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彭的诗:康乾布衣与斗鸡题画的研究

朱彭的诗:康乾布衣与斗鸡题画的研究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5]处在康乾布衣、寒士的文化圈之中,在地缘的牵引下,朱彭选择“不仕”“游历”“著述”的人生,也就不难理解。[34]朱彭的题画诗《题唐明皇斗鸡图》围绕画的内容“斗鸡”展开。[36]从这两方面谈,朱彭的诗和传统的斗鸡诗并无二致,落归之处也是“外作禽荒古有戒”,形成史鉴。

朱彭的诗:康乾布衣与斗鸡题画的研究

朱彭(1731—1803),字亦篯,号青湖,浙江钱塘(今杭州)诸生,著有《抱山堂集》[21]、《南宋古迹考》等,生平事迹详见阮元《朱征士传》、赵坦《朱征君传》。如同寒士文人通常所要具备的身世要素,“不仕”“游历”“著述”构成朱彭一生的三大主题:早年参加科举“屡试场屋不售”,于是“游江南,登钟山,泛江览金焦诸胜……”之后更是“徜徉湖山间,杖策吟哦,不以世态荣辱介意者三十载”;关于著述,除了裒集诗词成《抱山堂集》之外,朱彭“著书不辍,征文考献为《武林谈薮》《南宋古迹考》,皆毁于火;乃益刻励为《吴越古迹考》《南渡寓贤录》《书画所见集》……藏于家”[22]。地方名士乐贫著书,流连武林一地湖光山色、风俗人情、历史掌故,在杭郡成为文化传统,为“人间天堂”留下大量文献记录。仅举二人为例:徐逢吉,“西泠三子”[23]之一,终生不仕,远游四方足迹半天下,著《清波小志》等,朱彭颇为推崇,访得其墓并请阮元立墓碣;莫栻,朱彭之师,著有《清波类志》[24]、《瑞石山志》,仇养正诗云:“羡杀先生耐得贫。”[25]处在康乾布衣、寒士的文化圈之中,在地缘的牵引下,朱彭选择“不仕”“游历”“著述”的人生,也就不难理解。然而,他的生平横越乾隆一朝,面对康雍乾三朝经营之下的杭州繁华,选择优游江南山水窟,抒发太平盛世之风拂暖的幽情——从这点看,“寒士”或又不寒!《抱山堂集自序》中,朱彭回忆童年作诗至“今”,“忽忽五十余年矣,日月易逝,童已成翁,犹幸生逢盛世,得以徜徉湖山,杖藜行歌,陶写幽抱,譬之鸣鸟当春,和风鼓荡,而不自知其声之长也”[26]

王文治《题杭州朱青湖抱山堂诗集后》云:“扫除芜杂露真意,澄波无风青见天。”[27]拥有盛世之心境,自有盛世之诗境,既为纵情山水,即能中正平和之间复得冲淡旷远之致,郭麟评朱彭诗曰:“恬和醰粹,一本唐人。”[28]《抱山堂集》中,《早春山行》云:“一径入春阴,行行野趣深。早烟浮远浦,残雪秀疏林。问客少尘事,看山生隐心。何当结茆屋,长此寄清吟。”[29]《早秋山行》云:“一雨涤残暑,翛然郭外行。松凉人气健,山霁鸟声清。野老携锄返,樵童扫径迎。自欣往来熟,到处惬幽情。”[30]纯乎自然,春寒而成野趣,秋凉而变清旷,诗意澹远,不染俗世尘埃。再如王昶《蒲褐山房诗话》所摘朱彭佳句

桃花争晓色,湖水识春心。”“江云初过雨,春水欲平帆。”“秋林生澹月,烟寺出寒钟。”“早烟浮岸草,新绿入江船。”“云木浮春气,烟江聚晚愁。”“远岫明秋水,残峰恋夕阳。”“霜摧群木瘦,秋放一峰高。”“半山无夕照,万鸟共归心。”“白鹭岂知千古事,苍山犹带六朝秋。”“云净江天遥辨塔,潮回沙渚忽无田。”“满溪梅雨白连郭,一路桑阴绿绕门。”“滟滟花光遥映水,蒙蒙岚气欲浮春。”“春当三月原如客,人过中年欲近僧。”“病余人比寒山瘦,秋晚诗如落叶多。”“人当晚节多怜菊,天为重阳特放晴。”[31]

