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决策特征及研究成果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决策特征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对学校教师在对三年级学生备课阶段访谈资料和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决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典型的特征:1.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与教材一致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于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在教学中更是生怕遗漏教材上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当成是教材内容的代名词。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语文课程如果教师完全把教材内容当成是圣经还可以完全运用教材上的内容。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决策特征及研究成果

(一)备课阶段教学内容的决策特征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就,基于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否则,尽管你忙忙碌碌,可能大多是盲目行动,难以成事,上课也是如此,必须有预先的备课。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体验学习经历的综合。一般地说,教学内容是要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据对教师备课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将近90%的时间用在对教学过程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上。可见,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决策在教师的备课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对学校教师在对三年级学生备课阶段访谈资料和教学设计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决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典型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与教材一致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已经习惯于把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在教学中更是生怕遗漏教材上的内容,把教学内容当成是教材内容的代名词。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语文课程如果教师完全把教材内容当成是圣经还可以完全运用教材上的内容。然而科学教师在备课时究竟要给学生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成了许多教师在备课阶段比较发愁的一件事情,因为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只给定了基本的教学结构安排,没有具体的明确教师想要的“知识点”。所以在科学教师的备课阶段,老师们在教学内容大的结构方面都是和教材上的结构一致,也就是说教师们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都是按照教材上大的环节来安排。

2.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增加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教材上对教学内容环节的安排更确切地说是告诉了每一部分活动内容的大致方向。如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看到什么的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看照片上的大树。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时大体与教材一致,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让学生看照片上的大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安全按照教材上安排的内容体系来讲就可以了。

在每次听别的老师上课之前,我们都要把老师下面要听的课的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参上的内容都提前理解一遍,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阶段的决策。在我对寻找教材上写的教学内容时我往往也搞不明白老师这节课每部分究竟要给学生讲什么内容。因此,通过对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每节课都必须把每个环节的内容具体化,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增加。

3.对教学内容的局部调整

教材内容是学科专家精心选择的内容体系,应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能说它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虽然教材编写者在设计某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时是紧紧围绕学科的品性和特点来进行的,但是教师在保持每一节课大的结构内环节下经常出现对部分内容调整的现象。如教科版三年级第一课第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是观察真正的大树。教材上是这样做这部分的内容提示的,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教材上的语言提示是让学生去观察大树前,首先明确观察的任务,究竟要选择哪一棵树进行观察,同时还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同时也要学会使用工具来观察。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完成之后,学生去观察校园真正的大树。教师在对这部分教学内容选择时并不想带学生去观察真正的大树,教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真正意图做了调整。

(二)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决策特征

尽管每一课的教学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其毕竟是静态的,与学生生成的新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在教师实际的教学中仍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而不是简单的执行和传递。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究竟有何种决策,与课堂教学前的备课是否一致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从听课的记录来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学的基本内容环节保持不变,但是一多半的课都对教学内容做了调适。根据课堂观察资料和访谈资料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决策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忠实的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另一种是对教学内容的调适。(www.xing528.com)

1.忠实地执行教材内容

三年级:《蜗牛》一课,是学生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在教材中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我所观察的蜗牛;第二部分是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是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是饲养蜗牛的方法。在这一节课,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和教材的内容和结构都保持一致。另外与教学结构和内容保持一致的还有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的第一部分内容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片讨论谁被谁吃的关系,第二部分田野里的食物网是在学生认识田野里的生物的基础上,了解水田里的动植物间的关系。教师的教学内容选择几乎与教材内容一致。

2.对教材内容的调适

(1)对原有内容的部分替换

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是三年级课的起始课,教材中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教师引导,组织学生看这幅照片上的大树,让学生仔细看图,看能否发现梧桐树的特点。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回忆一下曾经见过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亲自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的内容。第三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观察真正的大树。让学生思考如果来到一棵大树下,最想观察什么?怎么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教师在进行第三部分的内容观察真正的大树时主要是让学生制订观察大树的计划。按所制订的观察计划观察大树的活动被当成了学生的作业留到了课外,教师对第三部分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校园里的树木》一课,教材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怎么样观察树木,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木,分小组进行观察,同时组织学生讨论观察一棵树的方法顺序,让学生给大树画一张简图。第二部分是观察记录一棵树,让学生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并且将观察记录写在纸上。教师在第一部分将内容调适为让学生汇报上节课观察树的情况,同时讨论一下观察大树的方法,让孩子们画树的图。(让学生按教材上树的形状画)第二部分,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简单述说观察记录一棵树的方法。教师讲解拓印树皮的方法。让学生学写树的观察记录。教师虽然比较认同让孩子们亲自去室外上课可能效果更好,但是还是碍于安全问题做了调整。

(2)对原有内容的减少

四年级:《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在这一课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状态。在该课第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描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状态,在观察食盐溶解的基础上,将食盐换成沙子,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第二部分是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状态。为了充分了让学生认识溶解,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由于课时结束时,教师只做完了前面几个实验,第三个过滤烧杯中的物质,这部分的实验就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做完。这节课教学内容相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些减少。

(3)原有内容的增加

四年级: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在《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这课里,学生在第一部分里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或耳的模型,了解耳朵的基本功能。第二部分,主要是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体会到声音是如何传到耳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最后让学生体会一下耳廓的作用。《保护我们的听力》的第一部分内容是远离噪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噪音的危害。第二部分内容是引导展开如何控制物体发声的讨论。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把《保护我们的听力》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加了进来,两课合为了一课讲。

(4)对原有教材内容的完全改变

五年级:《光和影》这一课中教材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手影游戏活动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第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第二部分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影子变化的特点。部分教师在讲《光和影》这一课时对教学内容做出了很大的调适。第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视频手影,视频中影子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思考影子是怎么做出来的。第二部分让学生在PPT上看关于影子的一首小儿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影子一会左、一会右?并且让学生回答四个问题:影子有时很长,有时很短,有时在我们脚下,那影子的这种变化是什么?早晨影子在哪个方向?中午和傍晚呢?什么时候影子比较长?太阳在左边,影子在哪边?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回答问题。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影子的特点。(教师利用投影仪和黑板擦)第四部分,如何利用影子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