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与电影阐释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与电影阐释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一准则便是源自欧洲传统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在北美大陆扎根发芽的结果。对于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宣传和赞扬一直是美国电影文化的核心基础和主要旋律。这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正是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完美体现。其中所包含的被美国社会所定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政治文化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观众的潜意识当中。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与电影阐释

美国电影在“娱乐性”的包装之下,展现的不仅仅是制作者的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展现了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是指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主张、政治机制,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政治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所属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习惯和性格,同时又对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产生作用,其影响力全面而深刻。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学者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Alexis-Charles-Henri Clérel de Tocqueville)访问美国时就已经发现,有一种共同的准则和信念在指导美国人的头脑。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一准则便是源自欧洲传统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在北美大陆扎根发芽的结果。

尽管有关政治文化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但美国政治文化的传统却发轫于古希腊时代思想家们对国家、社会与公民关系的思考。“美国的主流文化植根于西欧文明。从这种文明中,美国政治继承了以个人权利、私有财产、人民主权和限权政府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传统,结合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移民传统,形成了美国独有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崇尚自由主义的政治文化,并在美国宪法和政治体制中得到体现和保障。”然而,美国所谓的“民主、自由、平等”等自由主义口号并非如美国政府所标榜的那样,是适合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该传统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需要而产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美国的妇女、黑人和工资工人排除在外,至今仍然很大程度上服务于美国富裕阶层的利益。“民主、自由、人权”等字眼在美国不同时代或同时代不同人心目中都代表着不同的梦想和诉求。然而,经过美国大众媒体和政治精英的宣传,自由主义核心价值在公众心目中已经成为“普世”的理想。经过自建国起至今的灌输和强化,该政治文化传统已成为主导美国社会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观念,渗透于美国社会的每一机构和个人心中,具备凝聚和感召美国社会的力量。浸染于美国政治文化之中的好莱坞电影制作者自然无意识地接受或有意识地赞扬这一传统。因而,即使没有美国政府的干预,这一力量作为美国软实力的核心资源,也自然而然地在电影中得到反映。

更何况早在二战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就已经开始利用新型的电影产业动员人们参战,并把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冷战时期,利用电影加大对世界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联邦政府更是列出好莱坞黑名单,发布新许可制,对影片制作进行严格限制,强调好莱坞要与国家紧密合作,禁止电影叙事中出现批评政府的言论。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好莱坞开始从联邦政府的角度思考向世界传播的问题。梅教授(Larry May)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观念毁坏了大众文化,成了一种官方文化。因此,当时好莱坞电影虽然开始在世界传播,但美国电影观众开始流失,在美国开始失去其市场,这都是过度表达美国形象,受冷战的影响太深所致。[9]在之后的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好莱坞吸引国内少数和弱势群体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新浪潮,振兴了美国电影业。但冷战的思维仍然在好莱坞发行至全球的影片中隐约可见。“9·11”恐怖袭击后,好莱坞在一定程度上重拾战时的传统立场,自发进行自我审查和规范,把宣扬美国正面、光明的形象放在首位。对于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宣传和赞扬一直是美国电影文化的核心基础和主要旋律。(www.xing528.com)

在当前自由竞争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电影的主旋律并不能由美国政府完全控制,美国电影更多地代表着多数人支持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即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主义思想。无论是如《壮志凌云》(Top Gun,1986)、《空军一号》(Air Force One,1997)、《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1998)这样的战争片,还是如《里约大冒险》、《玩具总动员》(Toy Story,1995)、《精灵鼠小弟》(Stuart Little,1999)这样的动画片,或者《阿甘正传》(Forrest Gump,1994)、《当幸福来敲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2008)这样的故事片,电影中总有一个主人公,凭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在不屈不挠的奋争中,扭转国家甚至宇宙乾坤,完成拯救人类的使命,或者靠个人奋斗最终冲破制度或组织的藩篱,维护了自我的尊严,实现了自我的价值。个人对抗腐败权力和政府的形象更是在《勇敢的心》(Braveheart,1995)塑造的威廉·华莱士、《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里的安迪,还有《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中的男主角麦克·默菲身上都得到最为典型的表现。这一个人英雄主义的情结正是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完美体现。

每一种文化都存在英雄情结,但不同文化中英雄的内涵却并不相同。美国电影塑造的依靠单打独斗拯救天下的传统英雄和不屈不挠对抗权力的平凡英雄人物,很容易激起观众的崇拜和赞同。其中所包含的被美国社会所定义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政治文化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观众的潜意识当中。当观众在其他媒体和场合中接触到美国所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口号时,更容易将其认同为一种美好的理想,产生认同感。因此,电影利用其“软”性,在传播美国政治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