擅将自然的景与物拟人,巧用动词作为字眼带出境界,隽永深微,妙谛迭出。在人文渊薮的江南,景观的自然性与人文性通常相得益彰,朱彭的诗既能从江南名胜中获得山水奇趣,又能通过名胜的历史背景咏今怀古,重要者有系列组诗《湖山遗事诗》《西马塍杂咏四首》《瑞石洞杂咏三十八首》《澄江杂诗二十首》等。

朱彭古体“矩矱从容”[32],《题唐明皇斗鸡图》《走索行》是其代表作品,常见清诗总集如《湖海诗传》《两浙轩录补遗》《国朝杭郡诗续辑》等尽皆收录:

《题唐明皇斗鸡图》:“旭日射堂人影动,丹青黯淡烟光重。高叉一帧斗鸡图,矫首相看便惊悚。衣冠约略皆唐装,人物意态分毫芒。贾昌率童抱鸡至,花冠上指神扬扬,引开草色排春场。明皇勒马驻不发,左右环观颜色悦。洒将芥粉飒霜毛,熏得狸膏森战骨。低昂怒目光不定,金距盘拏各驰突。一鸡兀立峙上风,不虞失势遭颠蹶。一鸡佯俯旋耸身,意欲中人在仓促。由来狡狯岂自雄,外假蠢懦藏其锋。禄山雌伏定扬去,败奚请斩王应从。优容翻使全羽翼,骑骡西狩伤飘蓬。上皇白发归来晚,空教蜀道驱长坂。鼙鼓喧声动地来,绮罗香影随烟散。为问鸡坊尚有无,曲江宫殿长青蒲。外作禽荒古有戒,令我观图增叹呼。”[33](www.xing528.com)

《走索行》:“一夫导前鸣铜钲,有妇结束肩随行。三岔路口唤戏索,儿童拍手欢相迎。好事围场敛钱急,堵墙观者群争集。众中侧出掠云鬟,势欲腾空翻却立。回眸跃上神力超,两旁齐骇声喧嚣。娉婷意态独整暇,垂杨闲摆风中腰。高步堂堂一径拓,此时眼底如无索。往来络绎惊飙驰,失势一蹶力不支。翻身倒垂猿挂树,半寸脚尖钩索住。旋空忽作辘轳转,乱卷烟云目为眩。人羡精能伎俩无,我独相看为叹呼。耕耘纺绩弃不事,轻身重利宁良图。答云尊官莫嘲让,行乞由来非所尚。江田米少征税无,衣食翻悬一绳上。频年踏遍天涯路,泣下吞声难尽诉。哗然拥队人竞呼,鸣钲又向前村去。”[34]

朱彭的题画诗《题唐明皇斗鸡图》围绕画的内容“斗鸡”展开。在中国,以“斗鸡”为主题的诗歌历史悠久,美国学者高德耀著有《斗鸡与中国文化》一书,详尽梳理中国斗鸡文学传统,书中指出中国诗歌对斗鸡竞赛本身的描写普遍较为简洁,往往只给出少量的信息,突出“芥粉”“狸膏”“金距”[35]等几个意象,极少专注于对竞赛的激烈和残酷的描写;也指出中国文学家描写斗鸡,反映对人对事的态度,最终可归纳为“反斗鸡”思想。[36]从这两方面谈,朱彭的诗和传统的斗鸡诗并无二致,落归之处也是“外作禽荒古有戒”,形成史鉴。朱诗的妙处与独特性在于对斗鸡象征式的联想,构成传统斗鸡诗歌罕有的意涵:“一鸡兀立峙上风,不虞失势遭颠蹶。一鸡佯俯旋耸身,意欲中人在仓促。”斗鸡的消长之势正如唐明皇之于安禄山。从稳居上风到失势颠蹶,从“明皇勒马驻不发”的龙心大悦,到“骑骡西狩伤飘蓬”的白发归来,极写从得意到失意的落差与对比,究其原因正是在于唐明皇没有听信建言及时处死安禄山,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另一方面,阴谋家“外假蠢懦藏其锋”,表面示弱却是时刻意欲“中人”,行使突袭手段,显示安禄山的狡狯诡诈。斗鸡本是君主无道的体现,政治变局的走势又能以类比的方式浓缩在斗鸡的胜负之间,成为一代王朝的盛衰关捩,真为莫大的讽刺!

