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电影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化阐释

美国电影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化阐释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的女权运动一直与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进行着抗争。该片的巨大成功,更加全面地诠释了美国电影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互动。美国作为有着多种特殊性的国家,它的政治体制、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更加促成了美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多样性。而美国电影正是植根于这样的沃土,在与社会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铸造了辉煌。

美国电影在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化阐释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一直以来被称为“大熔炉”(Melting Pot)和“色拉碗”(Salad Bowl)。这些称呼一方面反映出美国社会的多民族性和多元文化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种族矛盾、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潜在性和复杂性。电影作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自然难以脱离社会热点问题。反之,电影也只有通过其高超的技术手段、深入生活的题材和直击社会热点的方式,才可引发观众的共鸣、形成互动、引发轰动。美国电影在此方面委实率先垂范,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出色的社会效益。

美国自开国伊始就极力倡导平等。这当然包含种族平等和性别平等等多种意义上的平等。然而,在任何社会中,平等在社会现实中更多的都只是追求,而不是结果。在美国,这一点也没有例外。美国的男女不平等由来已久,女性地位的低下曾经让人无法真正诠释美国的平等观念。列举一个典型事例,即可说明问题:即便在美国这样一个表面上视平等为生命的国家里,直到1920年11月,经过一系列的抗争,美国女性才赢得了选举权。随后的女权运动一直与美国社会的性别歧视进行着抗争。即便如此,在美国的家庭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仍屡有发生。因此,多部美国电影也依据不同的素材,不断地揭露类似的问题。其中,1991年出品的电影《末路狂花》(Thelma and Louise)就是表现、深化女权运动和思想的最为典型的影片。

《末路狂花》由美国米高梅和百代娱乐公司于1991年联合出品。影片的编剧为女性,导演为男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权主义思潮更加深入美国社会。在好莱坞“新人”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的摄影机前,两位逃出樊笼、一路拼杀的“女英雄”——塞尔马和路易丝,面对悬崖,不顾那名有“恻隐之心”的警察的焦急呼喊,终于开足汽车马力,手牵手地冲向生命的绝境。她们腾空飞跃的汽车宛如绿色仙鸟在西部荒凉原野的上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随后被导演永久地定格在空中。这一刹那铸造的永恒无疑使得该片进入当代最杰出的女性电影之列。由于剧情独特、演技精湛、发人深省,该片当之无愧地荣膺1991年第六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部典型、知名的“反男人”的女权主义电影曾经被一些男人视为洪水猛兽,自然也被独立的新女性认作经典。其编剧是女性、导演是男性的事实更为该片增加了耐人寻味的看点。影片中两位十分要好的主人公是极为普通的美国妇女。片中的塞尔玛是已婚、三十岁出头的家庭主妇,路易丝是年轻的餐厅女侍应。两人由于厌倦了平凡、侍奉人(男人、他人)的生活,因此决定一起上路旅行、度一短假。在路上因为反抗一个男人的强暴,她们开枪杀了人,继而经历的男人的虚伪和欺骗使得她们对于男权社会彻底绝望。她们开始了报复行为和逃亡之路,也变成了强悍的男人杀手。警察的追捕和男人的种种欺骗最终使得她们毅然决然、如释重负地走上了不归之路。(www.xing528.com)

本片最初所表述的情节是美国乃至西方社会都司空见惯的现象——外出暂时度假。但是,其主人公要一时逃离家庭琐事困扰和男权社会控制的心态使得度假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顺理成章地出现了随后的“贴面热舞”“反抗式枪杀”“抢劫小超市”和“自杀式溃逃”等一系列不可收拾的暴力、偏激的行为与结果。该片以较为特殊的场景和事件,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主角女性意识的萌生和觉醒过程,也生动地刻画了女权主义的反抗过程。剧情虽然略显特殊抑或个案的性质,但是,片中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心理告白毕竟在相当程度上折射、衬托出美国普通女性的社会生活,以及女权思想深入人心(至少是女性之心)的结果。该片的巨大成功,更加全面地诠释了美国电影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积极互动。长期以来,也恰恰是这样的互动,才赋予了电影如此巨大的生命力。

从电影的艺术和效果而言,美国映像也可被解释为放映出的美国形象。诚然,这些映像不仅仅是镜头投射出的照片和形象,它们更多的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度阐释和理性折射。美国作为有着多种特殊性的国家,它的政治体制、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更加促成了美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多样性。而美国电影正是植根于这样的沃土,在与社会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铸造了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