏路正反兼能,表演风格蕴藉、深沉、酣畅、自然。在电影《跟踪追击》《大浪淘沙》《海外赤子》中塑造出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在表演艺术的探索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从舞台走入银幕,史进努力摒弃不适应电影表演的一些舞台表演习惯,将银幕上的人物演得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广受观众喜爱。

南国影星史进(广州)
Film star Shi Jin(Guangzhou)

2015年9月,人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梅州市也和祖国其他地方一样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有抗战老兵肖像画展、手印展和抗战老兵题材摄影展等,真实展现了梅州籍抗战老兵的民族情怀和精神面貌。很多老兵三、四代齐来观摩,老兵们向后辈深情讲述当年浴血奋战的经历。

所有这些动人情景被广东电视台等媒体详细记录,传播开去后又感动了更多的人。

广东电视台拍录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梅州)
Guangdong TV station recorded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Victory over Japanese invasion(Meizhou)

电视长播乡村间(肇庆高要)
Villagers watch TV in the countryside(Gaoyao, Zhaoqing)

蚬岗镇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就在各村建起多个开放式电视播映亭,至今一直坚持,这些电视播映亭起到了传播文化知识、丰富村民文娱生活的作用,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帮助了一代代人进步。这些电视机一旦用坏了便会尽快得到更新,而且从不会被盗。乡村文明由此略见一斑。

广东拍制电视剧起步较早,有些广东本土经典剧总能让人重温一遍又一遍,比如《万花筒》《开心廿四味》《老猫烧须》《都市笑口组》《开心吧》《古城笑事》《广州人家》等,见证了80后的成长,陪伴了90后的童年。《外来媳妇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冷暖两心知》《河畔人家》《情满珠江》《公关小姐》《外来妹》《东江纵队》《虾球传》《秋喜》《过埠新娘》《沙煲兄弟》《潜伏》等电视剧,反映了岭南各个历史时期、多个阶层的生活面貌,带给观众不可替代的回忆。

2000年开播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为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由陆晓光、王岗、刘卫平、杨甲年、王胜起执导,龚锦堂、黄锦裳、苏志丹、丁玲、郭昶、周晓滨、虎艳芬、李俊毅、彭新智、刘涛、钱莹、徐若琪、郝莲露等联袂主演,至今已经19年,剧集已超过3000集,可谓是中国史上最长寿的电视剧。其描述了广州老城区西关一个有着四个儿子的大家庭,娶了天南海北的四个外地媳妇,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又与各种人交往,产生了一系列喜剧故事。它是南方大都市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缩影,因为拍得真实、接地气,很有笑点,不仅仅成为了广州人的回忆,也是全广东人的回忆。

广东拍制电视剧(广州)
Shooting a TV play in Guangdong(Guangzhou)

拍摄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广州)
Shooting TV play 72 Tenants(Guangzhou)

2008年开播、延续至今的《七十二家房客》,根据著名导演王为一1963年的同名喜剧电影改编,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江电影制片厂合拍,总集数已达1700余集,出品人区念中、林西平、廖曙晖,编剧梁雄光、王为一、廖致楷,导演郭吴明、林书锦、蔡胜杰、林星云,由彭炽权、冯刚毅、黄伟香、容晖、郑钤丹、林星云、董潼、卢家全、潘结、李富贵、王莉莉、郑竹翎、刘汗、鲁牛、吴家辉 、陈永红等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广州西关72家房客鸡公福、金医生、韩师奶、补鞋发仔、西洋蔡、奀妹、瑞叔、兰姨、阿香与房东太子炳、八姑、坚少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以及街坊邻里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他们清贫但彼此扶持,反抗以坏警局长牛大春、坏巡警三六九为代表的黑暗势力,弘扬社会正义风气。该剧的情节诙谐,人物性格鲜活,反映出本土生活、岭南风情和年代记忆,和其他本土自制剧一起为广东观众发出他们最喜闻乐见的声音。

动漫形象喜羊羊(广州)
Happy Sheep, a cartoon image, is warmly welcomed(Guangzhou)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动漫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美国、日本等动漫强国相比,中国动漫更多地挖掘民族文化故事。创作者通过动漫讲述中国故事,挖掘民族文化因子,开拓动漫行业的疆界。

广东动漫风生水起于2005年。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等为优秀代表的“动漫粤军”创作作品成绩斐然,享誉国内外。

广府动漫秀羊城(广州)
Guangfu Animation Show in the city of rams(Guangzhou)

在南粤动漫队伍中,广州军团出类拔萃。全国首家上市的动漫企业、首家市值超百亿元的是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动漫衍生产品销售批发市场在广州一德路;全国最大的动漫音像制品版权代理与销售商是广州市天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7年广州动漫文化产业几乎占了广州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动漫受众主要还是小朋友,展望未来,开发更多健康益智作品、进入全民动漫模式将是大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广州动漫不再满足于“圈地自萌”,而是以更自信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