《走索行》,王德馨《雪蕉斋诗话》评曰“最足讽世。诗亦铺叙有伦,形容尽致”[37],提示读者从两方面解读。其一,走索是女子空中表演的惊险的绳技,朱彭对这一古老杂技的叙述精彩而能传神,诗中女艺人的技艺着实令人惊叹,“众中侧出掠云鬟,势欲腾空翻却立。回眸跃上神力超,两旁齐骇声喧嚣。娉婷意态独整暇,垂杨闲摆风中腰。高步堂堂一径拓,此时眼底如无索。往来络绎惊飙驰,失势一蹶力不支。翻身倒垂猿挂树,半寸脚尖钩索住。旋空忽作辘轳转,乱卷烟云目为眩”——如在目前,一气呵成!其二,诗歌揭示江湖艺人的生活艰辛,“江田米少征税无,衣食翻悬一绳上”,下层平民生存无法得到保障,无奈辗转乡村之间,靠卖艺为生——其中难诉的血泪是盛世的不和谐音符!

《题唐明皇斗鸡图》与《走索行》都是朱彭早期诗歌,时值乾隆一朝上升时期,所谓“讽世”云云恐怕并非诗人初衷。当嘉庆一朝来临时,衰世大幕拉开,惯性定格的盛世愿望与动荡现实的拉锯、反差才会真切地引起朱彭的心态变化。嘉庆元年(1796)是朱彭人生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朝廷征孝廉方正,他因年老固辞不就,最后错过踏上仕途的机会;也是在这一年,朱彭房舍所在地郭西发生大火,甚是惨烈,为此他做《丙辰冬十一月十六日记灾》一诗记录灾难过程的惊心动魄,庆幸的是他全家老小幸免于难,然而所著之书《南宋古迹考》《武林谈薮》《抱山堂诗话》《书画见闻录》[38]俱被焚毁,这让朱彭扼腕长叹;仍是在这一年,苗乱未平,教乱又起,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虽然战乱中心距离浙江尚远,但是战争犹如朱彭晚期诗歌中的“幽灵”时而出现,或许他的盛世之感动摇了!此后,朱彭诗歌愈发老境颓唐。嘉庆二年(1797),他为阮元做《招勇将军宝刀歌》,《定香亭笔谈》载:“元大父(按:阮元祖父阮玉堂)招勇将军,于乾隆五年征苗,有战绩,家遗佩刀。澹川(吴文溥)作歌后,两浙诗人继有作者。”[39]从乾隆初平定苗乱,苗疆保持安定达五十余年,如今再度动乱,朱彭感慨“呜呼安得再生将军镇苗疆,卖刀买牛输官仓,圣世服畴歌乐康”[40]。嘉庆四年(1799),和珅被诛,嘉庆下求言诏,朱彭看到平定白莲教的希望,又为之有感,《感事》诗云:“闻道朝班已廓清,长安棋局一时更。圣王首下求言诏,大将新开讨贼营。列阵风云生气色,据巢狐兔敢纵横?自怜白发三朝叟,闲向渔樵话太平。”[41]所谓“太平”已然强弩之末,朱彭诗歌开始连续出现“破庙”“废冢”“坏桥”“断碑”等意象,感叹“老去知无用,幽栖合闭门”,“晚来倾白堕,聊以遣黄昏”[42],《闻雁》所云“客枕不成寐,城头更漏残。西风吹月落,孤雁斗霜寒。陇蜀音书少,兵戈道路难。不知边堠火,曾否报平安”[43]尤显冷寂衰颓之状。在连续经历丧女、丧孙之痛后,朱彭的人生也走到了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